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寧」歸僑梁忠義和他的「泥塑」夢

他是越南歸國華僑,一位普普通通的興隆華僑農場工人,樸素的穿戴,高挑的身材,皮膚黝黑,平時顯得沉默寡言。但他製作起“泥塑”來手腳輕快,思維敏捷,構思獨特,一件件動物在他的作品裡,變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用“泥塑”的藝術手法制作的動物,在海南可謂頗具特色。這位追求“泥塑”藝術的人,就是今年已72歲的越南歸僑梁忠義。


「文化萬寧」歸僑梁忠義和他的“泥塑”夢


梁忠義泥塑作品 “水牛”

金秋時節,正是海南花果飄香時節,筆者在興隆華僑農場綠色膠林中尋覓“泥塑”的主人梁忠義。在梁忠義的“泥塑”工場,他每天幾乎重複著形象綁摸,和灰堆泥,上料著色,細雕打磨,修改造型,不厭其煩地完成一道道工序,精心處理“泥塑”各個環節的難題,在不到10畝的“泥塑”天地裡,創作出一批形象逼真生動,具有較高藝術造詣的“泥塑”作品。

膠林深處的“泥塑”園

從遠處看“泥塑”園,它被綠色完全淹沒在密林之中,看不出是一座充滿藝術氣息的“泥塑”園;可走近一看,整個園子被一扇不太氣勢僅用紅磚頭建築的圍牆圍攏著,園裡各種山花爛漫。隨著一陣山風吹來,椰影婆娑,曲徑通幽,草木搖曳,芳香馥郁。一尊尊“泥塑”作品分佈在園的四周角落處,似衛兵守護著這座園林,一尊高5米,寬10米的巨型“泥塑”《雄鷹》特別引人注目,它騰空而起,展翅翱翔,搏擊長空;幾匹高大的黑色駿馬,仰頭嘶鳴,拔腿揚蹄,馳騁疆場;一隻只乖順靈巧的小動物烏龜、仙鶴、坡鹿,水牛、小金象,還有金碧輝煌、溫順可愛的麒麟;大腹便便,悠然漫步的大象;鶴立雞群的長頸鹿等“泥塑”作品,掩映在種滿印尼金椰子的園林草叢中、水池邊。

只見“泥塑”園主人梁忠義在園林角落處,低頭忙著思考構想他的“泥塑”新作品,這是他在為《南海鰲》“泥塑”緊張地忙碌著。走近一看,他身旁堆積著已調配好的水泥材料和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製作顏色。他時而沉思;時而用水泥在支架上灌漿,以充實“泥塑”腹部;時而站在遠處注視遨遊“南海鰲”的形態。從2006年退休開始,他就一直居住在被綠蔭濃厚覆蓋著的橡膠林裡,默默地追尋著他的“泥塑”夢。

尋夢“泥塑”成為終生追求

晌午時分,斑駁的陽光透過膠林直射園裡,“泥塑”動物身上顯得光怪陸離,充滿著靈性。徜徉在梁忠義的“泥塑”藝術園裡,領略靜態世界裡件件“泥塑”作品,觀賞形式各異、充滿靈氣的“泥塑”工藝,你會立刻感受到被“泥塑”藝術所包圍:那撲面飄來的高貴、典雅、脫俗、形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寫實與浪漫主義相融合的創作風格,頓時使你感染到“泥塑”藝術的質樸清新和自然迴歸。

梁忠義是越南歸僑,操著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他原籍在海南儋州市峨蔓鎮龍門村,早年隨父親到越南白龍尾島(今越南海防省管轄)定居。自幼喜愛繪畫,捏泥巴玩具成為他童年生活的主要內容。梁忠義帶著對“泥塑”藝術的孜孜追求,在越南時就躍躍欲試,初露鋒芒。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1978年5月,梁忠義和許多華僑一樣,被越南當局驅趕回國,歸國後被安置在萬寧縣國營興隆華僑農場,工作之餘他仍然放棄不了他最初痴迷的“泥塑”藝術。2006年退休後,他在自己承包的金椰園裡,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東拼西借購買原材料,玩”起他的“泥塑”藝術,將一隻只大小不一的動物,變成他手中的“泥塑”作品。《雙象吉祥》是他最初創作的第一件作品,這尊“泥塑”體型大,用料多,費用高,梁忠義將家裡唯一一輛125摩托車拿去按揭,得到8000多元,到市面買回原材料,整天在園裡設計、琢磨、製作,沒日沒夜地閉門構思。經過2個多月反覆推敲,梁忠義終於完成《雙象吉祥》的製作。當兩隻按1:1比例仿製的和藹可親、神態自若的大象揚頭翹鼻展現在人們面前時,梁忠義疲倦的臉上終於露出喜悅的笑容。

“泥塑”在這裡陸續誕生

“泥塑”《雙象吉祥》的創作成功,引來了附近看熱鬧的人們,自此,處於深山密林中的“泥塑”園“人氣”也開始鼎盛起來。對梁忠義而言,《雙象吉祥》“泥塑”作品僅僅是他成功的開始,他的設想更遠,信心更足,目標更高。

筆者在現場觀賞梁忠義的製作過程,只見他在備料時把水泥、沙子、鋼筋、鐵絲、碎石、模板、油漆等原材料備好,買回焊接機將要製作動物模型焊接牢固,將配料放在遮陽的通風處,讓水泥凝結到合適的溼度,再澆上適量的水浸泡,使泥漿達到軟硬適合。接著他搭綁“泥塑”動物內骨架,用木板、鐵絲、鋼筋、鐵釘等將動物的骨骼綁焊,保證“泥塑”在澆灌水泥時的穩定性。梁忠義對“泥塑”工藝精益求精,他認為,“泥塑”是一種近似原物的藝術品,儘量保持比例一致,造型逼真。正說著,梁忠義又往骨架上噴灑一次水,將泥塊與骨架緊密地粘貼在一起,用手慢慢拍實附著物致不易掉落。

梁忠義的“泥塑”藝術園,像生產車間源源不斷生產作品,7年來他共塑出大、小動物500多件,擺滿園裡各個角落。小橋流水下面,他安放一些小巧玲瓏的“泥塑”作品,在海底世界他安放珊瑚花,各種遨遊的水族魚類;潺潺流水邊、草叢中他安放小烏龜、大烏龜,水鴨、野鳥、仙鶴等,大小動物和諧共處,鳴響一曲動物世界的自然交響樂。“泥塑”園裡站立的、蹲下的、在水裡、在樹上的件件“泥塑”,林林總總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欲將“泥塑”園辦成“農家樂園”

翻開梁忠義一本陳舊的筆記本,只見他這樣寫道:“躋身泥塑園,藝術燻情操。雙手塑人生,境界逐浪高。”看得出梁忠義是個執著追求藝術的人。然而,他的“泥塑”園至今還沒正兒八經地起個園名,在梁忠義看來“泥塑”園起個什麼名字並不重要,因為他建“泥塑”園,不是為了盈利,更不是為了出名,是想讓“泥塑”藝術帶給人們更多的快樂,真正體現他對“泥塑”的終生酷愛和孜孜追求。

在興隆創辦“泥塑”藝術園的第5年,梁忠義意外地迎來一位北京的客人。這位不速之客是北京某美術學院的張之彌教授,他對“泥塑”頗有研究。2011年5月他攜夫人到海南旅遊,得知興隆農場有人專門創作“泥塑”作品,經多處打聽,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深藏在密林裡的“泥塑”工場。當看到梁忠義一個人整天和泥巴打交道,製作出一大批形態各異的“泥塑”作品時,驚訝地豎起大拇指說:“了不起,了不起!”張之彌教授說:“想不到在海南至今還有人在“玩”3千年前的‘泥塑’工藝品呢。”張之彌在細心觀摩了梁忠義的“泥塑”工藝後評價說:“造型逼真,工藝精細,種類繁多,很有價值。”勉勵他把“泥塑”做大做強,為繼承、挽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新貢獻。

梁忠義是個老實淳樸、地地道道的民間工匠。他經人引薦,將已塑好的《雙象吉祥》“泥塑”作品,出售給一家大型企業,這家企業為答謝他隨即匯來12萬元成本費,他卻說這是他的第一件作品,就收6萬,接著將多餘的6萬元匯了回去。梁忠義的厚道,贏得了客商的信賴,吸引了很多訂購者前往參觀訂購。有人出重金要購買他的《麒麟觀音》《長頸鹿》《南海鰲》《崽象年華》《大龜鎮海》《仙鶴舞蹁躚》等“泥塑”作品,一些海外客戶專程趕來園裡訂製“泥塑”。一時間,讓梁忠義著實成了個大忙人。

梁忠義,一位普通的農場工人,他仍然在膠林裡繼續從事他的“泥塑”事業,在無聲的世界裡將“泥塑”藝術發揚光大。隨著海南興隆旅遊名聲遠播,前來旅遊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梁忠義想讓自己的“泥塑”園,變成國內外遊人的“農家樂園”,讓自己人生折射出五彩的光環,在建設海南自由貿易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大舞臺上,藉助“泥塑”作品的影響力,實現他對“泥塑”藝術的不懈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