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解決一個問題的核心奧祕?


什麼才是解決一個問題的核心奧秘?


0、解決問題和人生

人生就像是一個由不同問題串聯起來的舞臺劇,我們在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中演繹著一生。

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好壞,有時候決定了這個人的舞臺,是否更加精彩。

說到解決問題,我想諮詢師肯定是專業的。畢竟他們的職業就是不斷的分析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案。

隨著解決的問題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得出一些方法論,比如麥肯錫問題分析法,還有金字塔原理等等。

這些方法論,能讓你在面對一個複雜問題的時候,有針對的去進行分析,進而找出解決方法。

比方法論更高一個層次的,那就是原則。

比如有一本非常經典的諮詢管理經典《諮詢的奧秘》,它的作者傑拉爾德·溫伯格在裡面提出了三個脫離於方法論之外的三個小原則。

首先,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理解人的感受;然後在去挖掘問題背後的真相;最後還要控制解決過程中的風險。

1、人的問題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問題集合。

那麼一切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問題,所以當我們面臨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人本身。

特別是與這個問題直接相關的人,是否能夠考慮到他們的自我問題。

比如說自尊,諮詢公司有些不是根據問題難度收費的,而是根據諮詢時間收費的,為什麼?

你站在接受諮詢的管理者本身考慮,我折騰了一年都沒搞定的事情,你們諮詢公司過來一週就搞定了,那我的臉往哪兒擱?

這就是問題求助者自身的自尊問題,諮詢者或者解決問題的人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考慮周全。

同樣的,當你進入一個新的組織,人家有一個問題擱置了很久,你分分鐘給搞定了,人家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

還有一個例子,洗碗機在日本剛剛出來的時候銷量並不好,因為作為妻子如果買了的話,她們會擔心家裡人嫌棄她們懶,所以不敢買,後來改變了策略,從消毒更徹底,吃飯更健康角度出發,果然大賣。

一樣的例子還有電飯煲,依然是日本,同樣的處境,最後用給全家帶去健康和營養做定位,問題解決。

所以,不管在商業中面對客戶,還是在組織中面對具體的人,我們都得考慮人的問題,能否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裡溫伯格在書中給出了一個10%原則——一切問題只邀功10%,這是一個不會觸犯自尊的比例。

當你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說我只是在XXX的基礎上改進了10%,才解決了問題,那麼人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2、系統的問題

人是非常認知吝嗇的,所以能夠用標籤化去認識一個人,一件事,那麼我們不會做深度思考。

地域黑、標籤化歧視、簡單歸類等都是這種體現,但是用到解決問題這個事情上,最怕的就是標籤化問題。

首先我們得明白,諮詢公司的那群聰明人,比起這麼多的創始人,這麼多每天在商業一線奮鬥的管理人員來說,並沒有在智商上有多大的區別。

真正有區別的是視角,是方法論。

只是身在局中的管理者們,或者說身在局中的問題相關人員,只是被自我和環境給侷限了自我,侷限了視野。

所以對於很多像標籤化,像顯而易見的商業表面問題,不用諮詢公司,他們也是明白的。

比如溫伯格在書裡提到的一個案例,一家麵包公司找諮詢公司解決產品銷量問題,諮詢團隊跑過去調查,他們嚐了一口麵包,感覺味道很一般麼,一點新意都沒有。

滅有新意自然就沒有競爭力,所以給出一個方案:重點放在開發新口味,新產品上?

那就太過簡單了,難道身在麵包業這麼多年的公司自己本身不清楚口味問題?

如果研究一下這家公司的發展史,你就會發現最開始他們的口味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但是隨著銷量的增加,那個特色的勁道麵粉供應不足,所以只能選擇普通的麵粉,普通的麵粉降低了一點口味,但是也帶來了擴張。

隨著擴張,物流難題又出現了,為了保證麵包的品質,只能加入添加劑——保鮮劑。

這才是這個口味變成這樣的來源。

所以如果這時候你提出改善產品的解決方案,並沒有什麼用,需要換一個方向,比如把門店開到那些不在乎口味,在乎速度和溫飽的地方,也許就會有增長。

當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有概率問題,但是更多的是系統問題,從系統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本身,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用治標和治本的概念來說,表面問題就是標,而系統問題才是本,一切問題都是系統問題。

3、風險控制

當我們找到了一個問題的核心原因,並且給出解決方案以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看問題是否能解決。

但是,解決問題從來就不是故事裡面演繹的一樣,哪裡切一刀,哪裡改革參數就能成功的。

每一個方案的改進,都意味著不可變的風險。

因為問題是系統的問題,那麼一切改變都會有系統的反應,還有外界的反應,這些都是不可見的風險。

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風險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怎麼解決這個風險問題呢?

一個是planB,一個是小步邁進。

planB策略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在解決問題方面也是,比如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例子,他們一家去歐洲旅遊,但是發現租的車是新的不熟悉的車型,這個不確定性讓他覺得有風險,於是就重新聯繫了一家出租車公司備用。

如果這個風險爆了,那麼即可可以更換planB,繼續旅行。

未慮勝,先慮敗,從而未風險問題找好planB是一種降低風險的辦法。

第二個就是把改變的角度放慢,一步一步來,每一步改變,都有風險,但是一步步走風險可控,出問題了還能退回去。

但是如果一下子全部往前邁進,也許就會出大問題,因為步子越多,風險越大。

大眾和福特就是兩個例子,大眾一點點更新換代,車型賣的很好,福特一下子把新的概念全部集合一起搞了一輛新車,最後沒人買單。

這就是兩個風險控制的措施,也是溫伯格在書裡提出的。

所以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一切問題還是系統的問題,一切問題解決的前提是控制風險,這三點能幫大家更好的解決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