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选羽绒服!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又到双11拔草期,每年这个时候正好都是秋冬的呢子大衣、羽绒服扎堆来买的时候,对我来说,这可是衣柜里的“大件”啊!以前总是买错,今天就好好说说选择羽绒服,如何避坑。

每年自个儿买的羽绒服,总是会被我妈嫌弃。可是谁都知道,大老爷们买羽绒服,看看模特穿的,看看价格,看看标签数字,感觉差不多就买了嘛!但是也确实和我妈说的一样,这些被我随手买来的羽绒服穿起来没那么好看,也没那么保暖,还没有那么耐穿。

给自己选羽绒服!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在今年双11到之前,为了不再过被亲妈嘲笑的冬天,我特意通过试穿,体感,还有一些从我妈那里传承来的经验,告诉你!今年双11挑羽绒服哪些习惯不能有,哪些误区要避开!

误区1:充绒量越高越好

各位旁友们,首先要改变和我一样,看看模特看看价格差不多就下单的习惯,好好比对一下产品标签。一般在产品标签上面会看到成分和充绒量,以外充绒量越高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

给自己选羽绒服!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充绒量和含绒量要对比来看,如果是充绒量很高,但是含绒量很低,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高品质的羽绒服,羽绒一般是白鸭绒或者白鹅绒,含绒量都在85%以上。

误区2:厚重的更暖和

很多人以为,羽绒服就是要厚重,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很多厚重的羽绒服往往是在外部面料上下功夫,例如一些户外的服饰,就会非常重。但是日常的羽绒服,厚重往往是因为面料选择了一些很厚、但是并不保暖的锦纶或者聚酯纤维。

给自己选羽绒服!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相反,很多比较保暖的羽绒服都很轻薄,现在很多羽绒服也在升级换代中,如果还遇到很重很重的羽绒服,还是果断放下吧。

误区3:无羽毛梗就好

还有的人认为,羽绒服只要不会钻绒,就是一件好羽绒服。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羽绒服,都会有钻绒的情况。羽毛本身有硬度,如果完全没有,那很可能只是一件棉衣。

给自己选羽绒服!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一般羽绒服洗几次就可能会出现钻绒的情况,所以,别把羽毛梗钻不钻出来,作为判断标准。你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面料,感受中间羽绒的毛梗,如果还比较细腻,就说明是一件很不错的羽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