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搶奪方向盤風險更應檢視措施落地

目前南京公交集團共有近8000輛公交車,其中3600多輛車的駕駛室內沒有安裝防護隔離門。南京公交集團辦公室副主任卜照雪表示:“2019年公交集團下屬的所有公交車將全部更新成為純電動公交車,在更換新車的時候,所有的車輛都同步配備全防護隔離欄。運營過程中駕駛員對乘客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駕駛員如果在運營過程中受了委屈,我們會相應給他頒一個委屈獎。”(11月4日《華西都市報》)

都說“衝動是魔鬼”,有時候一次衝動,會釀成“車毀人亡”的慘劇——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造成十餘人死亡,緣於某女乘客坐過了站而心存不滿,與公交車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至車輛失控所致。設想一下,假若當時公交司機在乘客作出過激舉動之時,若能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或許可以避免悲劇的產生。慮及糾紛需要雙方互動和參與這個最基本的特質,一方選擇隱忍也符合“退一後步海闊天空”的中庸之道,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

同時,公交運營作為服務行業,讓司機在內的服務人員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也符合服務行業的基本規範。也正是如此,眾多公交公司才會有讓駕駛員隱忍的服務規定,並設立了“委屈獎”以給予補償。不過一分為二地看,誠如有論者所言,鼓勵個體在爭執中知退讓,並不等於制度性偏向無理取鬧。表面而簡單的司乘糾紛,其實質則是公共安全的防範和應急機制出現了問題。

隱忍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面對激烈的“奪盤行為”,採取強力反抗才能制止事態並預防安全事件的發生。近日,長航集團青山船廠人資財物部33歲定額員吳燁在一名中年女乘客突然上前瘋狂搶奪女司機手中的方向盤之際,猛衝上前進行了制止,獲得了某位企業家頒發的10萬元獎勵。人性的光輝與黑暗,在電影《車四十四》之中得到了最深刻的演繹與詮釋,此時的隱忍只能助漲施暴者的囂張氣焰。事實上,基於謀生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家庭生活的壓力等外力因素,呈現出群體性情緒失控的巨大社會隱憂,毫無徵兆的惡性案件則頻繁發生,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風險。

從小到家庭糾紛發生之後的拳腳相向,到為了報復社會的暴力殺人,安全風險的不確定性因素在不斷累積。公交車作為人員流動極為頻繁的運輸工具,也是安全風險高發的公共場所。前幾年,廣州、杭州、廈門等多個城市因易燃易爆物品被“輕而易舉”地帶上車,發生公交車縱火案件,釀成了“車毀人亡”的慘劇;今年6月,西安市民辛海平因投資失敗產生厭世情緒,在西安市302路公交車持刀對車上人員進行襲擊,致4人死亡、7人受傷。相比較於“搶盤風險”而言,縱火式的暴力行為更具危害性和破壞力。對此,構建一套防範性的安保措施和應急機制,則顯得異常重要而迫切。

加強道德教化和公共責任塑造,提高公眾的公共風險意識,當然具有基礎價值和兜底功能。不過,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才能處理好“遠水與近渴”之間的關係,尤其要處理人技防、人防和物防之間的關係,採取綜合性的應對以提升效率。比如針對少數地方接連發生公交車縱火案件,公安部曾採取“建議每列地鐵列車、每輛公交車配安全員”等防控辦法。除了“配套安保人員”的人防之外,藉助於國外的經驗來看,給公交車司機的座位直接加裝隔離設備,以此規避司機被襲的風險,不失為最直接的技防措施。

無論是配備安保人員,還是為保護司機安裝護盾,只要採取了其中任意一項措施,都足以預防和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也才不會有“肉身上前”的替代選項。很明顯的是,這些通過血淋淋教訓而獲得的措施,在“營運成本考量”之下,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面對司乘糾紛悲劇更應檢視安保措施落地,使各種理論性良策成為實踐,否則公交風險始終難以得到規避。至於電影《車四十四》那位女司機的悲愴而憤懣的情緒宣洩,才能找到更為有效的出口,而不會成為新的悲劇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