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有这3种说法

“老佛爷”这个称呼一直为清朝帝王所用,是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有这3种说法

慈禧太后

现在说老佛爷一般指的是慈禧太后,而对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也有以下三种说法:

说法一: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下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直到万寿寺。慈禧上了码头,进了山门,直奔大雄宝殿而来。进得殿来,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有这3种说法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据说这个观世音是李莲英让人按慈禧的模样塑造的,后来慈禧来万寿寺焚香礼佛,卜签求寿,由于对此观世音非常赏识,还穿上了寺里方丈为她准备的观音衣服,李莲英扮作护法神韦驮,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俩人还在这个佛像前照了张像,曾经有人见到过此照片。

说法二:

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

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爷”这个称呼,是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有这3种说法

慈禧太后

说法三:

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佛爷”这个称呼,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太监宫女,见了慈禧太后都是齐声高呼“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无疆”,“老佛爷”好像成了慈禧太后的专用名称。

其实“老佛爷”在清宫内并非尊称,著名清史和文物专家朱家溍在《故宫退食录》一书中介绍,清朝官员见到慈禧太后必须马上跪安说:“臣某某某请皇太后圣安!”太监在值班时遇见太后,既不用行礼也无须说话,如果要奏明什么事情,也是跪下磕头说:“奴才某某某请皇太后圣安!”不论是官员还是太监,见到慈禧太后必须称“皇太后”,绝对不能叫“老佛爷”,更不能说“老佛爷吉祥”之类的话。“老佛爷”在清宫里也使用,但那是太监和内务府官员背后对慈禧的代称,就像黄埔军校的学生背后称呼校长蒋介石为“老头子”一样。朝廷大臣不论当面还是背后都不能叫“老佛爷”。

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有这3种说法

慈禧太后

至于“吉祥”一词,朱家溍在书中说:“‘道吉祥’这种问候方式,是太监们彼此之间见面互相问候时说的话。太监在帝后面前没有这种规矩,见大臣们也没有这种规矩;只有内务府的一些低级官员有的染上这种习气,见了有地位的太监表示是自己人,问候一声‘某某老爷吉祥’。”

在当时那个社会,宫廷语言是有严格要求,很讲究分寸的,不能乱讲。今天看来,这个问题虽是平常小事,无当大道,难称学术,但如果不去仔细研究,斟酌使用,就会闹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