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一部未來中國工業電影的先導片

《阿修羅》:一部未來中國工業電影的先導片

史上最大投資的、試圖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升級的魔幻大片《阿修羅》已於7月13日開畫。截至目前,情況似乎很不容樂觀。第一天的票房居然只有兩千多萬,無論排片還是票房收入都被《藥神》和《邪不壓正》碾壓。目前該片的口碑似乎也呈下滑跡象。

由於提前瞭解了這部影片的很多信息和影像資料,特別是觀看了製片人楊真鑑的訪談和紀錄片,本來對這部電影頗有期待。我也在第一時間走進影城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之前所瞭解到的那些信息和評價,比如特效出色,硬件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準等,大多所言不虛。

而在此基礎上,這部影片恐怕不那麼能討好觀眾。即便在排片不吃虧的情況下,這部片子也很難進一步吸引圍觀群眾踏入影院。撇開大家對“國產3D魔幻大片”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大多是過去某些製片商自己作死),這部片子在劇情、設定、表演、情感共鳴等“軟”的方面,幾乎都差了一口氣。也許是主創人員憋著一口氣,想要在硬件上與好萊塢看齊的願望過於強烈,因此在軟件上就那麼“此消彼長”了。

不過,從《長城》的例子來看,恐怕問題還不那麼簡單。我的一個猜想是,如果一部國產特效大片要趕上甚至超過好萊塢的水平,在硬件上付出的努力如果是過去的十倍的話,在軟件可能需要十五至二十倍。也就是說,我們在軟件和上層建築上需要預留更多的“富餘空間”,這樣才能滿足觀眾水漲船高的觀影需求。

而這個情況,實際上作為製片人楊真鑑,也是這部電影的創意策劃和推動者,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在兩部《畫皮》系列之後沒有趁熱打鐵,而是花了五六年的時間來打造這麼一部國產血統的魔幻大片,原因就是預料到了國內電影觀眾欣賞升級“倒逼”電影製作水平升級這一天的到來。可喜的是,從硬件與特效水平上,這個努力基本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達到了預期目的。惋惜的是,這樣的進步並不足以支撐這部電影成為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眾望所歸之作。

還是從正反兩方面來剖析一下。再次祭出我的分析法寶三角形理論:硬質素-有共鳴-認同感。從硬質素上,需要給《阿修羅》一個大大的贊,絕對是目前國產影片的頂級水準,已可以比肩好萊塢的正常水平。

而“有共鳴”這點,恐怕是《阿修羅》這部影片做的最不到位的地方。雖然劇情的簡單並不是問題,很多特效大片劇情線索也很簡單。而《阿修羅》這部電影從開始的人物設定就給自己買下了“雷”。比如男主被設定為阿修羅王遺落在人界的洞察之頭,這個人設本身就很難喚起觀眾的認同感(一個神的頭和我有什麼關係?)其次,男主在片中與各類人物的互動都非常淺表,淺嘗輒止,看不到更深層的交流和火花。與女主之間也是毫不來電,可惜了女主的好身材。第三,可能主創過於把注意力集中在視效上,忽視了聲音的表現力,影片中所有人物無論主角配角,都是清一色的配音,包括很多外籍演員也是符合漢語口型的中文配音,倒是迎合中文市場了,卻失去了辨識度和聲音色彩的豐富性,表現力蒼白(倒是梁家輝和劉嘉玲兩個人的港臺腔是原聲出現,略略出戏)。

整體上,《阿修羅》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先導片,或者影片設定世界的宣傳片,在劇情和人物設定與世界觀的融合和開發上,著力不夠,挖掘不深,有半途而廢之感,可惜了它的硬件水平和創作人員的匠心。至於未來能在票房上斬獲多少,還是希望大家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審視國產魔幻大片,繼續支持這樣的電影出現。

PS:其實製片人楊真鑑的訪談很有內容,非常值得一看,裡面很多觀點我也心有慼慼焉。推薦大家看一下

http://m.v.qq.com/play/play.html?coverid=&vid=d0719z7nw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