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面对病儿残夫 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本溪:面对病儿残夫 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刘启英在给丈夫按摩腰部。桓仁文明办供图

两个孩子都患有先天性癫痫病;丈夫因劳累过度引发疾病丧失劳动能力……面对不幸,身高不到1米6的她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她,就是本溪桓仁北甸子乡北甸子村一组居民刘启英。

两次怀孕

两次被击碎希望

1989年,刘启英和丈夫马连伟结婚,婚后一年,一个可爱的男孩降生在这个家庭,小两口感到生活格外甜蜜。然而,幸福只持续了5个月。

刘启英说,她和丈夫发现孩子的小拳头经常紧紧握着,掰都掰不开,还伴有浑身抽搐的症状,赶紧抱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孩子患有先天性癫痫病。

尽管多方求医治疗,孩子还是在3岁那年离开了他们。

在亲友的劝解下,一年多以后小两口走出阴影,又要了一个孩子,还是男孩。提心吊胆地过了5个月,孩子的小手又紧握起来。

既不是近亲结婚、检查也没毛病,可他们却不得不接受再一次的打击。

可为了给孩子治病,小两口不得不鼓起勇气生活,起早贪黑拼命劳作,然后四处求医,希望能够治好孩子。

丈夫患病

丧失劳动能力

然而,老天并没有就此放过小两口。

1999年,丈夫马连伟在干活时,总是无缘无故就摔倒,腰也直不起来。检查后确认,马连伟是因劳累过度引发的重度腰间盘突出,必须手术。手术后,马连伟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

心灵的创伤、生活的打击,让刘启英无法承受,“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想到了去死。可是,我死了,他们爷俩怎么办?”刘启英咬牙坚持下来。

从那以后,屋里院外都是她瘦小的身影,为了完成两口子给孩子治病的愿望,她用柔嫩的肩膀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家徒四壁,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饭菜简单,却热气腾腾从不耽误。

2005年,刘启英揣着卖牛和从邻居家借来的3万多元钱,带着12岁的儿子赶去江苏常州102医院,给儿子做了开颅手术。

术后一段时间,儿子开始有自己的意识,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出门干活

用铁链把儿子锁在炕上

然而,两口子的希望并没能持续多久。

回家后不长时间,儿子的情况恶化,比手术前更加严重,经常流口水,甚至连穿衣服都不能自己完成了。

怕儿子犯病摔伤,每次出门干活,刘启英就用铁链把儿子锁在炕上。

可是再小心也难免有意外,有一次两口子下地回来,看到儿子倒在血泊中。原来是撞碎了炕柜的玻璃划破血管,刘启英失声痛哭。

在这期间,马连伟再次出现了经常摔倒的症状。经过检查,确认是患上了颈椎管狭窄,不手术就得全身瘫痪。

从那以后,马连伟连给妻子搭把手都不行了,只能在家瞅着孩子。

刘启英不得不一个人种地、在外打工,回家还要洗衣做饭。她给人种过地、莳弄过葡萄,还在工地给人递过灰、做过饭……

2012年,刘启英用省吃俭用、拼命劳作挣来的钱给丈夫做了手术。尽管这时的马连伟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刘启英还是觉得值。

丈夫撵她

她说“我不能丢下你们”

刘启英身高不到1米6。每天,马连伟看到走进家门的这个疲惫的小小身影,都忍不住双眼发涩。

有时,他会对妻子说:“要么你就走吧,去哪也比在我这强。我和儿子两人靠着低保,怎么也不至于饿死。你走了,就是享福了。”

可刘启英却说:“我不能丢下你们不管。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你们的。”有时,刘启英也会和丈夫抱头痛哭。

可是她坚信,希望总是有的。“如果儿子没病,有个健康的身体,现在也是个壮劳力了,再过几年也就要结婚了。”

刘启英惦记着,不管怎样也要再给儿子做手术,“最起码要让他能够生活自理,不给别人添麻烦。”

刘启英,就像路边的小草,任凭生活践踏,依然顽强生长;她又像岩石下的小草,总是要挣扎出一个方向,绽放自己的春天。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