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10月7日,圣安德鲁斯,欧巡赛-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在一座有600余年历史的苏格兰球场上演。微信之父张小龙和中国职业高尔夫球手李昊桐配对,以低于标准杆35杆的成绩,赢得了职业-业余配对赛冠军。

“左龙右李”的组合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球又一历史,成为第一对赢得世界顶级职业-业余配对赛的中国组合。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赛后,张小龙一改往日的冷静自持,欣喜之情跃然而出,“今天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感觉特别棒,自己发挥出了超出预期的水准,特别特别享受这一刻,感觉特别开心。”

片刻之后,他又拾起了惯有的冷幽默,调侃“获胜秘笈”是因为搭档吃了火锅,一旁的李昊桐笑着扶了扶印有Wechat的帽子。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根据公开资料,微信早在今年4月就与李昊桐、窦泽成、林希妤三位选手签订了合作协议,旨在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此次比赛张小龙更是一杆将微信打向了海外市场,大大方方地告诉人们,老子是微信之父,如果我愿意,我有一百种方法推广它。

出售Foxmail,技术天才错失资本浪潮

如果说一个中国最成功的产品经理,不是马化腾,就是张小龙。

20年前,他还只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在业余时间凭着兴趣爱好写出了共享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并且免费向用户开放。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这款页面简洁的邮箱最辉煌时拥有200多万用户,而同时期腾讯只有10万用户。带着极客的初心,张小龙尽心维护着百万级的用户,改进、推新,亲自浏览回复用户的邮件。

周鸿祎好心提点,Foxmail要有商业模式,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不解,只要有用户,有情怀不就好了吗?讨论每每以沉默告终,结果就是Foxmail一直不赚钱。张小龙常常饿着肚子写代码,被人民日报称为“失败的人”。挨过了一段没有工作的日子,他决定把自己和Foxmail打包出售给了并不太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

虽然拿到了1200万元收购款,成为“中国十大程序员”之一,但张小龙并不太开心。他选择了疏离,他去了西藏,并且消失了五年。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那五年,马化腾、张朝阳、李彦宏、丁磊等互联网天才携手驰骋江湖,开疆辟土,技术奇才张小龙无疑错过了这班资本的列车。

2005年,马化腾收购了Foxmail,请来张小龙负责烂尾的QQ邮箱业务。三年时间,张小龙把QQ邮箱起死回生,做成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也由此完成了自己从极客到产品经理的思维转变。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这一年,张小龙40岁了,他的互联网前辈已经开始谋划着充满荣耀的墓志铭,同辈也已经进军实体商业与金融帝国,而他却只做出了两个邮箱,怎能甘心?所有人都明白,留给张小龙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风口。

2010年10月,机会来了。移动即时通讯软件Kik上线,15天斩获了100万用户,张小龙敏锐地嗅到了社交需求,认为类似Kik的App极有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挑战QQ。于是,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建议腾讯补做一个类似的App。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也就在一两个小时后,没睡的马化腾便回复了邮件:马上就做!

没人想到,一个中国互联网划时代的产品就此诞生。

马化腾眼中,微信最初只是腾讯的一个“补丁”,他甚至同时授权了三个相似的App研发项目。但张小龙极为重视,人脉和资源都不充足的情况下,面对集团内部竞争,他孤注一掷,每天花六七个小时的时间逐条查看用户的帖子,从中体会用户的感受。他会对按钮的位置,一个图像的几个像素做出具体的安排,甚至为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减少两个像素安排了一次更新。在他眼中,微信是腾讯的下一次变革,一度把微信的域名定为了next.qq.com。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产品经理,他们需要超过千次的产品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了解产品设计,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张小龙对于团队的要求,他和程序员一起挤在狭窄的办公区,时刻待在屏幕前,不停歇地敲击着代码,吃饭叫外卖,累了点支烟,或者做几个俯卧撑。

很快产品就上线了,但效果远低于预期。微信1.0版本的“免费短信”根本没有触及用户的痛点,因为用户连运营商的包月套餐短信都用不完。其上线的前三个月,每天用户只增长几千人,而雷军的同类产品米聊,却势头迅猛。

失望在团队里蔓延,张小龙独自一人,在香烟和摇滚乐里,度过那些失眠的夜晚。直到想起大学读的弗洛伊德,想起他的一句话:人的所有动机都来自于性冲动。

随即,张小龙在微信推出了“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功能,他跟团队说: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让关系学见鬼去。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附近的人”一上线,用户迎来爆发性增长;“摇一摇”每天启动量超过1亿次,这个背景音乐来福枪子弹上膛声是张小龙玩CS时得到的灵感,“因为这种声音,会让用户感觉很爽”。

流量增长的背后是对于人性精准的把控,“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做产品力求简单美,要满足用户贪嗔痴。”张小龙洞察人们的欲望,然后依照人性制定规则,让用户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运转。

这两种功能,把无数陌生人连接在一起,打破了以往社交网固话的格局,开启了一个新的社交时代。到2011年11月时,微信日增用户达到20万。在用户达到一亿后,微信推出了“朋友圈”,接着又推出了个人和企业的“公众号”,孵化了数以百万的新媒体从业者。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这个庞大帝国的野心不能再以社交工具来定义,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与自我实现的地方。如今,微信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估值高达8000亿人民币,覆盖中国 96% 以上的智能手机。中国14亿人口,有10亿都在用微信,这种覆盖率,再没有任何一款软件可以做到。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身价,水涨船高,每年以百亿计算。

追求极致,张小龙的人生哲学

张小龙被称为“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连面试产品经理,所有技能合格后,都要问一句“你喜欢摇滚吗”。回答否的,就算了。

他相信感觉,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变化太快,旧有的产品分析模式已经落伍,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来把握用户需求”。

在微信上线后,他在饭否敲下“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孤独、不善言谈是他的本色,渴望交流与被理解是群体共同的需求,而他将这种同理心在产品中无限放大,做到极致。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微信没有“已送达”,因为张小龙认为“已送达”会给接收信息的用户带来无形的压力。竞争对手抄袭“摇一摇”,马化腾曾忧虑地表示微信是否需要增加一些功能,张小龙说了不,他反对一切增加用户选项的设计。

他甚至更为直接的提出了“三不”原则,

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微信更新至4.0版本的时候,张小龙才同意在朋友圈中出现广告,但是他设置了每次1000万元的门槛,只允许有实力、内容做得好的人进来,并且主动清理营销号和水军,把自己与营销渠道区别开来。

张小龙对极致有着某种迷恋。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初入腾讯,他就是公司闻名的网球好手,每周雷打不动打一场网球。2011年之后,他突然对高尔夫发生兴趣,一下就陷入了狂热状态,每天去高尔夫练习场,非常耐心而又缓慢地打掉400个球,琢磨每一杆的稳定度,直到赢得这次的职业-业余配对赛冠军。

细看业内大佬,不难发现事业之外他们都在积极的寻找下一个人生目标,即使作为“业余选手”也毫不逊色。腾讯创始人之一的陈一丹于2016年5月捐赠25亿港元,创立了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奖”,每位获奖人可获得3000万港币。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于今年10月5入宣布进入NBA中国董事会,助力于篮球电商的发展。

不同的跨界领域之外,相同的是对于所爱之事的倾情奉献与极致追求,而每一次成功的故事,都值得细细品读。

—END—

艾问:常胜将军张小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