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

這本《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是外研社基礎外語教學與研究叢書中的一本,兼顧了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每章按照“主題--案例--分析--小結”展開,更有利於英語教師的學習和實踐。

本書首先討論了英語寫作教學的目的。當前的英語教學,大部分是為了鞏固某個英語知識點。中高考的英語作文題,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翻譯而非寫作。本書認為,英語寫作是“用書面語言表達意義”的過程。因此,英語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內心的寫作動機,強調個人意義,將寫作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寫作的興趣和信心。

讀《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

有了興趣和信心之後,學生要寫什麼呢?本書認為,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能力、經驗出發,尋找適合學生的寫作主題。寫作主題可以分為公共主題和個人主題。公共主題包括核心內容、寫作思路、語言知識、寫作策略。很多英語教師讓學生先閱讀課文,整理相關語言表達,然後再寫作,這其實只是完成了公共主題。本書給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寫作教學案例,教師讓學生先思考自己想表達什麼並上網搜索,然後引導思維過程,再讀課文,參考課文的寫法,最後自己修改、交叉修改、上交教師修改。

英語寫作過程是語言訓練和意義表達的過程,但很多教師看中語言訓練,導致學生“模版化”寫作,忽略寫作對學生的個人意義,忽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特點。

英語寫作因素包括:內容(主題)、系統(語言)、過程(構思、初稿、修改、提煉等)、體裁(文體)、環境(讀者)。

許多老師在修改英語作文時會著重語言錯誤,這會影響學生的信心,導致學生更注意語言形式而非關注內容,也沒有太多思維啟發。本書給出的教學案例中,教師用了四輪修改法,第一輪是學生互評,針對思想內容和文章結構,第二輪教師反饋,第三輪師生一起修改語法和語言形式,第四輪教師給終稿反饋。

這本書圍繞英語寫作教學展開,既有理論支撐,又有案例分析和比較,給教師提供了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