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网友建议叫“黄牛”,广告都想好了

“红牛”这个品牌大家肯定都有耳闻,不仅是最知名的功能饮料,也是中国最成功的饮料品牌之一,20年来独占功能饮料的头把交椅,没有品牌能撼动地位。2015年的时候营收甚至超过了可口可乐中国,达到了230.7亿元,是全中国销量第一的饮料单品。然而近年来它的“盛世”开始出现了不太平。减产、停用办事处、商标授权到期等传闻不断传出,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网友建议叫“黄牛”,广告都想好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卖了20年的中国金罐红牛并不是“红牛”品牌的所有者。原来,“红牛”品牌是泰籍华人许书标在1966年注册的,初衷是让倒班的公认和司机白领们在熬夜的时候能保持清醒状态,意料之外的是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成为泰国最火的饮料。在后来的个人传记中许书标写道:靠红牛我每天就能赚1100万泰铢(人民币200万左右)。 1982年奥地利人马特希茨去泰国出差喝了红牛发现很有有意思,于是找到许书标,两人一拍即合成立奥地利红牛公司,马特希茨持股49%,略低于许书标的51%,尽管股份上让步了但马特希茨才是真正推动红牛走向世界的功臣。

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网友建议叫“黄牛”,广告都想好了


许书标和马特希茨

红牛进入中国

11年后的1995年,中国商人严彬闻到了红牛的中国市场,于是拥有了红牛的中国使用权并在深圳建厂。接着采用中国最有效的立竿见影的广告方式:投放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等广告语深入人心,随着广告效应的见效,短短一脸年时间红牛便席卷了中国白领、学生、企业老板以及夜生活的人群,迅速崛起成第一功能饮料。

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网友建议叫“黄牛”,广告都想好了


颇具商业眼光的红牛中国老板——严彬

与中国红牛粗犷的营销不同,马特希茨的奥地利红牛采用的是“极限运动”战略,常年赞助跑酷、F1、跳伞、滑雪、赛车等。热气球、网络、赛场到处都是红牛的LOGO。国际市场的成功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红牛在中国的知名度。

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都是泰国红牛(即许书标)商标的被授权方。它们本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在各自的战场,各自安好。可人总是喜欢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掀起层层浪花。2016年底,中国红牛的商标授权到期了,负面新闻也莫名开始流传,比如经销商办事处关门,工厂大部分停工。另一方面乐虎、东鹏特饮等功能饮料的崛起还是撼动着红牛的市场霸主地位。

中国红牛商标到期,接下来路在何方

奥地利红牛试图在中国红牛商标到期后接管庞大的中国市场从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这在商业上是很常见的,吞并诸侯国扩大势力范围。奥地利红牛在体育运动上营销的巨大成功与股权收购已经使得它成为红牛商标的完全拥有者,体量远大于中国红牛。

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网友建议叫“黄牛”,广告都想好了


华彬是红牛在中国市场的实际开拓者,深耕十年他拥有着“红牛”中文的使用商标与金色矮胖的罐装特征,已经深入中国消费者的内心,并且华彬还拥有了红牛的配方。 奥地利红牛在中国悄悄注册公司等着红牛中国商标到期以便于停止给华彬授权来夺得中国市场的举动很可能会让两家处于两败俱伤的局面,此时中国功能饮料的市场局面已经不是1995年红牛刚进入中国时的空白了。

网友建议自立门户改名“黄牛”

红牛商标到期的新闻已经在网上传开,关于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有才的网友建议叫“黄牛”,因为“黄牛”这个群体在中国是神一般的存在,你买不到的车票门票、手机,甚至是医院的优先挂号,黄牛都能给你解决。网友甚至连广告都想好了。网友认为:“黄牛”在中国的知名度家喻户晓、都不需要过多的营销就能火起来,和“红牛”只有“颜色区别”。广告语就叫“喝了黄牛,抢票就是猛。”

年轻人最爱喝的饮料被迫改名,网友建议叫“黄牛”,广告都想好了


网友的留言让人忍俊不禁,只能感叹“才子都在民间”,玩笑归玩笑,不过中国红牛最近与“生父”泰国红牛以及“养父”奥地利红牛,上演了一场品牌授权的生死大战,尽管暴露出不少问题,然而中国红牛目前仍然还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中国红牛品牌商标的纷争,再一次警示企业,商标的设计和商标的申请应该是高优先级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