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背後不可忽視的三大痛點

2013年2月的一個深夜,化妝品公司俏十歲創始人武斌,仍在辦公室裡不安徘徊。公司研發的面膜始終銷路不暢,令他寢食難安。儘管努力嘗試了各種方法,但渠道和消費者依然對新品牌不買賬,庫存壓力越來越大。他不由懷疑,前後多年的研發心血,可能真的要胎死腹中。

5個月過後,奇蹟發生——俏十歲面膜一夜爆紅。

武斌點石成金的魔力來自微商,這源於他的無心插柳。

此前,因為庫存太多,武斌心灰意冷,將面膜送給朋友們使用。有些人覺得效果不錯,產生了在朋友圈展示和銷售的念頭,並徵得了武斌的同意。

意外的是,沒過幾天,產品銷量就從最初的幾盒增加到成百上千盒,伴隨著核裂變般的擴散,幾個月後,俏十歲傳遍了全國朋友圈。

武斌大喜,借勢佈局,一年之後,在沒有一名正兒八經銷售員的情況下,俏十歲賣出了超過4億元的面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創富神話面前,壓抑了多年的傳統零售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紛紛踏足新大陸。

韓後、太太口服液、洋河、同仁堂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以不同模式切入,這其中:富士康賣起了手機,向百萬員工招募分銷商;海爾宣佈招募3萬名創客;國美則向旗下30萬員工發出人人開微店的進擊令,業績與工資直接掛鉤;甚至國企中糧也在朋友圈賣起了食品、保健品。

社交電商大幕,在2015年徐徐拉開。

拓荒者們熱情滿腔,旁觀者卻報以冷眼,他們認為社交電商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有評論稱,社交只是一種引流方式,不是一種電商模式,不符合大眾日常消費習慣;且大量微商產品單一、消費頻次不高,只能靠拉下級代理層層囤貨盈利,真正到達消費端的商品並不多,本質上無異於傳銷,這樣的模式不可持續。

上述評論一語成讖。

由於幾乎不需要任何門檻,社交電商催生了一批創業者,他們在缺少監管的情況下野蠻生長,在短短半年之內讓社交電商亂象叢生:

朋友圈中打擦邊球、混水摸魚者層出不窮,三無貨、假貨、A貨亦是氾濫不止;

私下竄貨、亂要價、售後問題頻出;

央視曝光微商中含激素和熒光劑的毒面膜後,不僅大批面膜品牌遭遇滑鐵盧,其他領域草根品牌也沒活過5個月;

俏十歲幾乎一夜之間痛失80%的銷量,後退出微商,轉型實體店;

破了微商銷售紀錄、光芒四射的雲集和環球捕手因涉嫌傳銷被罰款千萬整改……

一時間,整個微商生態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從業者遭受前所未有的鄙視。

社交電商不會有春天,傳統電商仍是消費者最愛,幾乎成了主流輿論的共識。

然而,兩年後,零售畫風再次突變。

傳統電商增長乏力,離天花板越來越近。2015年,中國電商交易量增幅為36.5%,此後連續兩年大幅下滑至19%。在互聯網新增用戶接近飽和狀態下,引流成本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

而此前不被看好的社交電商,卻悄然躥出兩匹黑馬——拼多多和貝店。

拼多多是拼團砍價式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消費者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發送鏈接拼團採購,會獲得超低的價格。

據稱,上線後不滿一年,拼多多的單日成交額即突破1000萬。如今,其活躍用戶已超過3億,直逼京東;月流水高達400億元——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些成績,阿里和京東做到這個數字用了10年。

貝店是貝貝網的移動端變體,上線於2017年8月,屬於綜合性社交電商平臺,號稱打造“社交版天貓”。其模式類似直銷——用戶達到一定消費門檻後即可成為店主,一邊可以享受作為忠實消費者的折扣福利,一邊可以通過推銷產品獲得利潤回報。

上線3個月,貝店日訂單量突破百萬,今年3月活躍用戶環比增長133.37%,位列當月移動App月活增幅榜第一。

兩匹黑馬的狂奔,似乎讓業界看到曙光——社交電商是可行的,某些高效的模式甚至可以規模化複製。

另一份統計數字,更為社交電商的前景添了一把火:2017年,微信生態的電商交易總額已突破萬億,相當於阿里全年交易額的三分之一。

所有人都認為風口來了,資本亦伺機而動。

過去4個月中,社交電商領域,融資捷報頻傳:

1月,庫存分銷平臺愛庫存完成1億元A輪融資;

2月,“改邪歸正”的環球捕手宣佈獲得浙江大學戰略投資,估值20億元;

4月,拼多多融資30億美元,估值150億美元,資本方為騰訊和紅杉資本;

4月,禮物說完成1億人民幣C1輪融資,C2輪正在進行;

4月,“從良”的雲集也得到了1.2億美金B輪融資。

這些融資背後,站著IDG資本、高榕資本、今日資本、新天域資本、鼎暉投資以及北極光等聲名顯赫的金主。他們眼裡,看到的是下一個獨角獸,甚至下一個淘寶。

同樣在4月,一條讓業界歡欣鼓舞的消息降臨——19日,幫商家開移動商店的工具提供商有贊(曾用名口袋通)完成借殼上市,市值超過60億港幣,成為“微信生態第一股”。

儘管本質上,社交電商“是在長江、黃河之外,再挖出一條河的玩家”,渠道之間似乎並非零和博弈,但傳統電商仍不敢怠慢,加速佈局追趕,以防止用戶大量流失。

淘寶推出了特價版APP,對標拼多多的拼團模式;京東則在京東優選內新增了“天天拼購”模塊,3-5人即可拼團獲得2.7-6折的優惠,隨後又推出開普勒輕商城小程序,為零售商家提供社交電商基礎設施;網易考拉上線了微商城;唯品會的微商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實施。

更值得回味的是,時隔4年後,微商鼻祖——俏十歲與武斌也宣佈重返微商江湖,準備孵化一批新的微商品牌。

一切似乎意味著,在經過市場和混亂的洗禮後,社交電商的生態終於以日益規範的趨勢,讓昔日戰將找回了信心。

只是,這信心不再屬於武斌一個人,朋友圈江湖、10億用戶的爭奪大戰已再所難免。

原本被廣泛唱衰的社交電商,怎麼突然間就火了?

首先,在運營機制上,社交電商的確具備了傳統電商不可比擬的優勢——裂變。

傳統電商革了傳統零售的命,但它的軟肋在於需要千方百計地引流。

一個電商平臺就像一個大集,需要把四面八方的人群吸引到集市中消費,消費者之間很難相互傳導。而隨著平臺間競爭加刷,市場增長放緩,引流的成本越來越高。

社交電商則不需要集中引流,它將大集變成了無數個銷售站點,每個站點都在賺取差價或售後分成的利益驅動下自動引流。或者說,社交電商將引流任務轉嫁給以個體為主的分銷商或代理商。

以某某商為例,如果你註冊成為其店主,就會獲得雙重身份——某某商的消費者和分銷商,採購其商品時可以享受7折優惠。當你通過微信向好友推薦自己店內商品後,每成交一單便可得到3折的利潤。

當銷售額累積到規定條件,你便可以發展下一級分銷商了,你的採購成本可以低至6.5折,下級賣出的每一件商品中,你都會得到0.5折的利潤。這種由消費者到分銷商的過程就是裂變。

對於部分商品而言,這種模式建立在較高銷售價格的基礎之上,以給“上級”分銷商留下足夠的利潤分配空間。

在拼團模式中,裂變效應更為明顯,消費者為拿到低價而自發組團,就是在為商家作免費的引流推廣,不僅用戶數量增長迅速,對於想要賣掉產品的品牌商來說,獲客成本、運營成本要比傳統電商低得多。

此外,在傳統電商難以下沉的三線城市以下的市場,社交電商也更有用武之地。

傳統電商發展至今18年,對三線以下城市覆蓋率一直不高,除了物流因素外,與這一消費群體對電商的認知度偏低有關。

但這一群體卻有另一個特點——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響。他們的手機裡可能沒有淘寶、京東,但大都有微信。經過熟人推薦,在對話框裡就可完成購物過程,在他們看來要比傳統電商更簡單、便捷。

他們也擁有更多的業餘時間,以適應低門檻的社交電商所提供的兼職舞臺。這樣廣闊的賣家隊伍給社交生意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幾家頭部社交電商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三線以下城市產生的交易量高於一二線城市。

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如火如荼的社交電商並不完美,其背後隱藏著不可忽視的三大痛點。

其一,管理難到位。

做分銷、代理商的門檻不高,導致從業者良莠不齊、能力不一的現象頗為普遍。自以為天高皇帝遠,總部看不見的微商,敢於以殺雞取卵的方式謀取眼前利益,最終對品牌造成傷害。

比如,運營已經趨於規範的拼多多和雲集,至今仍不斷接到各種投訴:有消費者買到假貨難退貨,有的退款被扣押,還有些從業者為顯示平臺實力而進行虛假宣傳。

此前雲集1.2億美元的B輪融資,某些店主敢吹出20倍,說成20億美金,讓雲集無辜背鍋。

其二,個體從業者的收入水平,決定了模式的持續性。

朋友圈裡經常讓人亮瞎眼的操作,莫過於微商們曬的收入,要麼動輒幾萬、幾十萬的交易額截圖,要麼買車買房的照片,一邊吹噓自己夠敬業,一邊數落旁人不努力,圖文並茂的方式讓無數人心潮澎湃、禁不住誘惑,加入代理大軍。殊不知,這背後都是滿滿的套路。

有從業者爆料,大部分這類截圖都是用專門的軟件製作的,只為了擊中大多數人渴望輕鬆發財的軟肋,而且這招百試不爽。

微商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一直是業界的未解之謎。實際上,由於微商所售商品種類有限,交易頻次本身受限,再加上有限且不穩定的客流,導致大部分微商的實際收入如同雞肋。

在收入層次上,這個模式依舊是金字塔,越靠近頂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體,則是“上位者”賺錢的渠道。

某微商在知乎坦言,自己不作假、不誇大宣傳、不拉代理,一年算下來連零花錢都沒賺到。另一個兼職做微商,做了1年賺了不到2萬,而和她一樣的朋友們,都是做了一段時間後,要麼換產品,要麼全部放棄。

混亂時期,入局早的代理,確實有人月入數萬,但在日益規範的市場中,這幾乎就是做夢。

筆者所接觸的微店店主,情況也大同小異,其中一位已經發展出5個分銷商,月收入還不到兩千:“現在才知道,那些說微商賺錢的,都是騙人的,想靠這個賺錢,太難了。”

隨著各家巨頭的進一步擴張,價格戰在所難免,從業者的利潤或將進一步被壓縮。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願意自發成為裂變的一份子?

其三,對用戶的過度騷擾。

用戶眼裡的朋友圈,應該是清靜的茶館或咖啡廳,圈內好友曬著各自的心情,歡聲笑語、嬉笑怒罵。但各種格格不入的微商廣告,卻打破了既有的環境,實在難以討喜。

不難想象,這場風口之下,朋友圈裡的微商會越來越多。當茶館裡叫賣聲此起彼伏的時候,用戶們是繼續忍受,還是會選擇離開?

借用俏十歲創始人武斌的話:做微商就像洗澡,隨時想洗都可以去洗。但是,一定要調好水溫,過熱了一定會被燙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