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百麗……曾占中國女鞋半壁江山的它們爲何沒人買了?

达芙妮、百丽……曾占中国女鞋半壁江山的它们为何没人买了?

圖片來自CNSPHOTO

達芙妮、百麗、紅蜻蜓、富貴鳥……他們都曾封號“鞋王”,但如今,卻鮮少一直屹立山巔。

“大眾鞋王”達芙妮,過去3年關店3000家,市值從19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6億港元;稱霸一時的百麗,“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的盛況成為傳奇,常規操作是關店止損;而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債臺高築,27年崢嶸換來的只有42億鉅額債務……“鞋王”們逐漸從神壇跌落,徹底迷失。

提起達芙妮,大家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S.H.E當紅的青春時代,每走過一個商圈都能看見一家達芙妮店。查詢歷史數據可看到,2002年達芙妮的銷售網點約500個,到了2014年爆發增長至5748家,足足擴張了近10倍!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曝光率的增加,達芙妮的股價開始進入快速拉昇階段,從0.5港元左右升至2012年的11.84港元。

當時甚至流傳:在達芙妮銷量最巔峰時期,國內賣出的女鞋中幾乎每5雙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大眾鞋王”的美譽也由此傳開。

但自從2015年開始,達芙妮的業績便開始迅速跌落。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該公司的虧損額分別為3.8億港元,8.38億港元,7.42億港元。達芙妮股價也持續了6年的“跌跌不休”。

2018年9月7日,達芙妮國際以0.355港元收盤,市值5.85億港元。相比於6年前,縮水了97%!

就在一週前,達芙妮國際如期發佈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營業額下跌15.6%至20.805億港元。截至半年報,達芙妮已經連續虧損3年。

和達芙妮一樣,百麗也是中國女鞋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代表企業。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BASTO(百思圖)、MILLIES(妙麗)……聽說,每個女生的鞋櫃裡面起碼會有一雙這些牌子的鞋子。而它們都是百麗旗下的產品。

百麗專注中高端皮鞋,通過品牌和渠道快速擴張佔據國內女鞋市場半壁江山。據統計,最為輝煌的時候,百麗集團全國超過2000家店,擁有國內女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的6個品牌,並且曾連續13年拿下中國女鞋銷售榜冠軍,當之無愧為中國鞋業規模最大的公司。

其CEO盛百椒曾放出豪言:“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麗!”、“只要有百貨商場的地方,就有百麗的身影!”

時過境遷,2017年7月27日16點,百麗國際正式宣佈從港交所退市,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總估值為531億港元,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港元相比,市值縮水65%,近千億港元蒸發!

不可否認,近年來,由於線上電商高速發展、新興品牌侵佔國內市場以及消費趨勢改變等原因,中國女鞋行業受到巨大沖擊,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行業巨頭面臨著市值嚴重縮水、門店業績急速下滑、關店潮等打擊。

對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及表示,失去理智的快速擴張和無法適應消費結構的變化,成了“鞋王”們的致命傷。

面對如今女鞋品牌普遍低迷的狀態,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鞋企目前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品牌自身的定位跟不上消費人群的消費升級需求。早起發展著力點在於簡單粗暴的渠道擴張,產品無法完成迭代更新;互聯網和海淘的衝擊,本土鞋企很難建立自己的壁壘;人才培養梯隊沒有升級,缺乏深耕去到的運營人才。

實際上,面對這些問題,鞋企也在試圖轉變。不過,想變得“時尚”,並不是那麼容易,達芙妮執行董事張智凱曾表示:“達芙妮沒辦法完全成為一個時尚品牌,他的歷史品牌價值還是有性價比的大眾女鞋,市場沒辦法完全推翻。”這言外之意,是達芙妮做不了時尚,仍要繼續低價路線。

對此,陳及坦言,達芙妮們想要爭取一下生機,必須要解決的就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的需求。

(綜合自:中新網、中國網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