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歡迎關注 ,共享美食菜譜,探索生活樂趣。

作業:NO.35

圖文:小飯

這是一次奇妙的 風味之旅。

就在昨兒晚上,陳曉卿導演的《風味人間》悄然登錄浙江衛視。這部歷時4年走遍全球拍攝的8集美食紀錄片,真的能拯救我們已經被養刁的胃口嗎?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短短不到24小時,好評如潮,豆瓣上9.3的高分是廣大食客和觀眾們對《風味人間》最大的支持。那麼這部片子是否如《舌尖上的中國1》一樣,會繼續頂起美食紀錄片的大旗呢?陳曉卿導演此次又給我們帶了什麼不一樣的美食盛宴呢?咱們一一說來。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因為陳導的《舌尖1》太過驚豔,我們自然對《風味人間》格外期待,畢竟在中國能夠把美食紀錄片拍成流量支柱的人,真沒幾個。當然,這次陳導又“昇華”了。《風味人間》從“中國人看中國美食”的角度跳脫出來,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在歷史演變的背景下研究中國美食,深度討論了中國人和食物的關係,最後回到起點,讓中國美食成為了世界認知中國人性格的側寫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我們他們

放眼世界,使得某一種食物在不同飲食文化中得到多樣化的呈現,是本片的創新之一。比如第一集《山海之間》講述了在複雜的地貌和多樣的自然環境中,人們如何因地制宜,創造出美味的生活。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片中以一條火腿展現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在世界的兩端,吃貨們都鍾愛火腿,但加工製作和飲食目的的不同,讓一條火腿在中餐和西餐裡展現出完全不同的烹飪結果。因此,你才知道脫離自己熟悉的環境,同樣的食物在“異國他鄉”是怎樣一種全新的面貌。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大小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句話被陳導用在拍攝中,形成了本片獨特的鏡頭語言:微觀世界。在預告片中,陳導再一次向我們展示熟悉的航拍、跟拍等宏大震撼的自然景觀,但細心的朋友也會發現,採用顯微攝影、超微觀攝影的畫面裡,另一個美輪美奐的微觀世界,清晰可見。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依然是第一集,哈薩克遊牧民族製作他們的名菜“燻馬肉馬腸”,雖然步驟跟其他的制腸類似,但當鏡頭把馬肉從掛曬到低溫風乾的過程用微觀鏡頭記錄時,你會驚歎,冰花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環境裡悄然開放,彷彿一個微觀世界忽然來到你眼前。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感恩自然

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當它出現在美食的世界裡,卻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事。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想吃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你必須得去那個地方,因為這是大自然對生長於此的人們最大的饋贈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當然,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如何利用自然,尊敬自然。青黃不接時期的隴上人民發明了“碾轉”,既能當菜又能當飯,帶著青麥的香甜和對生活的渴望;而西南地區的貧苦人民,則把最平民的土豆吃出了花樣,為平淡而艱苦的生活,添加一抹

別樣的滋味。大自然從未吝嗇它的饋贈,而人們也在世代 與自然的相處中學會了尊重和創造。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最後,提前做個劇透,陳導這首打油詩裡,藏了8集紀錄片的名字,你能一一猜出來嗎?

這是一次奇妙的 風味之旅

山海之間 偶然落地生根

成就萬千餚變 化作滾滾紅塵

穿越香料歧路

幾度江湖夜雨

燈火萬家處

敬請期待 風味人間

浙江衛視正在播出,千萬不要錯過哦~點擊跳轉鏈接,可直接觀看第一集:山海之間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繼“舌尖”後陳曉卿又一美食佳作,《風味人間》再掀紀錄片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