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关于因果偏差、朋友圈照片和团队师徒制


瞎扯:关于因果偏差、朋友圈照片和团队师徒制


1、因果百分比

你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文章,他每天XXX,难怪这么有钱,或者活该他这么有钱。

很多人都会点进去,看完以后就会想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然后感叹一番。

但是,看了人并不会因为get了这个点而变得更富有,反而是写了的人没准因为一篇10W+而走上人生巅峰。

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成功人士案例的归因上出现了问题。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他的奋斗过程总会被人挖出来细细探究,大家都想要找到那个关键的点。

因为找到了,那么照瓢画葫芦来一下,没准自己也能成功。

还有一些人,能从这些成功要素里面找到安慰——毕竟我也是可以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呐。

在这种案例中,每次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当一个结果,是由N个原因导致的时候,怎么样表达,才算是不违本心,更客观。

如果用理工科思维来回答,那么很简单,你只要在原因前面加个百分比就行,比如你只要努力,就有能为你的成功增加1%的胜率。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根本不可能给你一个算法去计算每一个原因背后的百分比占比。

况且不同行业,不同的事业,就算同样的原因,起百分比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的成为文学大家,和小提琴大家,前者需要天赋和训练,天赋因素也许是80%,努力只占20%。而小提琴,现有的刻意练习方法论,是有可能让任何人都达到大家水平的。

也就是对于小提琴大家这种成功来说,天赋只占20%,努力占80%了。

那么对于每一个在有影响力的渠道发声的时候,是否有必要去整理该成功事件的背后,你想要表达的观点背后的百分比呢?

很难,也不现实,毕竟真实的世界里运气占大多数,而理想的世界里,努力才是需要被安排的品质。

不过,虽然我们无法去要求背后的数据,也没有精力和认知去了解每一个行业背后的真相,但是我们得有一个百分比的思维。

马云成功,原来是因为A/B/C/D...我们得明白每一个背后都有百分比。

有钱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我们也得明白有钱人的总数如果是100,那么具体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的宣传文,标题党背后,你也得明白有一个百分比。

一个有钱人为富不仁,不代表100%,一个穷人不上进,不代表100%。

所有的观点背后,我们都需要明白,这是小概率事件,还是大概率事件。

2、朋友圈照片

当你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发的照片,你觉得好看,并点赞的门槛是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冒出了这个问题。

一个维度呢,看人,漂亮的,感情深的,或者感情不深但是想要深入一下的,都点。

另一个维度呢,自然是纯粹从照片的美,给了你非常愉悦的体验。

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维度,如何欣赏一张朋友圈照片。

很多人也许一下子会想起那些在国际知名大奖的照片,那些靠的不是独特的视角展现的人性思考,就是独特的技巧呈现的独一无二。

但是朋友圈的摄影们都是新手,技巧最多构图+光线,能采取色彩冲突的已经是高手了。

至于独特的视角,我们只能说是咱们老百姓真实的视角,也算独一无二。

构图、光线和色彩,学过一点摄影或者平面设计的人应该很了解,构图是为了把你想要表达的重点放在我们人类视觉习惯最舒服,或者最关注的焦点。

光线,是为了明暗,明暗除了突出重点以外,还包括照片的温度,或者情绪,好心情和坏心情全在这里。

至于调色,那就是高手了,自从看过《贝蒂的色彩》,还有《色彩心理学》以后,发现色彩也是说服力里最隐晦,但是也是最强力的。

这三种技巧,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如何评判呢?

那就是3秒内是否注意到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情绪如何,意义如何?

当然配文案另外,文案配的好,那是锦上添花,配的不好,那是强行解释。

知名的摄影作品,背后都带有高级的反思与升华在里面,它里面有本身的美,还有高超的技巧和难度,最后还有内涵和反思。

而我们大部分人只能看到美,业内人士或者懂行的人能看到技巧和难度,至于内涵和反思,则各人各异。

回到朋友圈的照片上来,怎么算好呢?

首先,如果照片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是普通和平常的,那么它表达的方式有没有创新?比如新的构图。它背后的情绪是否有加强和反差?比如异常的光暗和配合。

然后,如果照片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本来就是稀缺和有价值的,那么其实不管技巧如何,都值得点赞的,比如美女、美景、具有时效价值的新闻照片等等。

3、师傅和徒弟

有句话,叫做带出来了徒弟,却饿死了师傅。

这句话影响了太多人,至今职场上都存在留一手的传统。

但是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在以前市场非常区域化的前提下的,整个村子方圆百里,木匠的一年需求就那么多,徒弟接了单子,自然师傅要饿着了。

但是市场条件下呢?只要你有价值,市场永远不用担心饱和,从而进入零和博弈。

况且,对于师傅来说,有资格当师傅的前提,就是你进步的速度要超过徒弟。

如果你进步缓慢,那么你徒弟就算不从你这里学,知道也会从其他地方赶上你。

这样的话,还不如通过一份香火传承之情,提前和牛人建立起关系,从而让自己获益。

再说,教导的过程,本身还会优化自己的技能,让自己更加的精进。

说完该教,那么,怎么教最快呢?各行有各行的方法论,不过逃不开最近流行的“刻意练习”逻辑。

咱们故事里的独门绝技老师傅,估计当的机会不多,但是职场里成为管理者以后,带新人那就逃不过去了。

如何带新人,效率最高呢?

有四句话,非常精辟,“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首先交代明确,这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要做,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然后在说怎么做,最好1/2/3步骤拆解。

第二步就是明确对方真的理解了,因为新人有时候常识和技能无法和你比,所以听不懂,然后又有些新人内向不敢问。所以最好确定对方理解的办法,就是让对方主动重复一遍这件事。

第三步,当然是亲身示范,一些复杂的任务,包括一些复杂的后台软件,新人无法瞬间掌握,就需要你引导,并解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演示一遍。

第四步,那就是看对方做事,并给与一次次的反馈,反馈是练习和进步的精华,只有在反馈中,才能不断的精进和成长。

当然反馈还是有技巧的,还有看人,有时候新人比较固执,那么你可以让对方犯一些影响不大的错,从而让对方记忆深刻一些。

最后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导的过程中,给予对方认可,并感谢对方。

虽然层级上,你是在教导,但是对于整个团队和协作体系来说,他是来帮助你的,是团队的一员,所以不管如何,这份感谢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也是我们传统师徒值,从来不会考虑到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