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核心奥秘?


什么才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核心奥秘?


0、解决问题和人生

人生就像是一个由不同问题串联起来的舞台剧,我们在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演绎着一生。

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坏,有时候决定了这个人的舞台,是否更加精彩。

说到解决问题,我想咨询师肯定是专业的。毕竟他们的职业就是不断的分析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随着解决的问题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得出一些方法论,比如麦肯锡问题分析法,还有金字塔原理等等。

这些方法论,能让你在面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有针对的去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解决方法。

比方法论更高一个层次的,那就是原则。

比如有一本非常经典的咨询管理经典《咨询的奥秘》,它的作者杰拉尔德·温伯格在里面提出了三个脱离于方法论之外的三个小原则。

首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人的感受;然后在去挖掘问题背后的真相;最后还要控制解决过程中的风险。

1、人的问题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问题集合。

那么一切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所以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人本身。

特别是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人,是否能够考虑到他们的自我问题。

比如说自尊,咨询公司有些不是根据问题难度收费的,而是根据咨询时间收费的,为什么?

你站在接受咨询的管理者本身考虑,我折腾了一年都没搞定的事情,你们咨询公司过来一周就搞定了,那我的脸往哪儿搁?

这就是问题求助者自身的自尊问题,咨询者或者解决问题的人是否有足够的同理心考虑周全。

同样的,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组织,人家有一个问题搁置了很久,你分分钟给搞定了,人家就会觉得自己很无能。

还有一个例子,洗碗机在日本刚刚出来的时候销量并不好,因为作为妻子如果买了的话,她们会担心家里人嫌弃她们懒,所以不敢买,后来改变了策略,从消毒更彻底,吃饭更健康角度出发,果然大卖。

一样的例子还有电饭煲,依然是日本,同样的处境,最后用给全家带去健康和营养做定位,问题解决。

所以,不管在商业中面对客户,还是在组织中面对具体的人,我们都得考虑人的问题,能否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里温伯格在书中给出了一个10%原则——一切问题只邀功10%,这是一个不会触犯自尊的比例。

当你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说我只是在XXX的基础上改进了10%,才解决了问题,那么人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系统的问题

人是非常认知吝啬的,所以能够用标签化去认识一个人,一件事,那么我们不会做深度思考。

地域黑、标签化歧视、简单归类等都是这种体现,但是用到解决问题这个事情上,最怕的就是标签化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白,咨询公司的那群聪明人,比起这么多的创始人,这么多每天在商业一线奋斗的管理人员来说,并没有在智商上有多大的区别。

真正有区别的是视角,是方法论。

只是身在局中的管理者们,或者说身在局中的问题相关人员,只是被自我和环境给局限了自我,局限了视野。

所以对于很多像标签化,像显而易见的商业表面问题,不用咨询公司,他们也是明白的。

比如温伯格在书里提到的一个案例,一家面包公司找咨询公司解决产品销量问题,咨询团队跑过去调查,他们尝了一口面包,感觉味道很一般么,一点新意都没有。

灭有新意自然就没有竞争力,所以给出一个方案:重点放在开发新口味,新产品上?

那就太过简单了,难道身在面包业这么多年的公司自己本身不清楚口味问题?

如果研究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最开始他们的口味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是随着销量的增加,那个特色的劲道面粉供应不足,所以只能选择普通的面粉,普通的面粉降低了一点口味,但是也带来了扩张。

随着扩张,物流难题又出现了,为了保证面包的品质,只能加入添加剂——保鲜剂。

这才是这个口味变成这样的来源。

所以如果这时候你提出改善产品的解决方案,并没有什么用,需要换一个方向,比如把门店开到那些不在乎口味,在乎速度和温饱的地方,也许就会有增长。

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有概率问题,但是更多的是系统问题,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本身,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用治标和治本的概念来说,表面问题就是标,而系统问题才是本,一切问题都是系统问题。

3、风险控制

当我们找到了一个问题的核心原因,并且给出解决方案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看问题是否能解决。

但是,解决问题从来就不是故事里面演绎的一样,哪里切一刀,哪里改革参数就能成功的。

每一个方案的改进,都意味着不可变的风险。

因为问题是系统的问题,那么一切改变都会有系统的反应,还有外界的反应,这些都是不可见的风险。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风险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怎么解决这个风险问题呢?

一个是planB,一个是小步迈进。

planB策略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在解决问题方面也是,比如作者在书里提到一个例子,他们一家去欧洲旅游,但是发现租的车是新的不熟悉的车型,这个不确定性让他觉得有风险,于是就重新联系了一家出租车公司备用。

如果这个风险爆了,那么即可可以更换planB,继续旅行。

未虑胜,先虑败,从而未风险问题找好planB是一种降低风险的办法。

第二个就是把改变的角度放慢,一步一步来,每一步改变,都有风险,但是一步步走风险可控,出问题了还能退回去。

但是如果一下子全部往前迈进,也许就会出大问题,因为步子越多,风险越大。

大众和福特就是两个例子,大众一点点更新换代,车型卖的很好,福特一下子把新的概念全部集合一起搞了一辆新车,最后没人买单。

这就是两个风险控制的措施,也是温伯格在书里提出的。

所以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一切问题还是系统的问题,一切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控制风险,这三点能帮大家更好的解决一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