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華爲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大躍進

個人覺得麒麟980對於華為的意義,不亞於麒麟920的意義。 麒麟920算是華為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旗艦SoC,是華為第一次推出基於當前TSMC和ARM當代最新技術的產品。 麒麟920之前的910 K3V2都只是中低端而已。當然麒麟950也算是一款很優秀的產品,只不過當初的華為除了SoC以外還有很多問題,不像今天那麼強大。

麒麟980則是另外一個突破,如果說920是華為第一次追上主流旗艦,那麼980可以算是第一次領先主流旗艦。 麒麟980是安卓陣營的TSMC 7nm首發,ARM A76+G76首發,而且領先第二名會有不少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上看,即便麒麟980到時候在絕對CPU性能上被高通8150超越也並不要緊,麒麟980這個時間差更關鍵。 因此,我覺得980絕對稱得上大躍進。

公版的壓力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一個被說吐了的話題,臺積電的新工藝 7nm SOC真的不給力啊。 記得當時麒麟980發佈時,給了一個臺積電7nm的數據,速度提升20%,能耗比提升40%,密度提升60%, 當然我還是選擇相信那個PPT,不過自從A12的評測數據公佈後,只能說那張PPT水分很多。

7nm SOC相對 10nm SOC能夠提升20%的速度嗎? 我覺得是沒問題的,但是提升20%速度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呢? 從A12的表現來看,絕對不會在手機的高頻(2.3-2.6G)附近出現的。 因為如果可以的話,蘋果可以直接在A11的2.35G基礎上,提升20%就可以獲得比現在A12性能更好的CPU了。 對於CPU而言,工藝性能的重要性遠大於密度或者能耗比。 臺積電7nm SOC提升20%的速度,大概就是在GPU 700Mhz或者更高一點的情況下,最後也和1.4X的能耗比相吻合。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華為宣稱麒麟980的CPU部分提升75%的性能,這裡指的應該是單核心。 1.75X這個數字,意味著麒麟980可能是真男人屬性的。你想,即便A12評測報告沒出來,華為給的臺積電性能數據沒有注水, CPU提升了75%的性能,但是工藝進步只能抵消20%的提升(單核)或者40%的提升(多加40%的核心),最終算下來麒麟980的峰值性能下功耗都是滿滿的提升的。 一般而言,提升1%的IPC所需要的功耗代價都是不止1%的,而提升1%的頻率帶來的功耗代價則是肯定不止1%的,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麒麟980的峰值功耗能不提升呢,更何況A12已經證明了臺積電的工藝注水了。華為宣稱的1.58X能耗比則不用過度關注,其意思是將麒麟980降到970的性能下的數據,你買回來肯定不會那麼用。

由此,我期待麒麟980的性能進步,但是對其持續性能並不抱樂觀態度。 這個結論對還沒有發佈的高通8150(855)同理。還有這下子,你知道為什麼只有兩個能到2.6G的A76了嗎?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到了GPU部分,雖然ARM把G76吹的很美好,但是我是非常不看好其能耗比進步的。 ARM的PPT一般都會把TSMC的工藝帶入考量。我相信G76肯定有進步,但是畢竟還是G7X系列的,不會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的。 首先那個2.78X的GPU能耗比,是絕對不能用在實際數據裡面的,因為那是麒麟980降頻到970的性能下的數據,看肯定不是2.78X6.33=16.5的能耗比(而且這還是系統功耗,帶入系統功耗後肯定更低)。 那麼實際數據是多少呢? 我個人覺得TSMC 7nm的1.4X能耗比是底線即8.3附近,最高兩倍 到12附近。 而我個人比較傾向於低於高通的12,可能就10附近的數據。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為什麼說華為需要儘快研發獨立自主的CPU與GPU才能對抗蘋果?



順帶現在洩露的麒麟980跑分,可以看出來其GPU比不上845,可見ARM的PPT注水多嚴重了。

結論

不出意外,麒麟980的峰值性能提升會比較大但是其持續性並不會很好。 從捧的角度上來說,這鍋是ARM和TSMC的,從黑的角度上來說,誰讓華為沒能力拿出自主高效的CPU和GPU架構呢? 現在無腦說臺積電7nm領先Intel多少年的說法很無腦,二者工藝方向根本不一致,Intel工藝出問題是現實,但是人家14越艹越香啊,可惜TSMC工藝就算躍進一代也做不到啊。。明天我們可以看看9900K會有多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