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10月30日,据香港《明报》报道,《明报》创办人、著名作家查良镛(又名金庸)逝世,享年94岁。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先生一生创作了十多部武侠巨著,带给每一位读者一个丰富多彩、侠骨柔情、浪漫唯美的江湖世界。他的作品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影响深远。


金庸先生书法欣赏: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先生,生性有一股侠气,这是无可争议的,我们时常说的“字如其人”,金庸先生可以胜任这样的评价。而且不论是先生的武侠小说,还是先生自己,都与书法有着很深的情缘。我们先看看这幅字迹,细细发现,金庸字迹有股“魏碑”味。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图/金庸给少林寺题字

金庸先生把书法融入他的武侠小说可称一绝,书中的武术家又是书法家,因为武术是我国特有的,而书法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武术与书法是有一种相通之处,金庸先生对古典中国向来充满温情,正如他晚年自言:“中国文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如血管中流着的血,永远分不开的”。而把中国文化中的武术与书法融会贯通,他的武侠小说才更有味道。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题写的华山论剑

两《雕》中,一灯大师门下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朱子柳就是其中之“读”;《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麾下有“江南四友”,秃笔翁所对应的,其实就是“琴棋书画”中的“书”。朱子柳与秃笔翁,他们的武功路数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皆寓武功于书法,熔书法入武功。《笑傲江湖》中秃笔翁

用的武器是一支大毛笔,扬言写秃毛笔无数,似是与怀素的“笔冢”有一比。其用《裴将军诗》笔法与令狐冲比剑,这《裴将军诗》传为颜真卿书。前人形容此书具有剑拔弩张之势,雄姿英发之概;神龙变化,气势磅礴。且融合各体,顾盼生姿,其间楷书则如泰山之镇,巍然屹立;行草则龙虎振威,不可逼视。如一首狂飚曲,对裴将军的豪放生命情调进行颂赞。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在书房写字的金庸


金庸先生的书法给人的感觉第一个就是硬朗,感觉不像八十高龄老人。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傲骨,显得有些太刚毅而不够圆滑,用笔很潇洒,有的笔划很像太极拳里的招术,落笔铿锵有力,中宫收紧,大有宽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气势,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之所以说金庸先生的书法好,是因为其书法碑味很浓烈,可见金庸先生对碑很有研究。金庸先生的书法走的传统的书法家走的路子,从魏碑中汲取营养的在近代已有很多人了,大家何绍基、康有为、于右任都是把碑之精华书于纸上,魏碑是古老的字体,康有为曾评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观金庸先生的书法给人的第二个感觉就是拙,这个拙不是拙劣的意思,而是书从碑出,返朴归真的朴拙,大巧若拙,如斧凿刀刻般不修棱角,大开大阖,似有齐白石放刀直干,大刀阔斧的气魄。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题写的大鄣山卧龙谷


还有金庸先生曾送给作家邓友梅一幅字,写的是“风骨铮铮忆铁梅,难忘军旅因雪霜”这幅字我是在网上见到的,字写的贴味还是很浓的。还有几年前在口福居吃火锅,口福居墙上金庸先生提写的行书吸引了我的视线,字体棱角突出,笔势如拨剑技击,正似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赞丹青生的那句话,字中画中,更似乎蕴藏着一套极高明的剑术。从所周知金庸先生并不会武术,他以一介儒生自居,但屡屡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以书法融入武功的人,以前看过《大侠杜心武》这部小说,小说中人们欣赏武术家杜心武书写的一幅字,这幅书法字里行间如同刀剑相博,其中蕴含剑气纵横。这一点正好和金庸小说中相通,武术家把剑法融入于书法,读其书法又能从中汲取剑法,书中藏剑,剑从书出,而从唐诗中学剑法,是前人无意为之还是后人太聪明,只有金庸老先生自己知道了。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硬笔字是相对能见一个人字迹本性的,我们来看看: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给东南日报的辞职报告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祭古龙手迹


江湖已远,金庸书法剑道侠骨,十分动人

金庸给北京大学题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