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在高中物化生等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本文将在总结常见物化生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如:

“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度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一、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gR(R为半径)

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10.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1:S2:S3:S4....=1:3:5:7....

三、物理现象和过程中的隐含条件

1.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

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态;三个力是共点力

3.物体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合=0

4.物体恰能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

5.机动车在水平面上以额定功率行驶:P额=F牵引v,当F牵引=f阻,vmax=P额/f阻

6.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电压不变;电容器断开电源,电量不变

7.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中掉下来的物体;做平抛运动

8.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出来的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9.带电粒子能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F洛伦兹=F电场力,二力等大反向,出来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导体接地;电势为零(带电荷量不一定为零)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挖掘隐含条件是解化学计算题的关键,现列举几种常见类型的隐含条件计算题并进行分析。

一、条件隐含在化学反应中

例1 6.2g氧化钠溶于93.8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6.2%

B. 大于6.2%

C. 小于6.2%

D. 无法计算

解析:因为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溶于水后,隐藏着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化学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不是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而是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且反应后的溶质是8g,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2%。故选B项。

二、条件隐含在溶质未全部溶解(或难于溶解)中

例2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在此温度下,将50g硝酸钾晶体加入5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50% B. 76%

C. 24% D. 25%

解析:某些学生忽视了硝酸钾溶于水的量要受溶解度限制这一隐蔽条件,而误选A项。其实20℃时50g水只能溶解15.8g硝酸钾,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未溶解部分的溶质既不能计入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算到溶液的质量之中,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故选C项。

三、条件隐含在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中

例3 在密闭状态下充分加热高锰酸钾与铝的混合物,发现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求高锰酸钾与铝的恰当的质量比。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与铝作用生成氧化铝。由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完全被铝反应掉,只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与铝和氧气反应消耗掉的氧气等质量,这道题就可解答。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根据题意,①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生成的氧气和②消耗的氧气等质量,那么高锰酸钾和铝的恰当的质量比是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四、条件隐含在不变量中

例4 取一定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开始时,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质量分数,下同),求当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时,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

解析:求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必须求出分解掉的氯酸钾的质量,已分解氯酸钾的质量通过生成氧气的质量求得,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反应开始时混合物的质量与反应停止时混合物的质量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是不变的,但质量分数在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开始时与反应结束时混合物的质量是不同的,其质量差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由此可求出分解掉的氯酸钾的质量及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

设加热前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质量为m。

根据题意,其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分别为: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五、条件隐含在溶液体积的变化中

例5用25.30mL98%的浓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配制20%的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溶液(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200mL,需加水( )

A. 181.55mL

B. 174.70mL

C. 153.44mL

D. 200mL

解析:许多学生误认为需加水为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而误选B项。其实,此题隐含着一个重要条件,即两种不同的液体相混合时其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两种不同液体的体积之和。

设需加水的体积为x。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解得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故选A项。

六、条件隐含在对正确数据的选择中

例6 6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把60℃时210g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后,再降至60℃时,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35.5% B. 58.1%

C. 17.2% D. 52.4%

解析:此题中“把60℃时210g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后,再降至60℃时”实际上是用来迷惑学生的多余条件,不认真审题,就会钻进溶解度计算的死胡同而不得其解。因此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结晶后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D项。

七、条件隐含在非数据之中

例7 炭和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受强热后,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完全分解,炭完全氧化。如果生成的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总质量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则混合物中炭的质量分数为( )

A. 82.6%

B. 17.4%

C. 21.5%

D. 54.3%

解析:这是一道没有提供具体数据的计算题,但已具备了解题条件(非数据条件),这个隐藏在非数据之中的条件是生成的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总质量等于混合物的总质量。抓住这一点,用炭氧化生成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质量增加量等于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分解生成CO2的质量减少量,求出炭和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质量之比,然后求出炭的质量分数。

设混合物中炭的质量为x,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的质量为y。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故选B项。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很多同学说,看不懂生物题,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也还是看不懂,浪费不少时间,还没做对!审题的关键是信息转换和找出题眼。如果信息转换能力不强,读取的信息不能与所学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就会造成解题困难。

例1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末期和前期

解题思路: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意味着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单体,2个DNA,也就是有姐妹单体的时期有哪些。从这里还可以延伸到1:0:1的比例关系,就是没有姐妹单体的时期;甚至还可以联系着丝点与他们的比例关系。

例2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结构中,糖蛋白含量可能最多的是( )

A.类囊体的膜

B.线粒体的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膜

解题思路:这道题的题眼应该是细胞识别。细胞识别转换成糖被,从选项中ABD都是细胞器的膜,细胞识别应该是细胞之间的识别,因此只能选C。

例3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联系其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信息转换促进新陈代谢就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加快,那么,氧化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因此选B。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例5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 C3 化合物增多、C5 化合物增多

C.C3 化合物减少、C5 化合物增多

D.C3 化合物减少、C5 化合物减少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光合作用的过程。可采用切断分析,题眼是中断CO2气体的供应,转换为CO2 的固定切断,而C3化合物的还原仍然能进行,用反应式表示就是C3C5 ,所以C3减少C5增加。随着C3的还原减弱,ATP也可同理分析应该是增加。选C。

例6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细胞分化。题眼是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转换成细胞分化的概念。而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是不变的,所以排除了A。而很多学生看到根本原因立即就错选了A。细胞分化再联系实质是选择性表达,那么转录成的mRNA就不同了。

例7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血糖调节。联系选项糖尿病转换成“三多一少”直选D。或者转换成血糖过高和尿中有葡萄糖。血糖过高,则细胞内液和组织液减少,而体液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变。

例9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

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血糖调节。饥饿转换成血糖降低,那么就要升高血糖,联系升高血糖的激素可选B。

例10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高中[物化生]常考[隐含条件]全汇总, 保你审题不发愁, 次次考高分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 。

(2)该器官CO2的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曲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 。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形成ATP的数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倍。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考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对比。对图形的分析抓住点、线、面。点是转折点、交点等。线是曲线的走势。面是坐标平面,横纵坐标的含义。从图中可知为氧浓度与植物气体交换相对值之间的关系。

那么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分别意味着什么?

信息转换成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P点呢?

交点意味着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则交点后只有有氧呼吸,之前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那么突破点是O2吸收量还是CO2释放量呢?

CO2释放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显然走不通。所以,应该是从O2吸收量解决有氧呼吸,再用呼吸作用减去有氧呼吸就是无氧呼吸。

参考答案: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

(3)1.5 ,0.1 ,3/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