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

近日,田家炳先生與世長辭。因先生對我國的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功勳卓著,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百校之父”。先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深深得打動了許許多多的網友的心。

扶貧從教育開始,可見先生目光之深遠。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

現在的社會,一些人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然而,一些人卻挖祖國教育事業的牆角。他們別有用心,懷著一顆“我不好過也不讓別人好過”的心思,大肆宣揚所謂的“讀書無用論”荼毒後輩。

於讀書無用論,我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這幾種說法:“我在工地打工月薪一萬,而許多大學生月工資三千,讀書有什麼用?”“我初中同學,沒上過大學,現在是資產幾百萬的老闆,讀書沒用的。”“讀書只能讓你越來越窮,所以讀書沒用。”這是網上流行的一些言論。

於現實之中,這種言論也並不稀少。我就曾在大學的課堂上,聽到有大學老師在宣揚“讀書無用論。”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

讀書無用論的支持者已經喪心病狂到了這種地步,可想而知,如果讓這種不良的言論持續發酵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其實,所謂的讀書無用論,不過是沒讀過書的人對讀書人的一種妒忌,這純粹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或者,這也只是一些讀書人在仕途不順後發的一種牢騷。缺少科學依據,在邏輯學上更是站不住腳。所以說,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一個騙局。

根據比較法的一個原則,比較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實物,首先是它們要有相同的屬性才可以進行比較。而讀書人與不讀書的人這兩個比較的對象界限是很難分清的,畢竟,完全沒有讀過書的人而且又有些成就的放在現代社會來說基本上是沒有的。事實上,很多讀過書的人根本沒有意思到讀書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大。就比如大學教師說讀書無用就有種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味道。你說讀書無用,這我就要問問你,是什麼成就了你大學教師的身份?你可知道農民兄弟面朝黃土背朝天,忍受風吹日曬雨淋在田間忙活有多辛苦。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

用統計學的觀點來說,統計學研究是總體的數量特徵。咱們調查一個問題,然後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調查的對象是總體而非個體,如果要研究讀書有用沒用的問題,就要拿讀書人這個總體和沒讀書人這個總體進行分析比較,而不是拿某個個體的成就對另一個總體說明問題。對於那些說“我初中同學沒上過大學,人家是百萬富翁”的人,你怎麼沒有看到馬雲,劉強東,李彥宏,王健林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成就呢?

我們評判一件事情,應該以客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切忌主觀臆斷。而讀書無用論,多是一些心存抱怨的事業不順之人的主觀臆斷,缺乏客觀批判。要知道,讀書大多數時候不是直接創造財富,而是通過讀書開拓視野、通達智慧而間接的製造財富。而用讀書和財富劃等號,格調也太低,更顯得目光短淺。鼠目寸光之輩,談成就事業豈不可笑。

現在社會永遠不缺少這樣一種人讀書人:他們不是過日子而是混日子,不管是面對學習還是工作,態度不端正,偷奸耍滑,內心浮躁,為人飄忽,做什麼事都想走捷徑。一旦事業受挫就抱怨,讀書無用!其實,是真的讀書無嗎?

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

所以說,讀書無用論,其實就是個騙局,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我等已經被荼毒的無可救藥了,願後輩能多一雙慧眼來識別這個騙局,少受一些傷害,我寫這篇文章的也就體現了它的價值了。

關於讀書無用論,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屏幕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