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學習,這種5方式教育鼓勵孩子,進步大!

現在學葫蘆絲的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家有小葫蘆娃,也有老葫蘆仙。

每天吹的不亦樂乎,開開心心的,但家裡的小葫蘆娃到底怎麼管呢?怎麼讓他們繼續學習下去呢?

學校開了葫蘆絲班,每個同學都在學,但自己的孩子就是吹的不好,應付了事,隨便吹。但家長又特別喜歡這樂器,想讓孩子吹的更好一點,也給孩子們買了又貴又好的葫蘆絲,個別家長還專門找了專業老師來輔導。

怎麼讓他們繼續保持下去呢?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鼓勵獎勵他們?

一線老師的教學經驗分析,或許對你有些幫助。

第一:要獎態度不獎分數

大多數的家長都是以孩子的分數或名次設定獎勵,誰誰吹的好,或者誰誰的分數高,

其實最好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態度進行獎勵。

為什麼這樣說,其實態度和努力的程度比偶爾一次兩次的高分更重要。

考試中也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不能真實反映其學習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特別是樂器,每個人吹的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事情不能以分數或名次作為獎勵標準,有可能出現孩子已經非常努力,但結果不理想而沒有得到獎勵,從而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也要看孩子的學習態度,是否有尊師重教,用心演奏,愛惜樂器等。這些都是良好的學習生活態度。

第二:要說到做到

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外面葫蘆絲古箏表演,如果和孩子達成約定,例如你敢上臺演奏,敢在大家面前表演,在某次比賽表演拿到名次,或者考過多少分或是考到第幾名,就一定要兌現承諾。

如果父母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更壞的是給孩子樹立了言而無信的“榜樣”。特殊原因也不要過多,不然孩子會討價還價!

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約定的目標,也不可遷就,與其怕影響孩子的情緒而遷就他,那還不如當初不設這個約定。

第三:限制獎勵次數,少則珍惜,多則浪費。

適當時機和適當的獎勵,就等於給孩子們發動機加機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不可過量。

如果經常獎勵,那麼孩子的胃口就會越來越大,刺激作用就會慢慢下降,如果還想起到作用,就必須不斷的增加籌碼了。

這樣會使孩子誤認為是為了獲得獎勵而學習,沒有獎勵就不上臺表演,不能產生真正的動力。因此,要逐步減少獎勵次數,直到無需獎勵,學會敢於上臺,敢於展示自己,會叫的鳥兒有蟲吃,最終讓孩子懂得,表演也是鍛鍊自己,鍛鍊自己有膽量,表演提升自信心,(像打怪升級一樣,表演一次就升級一次,孩子的心態) 樂器演奏把最好聽的音樂獻給大家。

老師家長也是比較喜歡開朗活潑懂事的孩子!善於展示自己的孩子有糖吃!

第四:獎品要適當,價值要適中

獎品的價格不要太高,獎品要與孩子的年齡,取得的成績相適應。給孩子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有些條件好的家庭,由於形成了不斷加碼的習慣,常常給孩子價值過高和不適當的獎勵,這樣反而會害孩子。

例如有的家長因為孩子某次考了滿分,比賽拿了大獎,就給孩子買電腦遊戲機,蘋果手機等,導致孩子玩物喪志,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孩子的專業武器,比如葫蘆絲換一支更好一些的。買臺學習機,葫蘆絲伴奏機等,一切跟學習有關的產品。

價格適中即可。最好的獎品就是學習用品,特別是書籍,使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學習進步。

第五:精神鼓勵遠大於物質鼓勵

獎勵的導向要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享受為輔。

有些家長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學習的怎麼樣,吹的如何,也不太清楚。

其實最好的鼓勵,就是陪伴孩子,陪孩子旁聽上一次課,跟老師溝通了解情況,陪孩子一起去表演,陪孩子一起去外面採風演奏等。

孩子是特別需要家人的支持鼓勵,如果家裡人某些人反對,孩子在學習的路上心態也會不平穩。

長大以後做某些事也會特別多的心理顧慮,說某某不支持,影響了我的發揮等等!

生活中,比如孩子考試進步了10名,藝術比賽拿了什麼名次,有的父母會選擇,請孩子大吃一頓,但是孩子也許中午吃了晚上就忘了。

但是如果看到孩子的進步,父母由衷說出這樣的話:孩子,你太棒了,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看到了你的努力。

我的孩子,乖孫子不比任何人差,也可以做的更好!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很愛你!然後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樣孩子的內心因感動而帶來的震撼,絲毫不比一頓飯遜色。

而且精神獎勵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它可以培養孩子內心的榮譽感。

有了這種榮譽感,會促使孩子發自內心的積極向上,這是物質獎勵無法企及的。

因為物質獎勵會讓孩子覺得做什麼事都是為了某種目的,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沒有了物質獎勵,他可能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精神獎勵不僅是一種榮耀,也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會使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永久的激勵,讓孩子終生受益。

當然,未來一定也會狠狠獎勵,那些培養孩子藝術創造力的父母! 有才藝的孩子都不會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