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美食锅包肉你吃过吗?口口都是回忆!


锅包肉原名叫锅爆肉,光绪年间始创子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便是锅包肉。

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演变成为“锅包肉”。

锅包肉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辽宁人对锅包肉进行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谁没吃过锅包肉,基本上不算东北人!锅包肉甜味的底味儿是南方格调,粗犷的做法是北方的风格。是东北名菜中最符合东北人口味儿,但不符合东北饮食习惯的一道,在东北,你提索菲亚教堂可能不是人人都知道,但是你要是提锅包肉那指定都知道,老有名了。

每个东北孩子童年,少年,青年,中年都是在馋锅包肉和吃锅包肉种度过的,颜色金黄的锅包肉,刚上桌的时候有种呛鼻子的酸甜味,但吃在嘴里酸甜适中,外焦里嫩,酸不让人反感,相反很下饭,甜不让人感觉到腻歪,相反越吃越多,越吃越想吃,喝酒吃饭都能搭配。


锅包肉的味道会随着年龄和距离的增长,愈加浓醇,那是童年的味道,那是故乡的味道,那是至亲的味道,只要吃上一顿记忆中味道的锅包肉,对在外漂泊的东北人,就像回到了父母的身旁,百感交集,泪湿眼眶,幸福感和归宿感满满当当的。

小时候锅包肉是一道很隆重的菜,过生日,考试成绩好,过春节的时候才做,如果家里做了锅包肉,那干啥都没心思,就踅摸在没人瞅着的时候偷摸的从盘子嗖的拿一块塞嘴里,烫的思思哈哈的都没感觉,只能感觉到满嘴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的香,那时候感觉有锅包肉的日子就是天堂,没有锅包肉,每天就想方设法的梗几老妈,“我想吃锅包肉,我想吃锅包肉……”

直到现在还没有吃腻,对锅包肉的爱,或许得死死的稀罕一辈子吧,每次去饭店,必点锅包肉,咬一口酸甜酥脆,再咬一口肉香就出来,零星点缀的姜丝,胡萝卜丝,葱花,香菜提升了锅包肉的味道,扒拉一口饭,东北大米的香味和锅包肉的香结合的很好,一个菜就能吃个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