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未來是黑科技廠索尼而不是牙膏廠佳能

作為一個萬年黃V,到了年終,也來不正經的總結下今年的影像行業並且對2018年做一個展望。

首先理性的嘮叨幾句,說起來2017年因為實習以及一些其他關係,我的微博被身邊小夥伴扒出來,有時候我還是小小的很尷尬的,因為我在微博上似乎還是挺兩面人格的。畢竟我的粉絲數是一個比一般刷微博的人要高,但是其實沒有多少粉絲的那種,略顯尷尬。 不過不管怎樣,簡單總結下2018年的產品吧。

紅榜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私以為,2017年的影像行業,最大的變革就是速度,而速度這個東西又是來自於索尼大法。在我的映像中,2017年上市的兩臺真的速度機奧林巴斯EM1M2和索尼A9,其實松下已經發布了一個EM1M2類似定位的G90 因為還沒徹底上市,而且沒有PDAF,所以並不計算其中。

影像的未來是黑科技廠索尼而不是牙膏廠佳能

奧林巴斯EM1M2

圖、評測來自:樹立難以超越的標準 Olympus OM-D E-M1 MarkII

影像的未來是黑科技廠索尼而不是牙膏廠佳能

索尼A9

圖、評測來自:打破常規 顛覆過往「Sony A9」揭開旗艦新篇章!

這兩臺機器的特色都是:快!。由於近年來CMOS的飛速進步,傳統的QE等能夠影響CMOS畫質(高感 寬容度)的地方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再往上限制畫質提高的並不是技術,而是光了。由於光子的一些特性,造成了單次曝光的畫質是有上限的。

而高速的CMOS除了帶來對焦快、連拍快等顯而易見的特性外,也是未來機內堆棧、機內防抖等多幀合成技術實現和基礎之一。 雖然無論是EM1M2還是A9都沒有做到這些,但是無疑技術是需要等待的,他們身上對速度的挖掘還是初級,不過他們也證明了CMOS技術上的突破,值得紀念。

隨著CMOS的速度的不斷提高,未來我們有望看到的是(個人評估的可能出現的順序):

1、機械快門的徹底去除,至此單反遺留的機械產物基本上都滅了。要完全去掉機械快門,CMOS的速度能夠達到1/200~1/250讀出就可以了。當然終極的效果是,全局快門,不過我覺得那樣似乎代價太大?

2、用於改善畫質的多幀合成,這裡的多幀合成並不是現在索尼相機上的那些,而是更進一步的多幀合成。現在的多幀合成,其實對穩定要求比較高,兩幀之間的間隔最短也在1/10~1/20附近,只適合於靜態被攝物或者上架子。這裡所期待的多幀合成,是一種直接在機內,可以手持的,對被攝物 運動不敏感的多幀。 其實像Google的HDR+就是多幀的一個典範,如果CMOS的速度足夠高,那麼未來我們手持達到高精度堆棧效果 手持達到高精度HDR效果,豈不美哉?利用多幀,以極低的代價帶來超高的寬容度,真的很棒。

3、真靜態數字防抖,其實這個特性也是和2類似的,不過達到靜態數字防抖,要求的CMOS速度就更高了。多幀堆棧其實短時間2張4張都有效果,但是要達到防抖的效果,除了要求CMOS讀入快以外,對後端的數據處理要求也很高。 舉個例子,要達到1/15S下的1EV的防抖,這種防抖方式需要將曝光拆成2個1/30S去拍攝,同理如果達到目前主流的3EV到4EV,就需要拆成8張到16張了,對後端處理壓力很大。 題外話一個,這裡我說的主流的3EV或者4EV其實是一個大致的鏡頭防抖的平均效果吧,基於多幀的數字防抖標識的EV數是真真切切的提升,一點水分都沒有的,因為快門真的提升那麼多了,不像現在的機械防抖,是存在概率的。

不過,奧林巴斯的M43玩高速有點窮途末路,A9這樣的全畫幅玩高速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大概今年我覺得EM1M2是紅榜,明年後年M3就是黑榜了。

底大一級壓死人

前面說到了,由於光的物理特性,當前CMOS的進步已經不能帶來太多的單次成像提升。提升畫質的方法,要麼靠速度,要麼就是靠更大的CMOS了。 同樣是由於索尼CMOS的威力,17年類似富士GFX 50S這樣的產品出現了。

影像的未來是黑科技廠索尼而不是牙膏廠佳能

富士 GFX 50S

雖然富士並不是第一個出中畫幅無反的廠商,不過哈蘇X1D那樣的畢竟有點不太靠近主流消費者,我們這裡還是說GFX 50S吧。

誠然,類似蘭拓之類的人說過這類44*33的中畫幅系統,其實極限弱光和虛化性能比全畫幅+1.2/1.4要差,但是畢竟這是拿來風光的,不Care這個啊。 就像堆棧用時間換畫質一樣,中畫幅就卡死了原生最低ISO拍就好,光圈不夠靠快門湊就好,反正最終的動態範圍表現肯定會比全畫幅好的。

富士GFX 50S之類的相機,好處在於把中畫幅的體積壓縮到可以日常使用的範圍,並且價格也不再真的高高在上了,雖然我這樣的依舊人買不起,但是很多高階消費人已經可以了,比以往的門檻低多了。

未來大底和小底高速CMOS的畫質提升區別在於,大底CMOS提升的是單次曝光的,小底高速的其實會略微損失那麼一點點的時間上的內容,不過當足夠快的時候,是可以忽略的(就像數學上的一個連續的函數,去掉幾個有限的點,依然可以認為是連續的)。大底可以快嗎,可以啊。。不過就是代價更高,市場上幾乎不會允許出現的。

當前的最佳

這裡有兩個機子 索尼A7R3和尼康D850,說實話這兩個機器身上並沒有展現一些未來的特性,其特色是當前能做到的最均衡選擇。A7R3是無反中速度與畫質的真平衡,D850則是單反中的。 所謂的平衡並不是說什麼都不行,反而是什麼都很好的那種。

有趣的是,A7R3有著微單最大的問題,電池和散熱問題,而D850有單反最大的問題,實時取景問題。

相關技術

2017年,除了上面明面上說到的CMOS技術以外,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引起我注意的了。CMOS的在相機那裡說了,非CMOS的話,或許也就是奧林巴斯的新雙重IS帶來的可怕穩定性讓我印象深刻了,這也是EM1M2紅榜的原因之一了。

至於閃光燈什麼的我不懂,鏡頭上也沒有,就醬紫。

黑榜

呀呀呀,又到了我最喜歡的開黑時間了,不過今年要噴的產品其實只有一個機身兩個鏡頭的:

還用垃圾CMOS的6D2

影像的未來是黑科技廠索尼而不是牙膏廠佳能

不好意思,佳能6D2作為一個連自家80D寬容度都不如的2017年全幅。。我真覺得佳能忽悠功力絕了,想想這機子還要銷售3-4年,不禁的感嘆,人傻錢多速來。這種全幅除了能用全幅鏡頭拍個到此一遊,我覺得並不值得買,畢竟不能後期的全畫幅買了幹什麼。。買個美圖手機拍人去吧。

垃圾M43 F1.2軍團

M43好好玩便攜可以麼,出個體積碩大價格昂貴的等效F2.4的鏡頭軍團有意思嗎。。看看奧林巴斯的25F1.2是佳能50F1.8的多少倍價格,多大的體積。。然而虛化弱光還是不行。。

影像的未來是黑科技廠索尼而不是牙膏廠佳能

這些鏡頭,我覺得就是和佳能6D2賣全畫幅的賣點一樣,這個賣1.2的賣點,然而其實只是2.4.。

展望

其實關於18年的展望,上面已經說了一些CMOS的了。除此以外,也希望鏡頭材料快快進步,縮小體積提高畫質,不過我對現在的鏡頭群其實已經比較滿意了,也沒什麼特別期待的了,隨緣就好。

當然我有一個要罵的,富士X-H1。富士教會了大家一個方法:虛標ISO,靠著虛標ISO突破物理定律拳打全畫幅算什麼。剛剛黑榜本來想罵X-E3的,不過想想算了。。但是要是富士真的宣傳X-H1堪比A7S,我立馬就開始罵。

結語一下,寫的比較倉促,如有錯別字和遺漏請理性指正,謝謝各位。

新年快樂。

原文:微博@Mebiu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