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中国正从出口国向进出口均衡国转型

冷眼观世

中国经济的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而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取得。

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习近平主席说,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中国真诚向各国开放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承诺,也是中国捍卫自由贸易体系的行动。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根本的变化就是:中国不仅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进出口平衡型。

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经济大国的重要标志就是它拥有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完善的市场交易规则,最终消费品市场是世界级大国为世界经济提供的机会。

中国经济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消费成为牵引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便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是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国之一。从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贸易地位的提升也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他固执地认为,美国进口以及贸易逆差都是美国吃了亏。

无论中美经贸如何再平衡,中国都是在按照自己的逻辑,从出口国家向进出口均衡国家转型。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就是世界经济的“锚”。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将主动扩大进口,吹响了中国深度开放与改革的号角,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对这一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中国经济的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取得。2017年,中国进口达到1.8万亿美元,中国进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重大的贡献。

从世界市场体系的分工和角色来说,消费国要比生产国拥有更大的优势,市场需求尤其是最终消费品市场,意味着其他国家进行生产的机会。

中国经济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50%,这些需求不仅是中国生产者的机会,也是世界其他国家企业和生产者的机会。另外,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也意味着产业的迁移,对未来的迈向生产国的那些国家和地区都是重大的机遇。

几年前,我在访问美国的时候,有朋友说,未来中国要成为一个进口国,这是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必由之路。进口意味着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完善,航运、保险、金融等行业的大发展,也意味着从生产国到消费国,从贸易国家向金融国家的转型。

巨大的进口量也代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生产分工体系的构建,也是中国向世界注入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中国介入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契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通途大道。

□孙兴杰(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进博会:中国正从出口国向进出口均衡国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