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垃圾革命」爲鄉村振興開闢「綠色空間」

自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鄉村振興成為社會熱詞,陝西楊淩示範區各鎮也陸續放出自己的振興“大招”。其中,楊凌各鄉鎮圍繞鄉村振興制定的《楊陵區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日前新鮮出爐。根據方案,楊凌加快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為實現生態宜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探索生活垃圾長效治理模式

小鎮出大招


近日,行走在五泉鎮王上村的沿河棧道上,芳香陣陣,田園阡陌,房屋人家與遠處的環湖步道交織相融,彷彿一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這個坐落在五泉鎮的傳統農業小村,村容村貌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場“垃圾革命”為楊凌的鄉村振興開闢了“綠色空間”。


楊凌:“垃圾革命”為鄉村振興開闢“綠色空間”



在五泉鎮垃圾中轉站內,垃圾壓縮箱正在忙碌地運行著,工作人員將剛剛收集的垃圾倒入壓縮機槽口,工人熟練地操作儀器按鈕,整個過程沒有產生二次汙染。

“農戶家裡的垃圾箱裝滿了就分類倒進這些垃圾箱裡。每天,村民們都很自覺地將垃圾分類裝進垃圾袋裡,然後由垃圾車統一運到鎮上的處理站進行處理。”五泉鎮王上村黨支部書記李社宏介紹說。

在具體操作上,就是對易腐垃圾利用現有的生化池和沼氣池就地漚肥,實現垃圾“減量化”;可回收垃圾在每個村居設立的資源回收站點就近回收利用,實現垃圾“資源化”;其它垃圾統一運輸到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實現垃圾“無害化”。


楊凌:“垃圾革命”為鄉村振興開闢“綠色空間”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調研,我們在全區探索出‘戶分類、村收集、鎮(鄉)轉運、區級處理’的治理模式。”據楊陵區鄉村振興辦負責人石明介紹,在推進垃圾分類收集方面,楊陵區共購置了壓縮式垃圾轉運車12輛,分類式垃圾桶4000個。倡導農戶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投放垃圾,鎮村幹部經常給大家宣講垃圾科學分類的知識,按照“簡便易行、大類粗分”原則設置,同時在鄉村街道每一公里設置一名保潔員,確保環境衛生的持續性,目前這一工作模式運行良好。

2

汙水處理實施方案

滲入生活點滴


在廣大的鄉村地區,要實現生態宜居,汙水是否處理得當至關重要。據石明介紹,今年以來,楊陵區目前共修建雨汙管網9800米,採購“多級生物氧化+慮池溼地”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95臺,其中,新建汙水處理設施4處,在建汙水處理設施10處。

作為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已被納入楊凌鄉村振興戰略之中。2016年,陝西省全面啟動農村澇池水生態修復整治工程,楊凌55個行政村汙水處理工作全面啟動。


楊凌:“垃圾革命”為鄉村振興開闢“綠色空間”



“沒改造前這個慮池子又髒又臭,雜草叢生。特別到了夏天,汙水橫流,蚊蟲多,離大老遠就能聞到那臭味,誰都不願意到跟前去。”王上村村民李耕強指著今年環境改造的一處慮池說,這是用於全村汙水處理的一個慮池溼地。今後村裡的生活汙水將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自然淨化美化環境。

同時,隨著水衝式廁所改造、天然氣進村入戶等設施的建設,將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目前,全區糞汙綜合利用率已達87%以上,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分類模式基本形成。

“現在我們這裡不但沒有異味,還能用上天然氣。”王上村村民表示,楊凌燃氣進村入戶農村全覆蓋,改變了曾經臭氣熏天的環境,徹底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看著乾淨的村子,村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成為這場“垃圾革命”最好的褒獎。據瞭解,下一步楊凌將在“垃圾分類”、汙水處理的綠色成果上,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努力打造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精緻化的村莊精品。(農業科技報全媒體記者 陳永斌 耿蘇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