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

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实验:巴甫洛夫的狗

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消退:条件刺激重复出现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最终消失

——光响铃不给肉吃;狼来了

2.泛化和分化

泛化:对类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

——小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就害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不清

分化:辨别类似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区分形近字、近义词能分清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论)

经典实验:桑代克的猫

(1)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联结公式是:S—R。

(2)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准备律:准备好了再去学习,没准备好让你学习就很烦恼

练习律:练习会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如果刺激-反应会带来好的效果,那以后就多使用这种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实验:斯金纳的老鼠

(1)强化与惩罚

正强化:给予TA想要的刺激,增加TA的行为。

例:学生好好学习,教师给予表扬,学生好好学习的行为增加。

负强化:撤销TA不想要的刺激,增加TA的行为。

例:学生好好学习,妈妈不让他做家务,学生好好学习的行为增加。

正惩罚:给予TA不想要的刺激,减少TA的行为。

例:学生学习开小差,教师批评了他,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减少。

负惩罚:撤销TA想要的刺激,减少TA的行为。

例:学生学习开小差,教师撤销了他的班干部职务,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减少。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实验:班杜拉的宝宝

(1)两种学习

参与性学习: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以及他人行为的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2)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

(3)三种动机来源

直接强化:自己直接参与某一活动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设置标准对自己进行强化。

②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学派)

经典实验:苛勒的猩猩

(1)学习结果: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格式塔)。

(2)学习过程:不是盲目的尝试错误过程,而是对情境的顿悟。

(3)刺激和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获得:知识的获得

转化:转换形式,以适合新任务

评价:评价转换是否恰当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①动机原则

②结构原则

③程序原则

④强化原则

记忆口诀:“冻结城墙”

(3)发现学习——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含义: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主要观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材料意义,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

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

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

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3.先行组织者技术: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目的: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桥梁。

淮南师出教育温馨提示:掌握知识点备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