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京剧《拾玉镯》

今日推送之《漫谈京剧》录自《京华感旧录》,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华感旧录》一书为李先生的随笔集,书中回

忆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杂闻轶事,我们将此书中与梨园有关的内容分期连载推送。

漫谈京剧《拾玉镯》 

 《拾玉镯》是京剧传统剧目《法门寺》中的一折。旧时全部《法门寺》的演出,由《拾玉镯》、《朱砂井》、《法门寺>、《大审》数折合成。 

 《法门寺》的剧情梗概是:明朝正德年间,宫廷太监刘瑾专权,号称“干殿下,九千岁”,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一日,刘瑾陪皇太后赴法门寺(寺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北二十里崇正镇)降香,路遇关中民女宋巧姣拦轿喊冤。权宦刘瑾听侍从太监贾桂念状,知宋女确系冤枉,遂传郿坞县令赵廉,命其三日内查明孙家庄凶杀案原委,逮捕凶手刘彪等归案,为无事青年傅朋(即宋巧姣之未婚夫)昭雪冤屈。故事曲折动人,演员行当齐全,唱做都很讲究。

漫谈京剧《拾玉镯》

梅兰芳之《法门寺》

 《拾玉镯》一折则是描写孙家庄命案发生前,郿坞县的“世袭指挥”傅朋,一日偶然路过孙家庄,巧遇少女孙玉姣。傅朋见她娟秀伶俐、容貌艳丽,爱暮之心,油然而生。遂以家传古玩玉镯一只为订情信物。不料,傅朋与孙玉姣正交谈间,恰被好事的刘媒婆窥破,玉姣不得已,只得央求刘氏从中说合婚事,刘氏允诺三日之内,为孙玉姣送来喜讯。

 由于全出《法门寺》所需演员:生(须生、小生)、旦(青衣、花且、彩旦,玩笑旦,老旦)、净(架子花、二花脸)、末(里子老生)、丑(大丑、二丑)行当俱全,唱工、做工、念白应有尽有,所以此剧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时起,直到今日,屡演不衰。可以说是广大京剧观众喜爱的传统保留剧目。 

 而《拾玉镯》一折在京剧中俗称“三小戏”。所谓“三小”者,即指小旦、小生、小丑(剧中刘媒婆由小丑扮演,亦可由彩旦饰演)合演的戏。

漫谈京剧《拾玉镯》

吴素秋之《拾玉镯》

 《拾玉镯》以做工(表演)为主,演员着力刻划剧中角色——中国古代民间少女聪明伶俐、天真无邪、纯洁烂漫、活泼可爱的舞台艺术形象,孙玉姣正是这一典型。她在习作针黹、放鸡雏、喂鸡雏、撵鸡雏等一连串舞蹈表情动作中,把一个青春少女热爱劳动的性格,刻划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及至玉姣在门前偶遇英俊少年傅朋时,她那蕴藏在心底的炽烈的青春烈火,虽是无法按捺,又不得不以少女的羞涩来克制自己对未来美妙理想的追求和向往。矛盾充满了她稚小的心灵,她是经过反复思考与理智和感情的激烈斗争,才鼓起勇气去捡那只被傅朋故意丢在地上的玉镯的。在古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旧礼教的束缚下,对于孙玉姣来说,要多么惊人的胆量和勇气呀!

 此次北京京剧院的访美演出节目中,《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由青年花旦阎桂祥扮演。她这出戏的排练教师是赵燕侠,而赵燕侠又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高足,所以演来颇有荀派神韵呢!

(《京华感旧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