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浩瀚商海,“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总在周而复始地上演。

科大讯飞同样无可避免遭遇了这股巨大的浪潮,智能语音在人工智能框架技术的挟裹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让智能语音从“高端位置”落到“平民日常”,成为日渐日常的“科技应用”。

这是科大讯飞最好的时代,因为拥有智能语音强大技术的它,正直面百年一遇的技术浪潮,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滚滚而来,科大讯飞可以凭此,飞得更高更远。

但也可能是科大讯飞最坏的时代,因为这两年对手突然崛起,曾经的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

百度方面,百度地图、百度搜索、百度金融等都在使用百度自己的语音技术。李彦宏每年在人工智能上的花费至少为100亿元。

而据《财经》报道,腾讯QQ自2006年起就是科大讯飞的客户,但目前腾讯所有语音端都采用自己研发的AI技术。

在阿里,相似的情况也在出现。淘宝、支付宝的电话客服质检,天猫精灵,优酷,虾米音乐也都开始应用自己的语音技术。

科大讯飞最早拿下的大客户之一,国内手机排名前五的华为,也在2017年末由科大讯飞转投百度。虽然在2017年10月,华为发布的新机Mate 10搭载了科大讯飞的语音助手,不过,自打BAT打起人工智能战后,华为部分机型也已搭载上了百度的免费语音技术。

这些都曾经是科大讯飞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但现在都成了对手,也就是说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不再是一枝独秀已是基本事实。

更可怕的是科大讯飞面对的对手,都是互联网的巨头,背后有强大的体系和资本支撑,还有巨大的用户量。

BAT进入包括智能语言之内的人工智能,科大讯飞能否还能如初迅速发展,外界有此担心,也是逻辑之内,情理之中。

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人,过去些年,我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的最新车型,搭载的都是科大讯飞智能语言技术。

但今年情况有所变化,腾讯系和阿里系表现突出,一些汽车公司已经与它们展开合作。

这也意味着,蛋糕开始分化。

对此,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深感行业变化激荡,他不久前曾表示, “留给讯飞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这是科大讯飞清醒认识的一种强烈信号,为此,科大讯飞也开始积极谋求应对之法。

10月25日,我受邀出席科大讯飞主办的的“1024全球开发者节”,其实更像是一个“科技日+论坛”的形式,其中展示了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的广泛应用,医疗,金融,家居,车载等。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我得承认我此前对科大讯飞的认识是片面的,我以为科大讯飞业务聚焦在汽车上,但其实不然,它开始深入到生活链条的很多层面。

这一次“开发者节”并没有深度展示这些技术,但对于未来的想象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应该说科大讯飞对国内汽车智能语言的普及,是有着莫大贡献的,它是智能语言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即使随着BAT的进场,我仍然相信科大讯飞在智能语言方面仍会占领一席之地,因为它是有技术储备,有生存根基,有料有干货的。



最新的一个例证是,近日,科大讯飞又创造了世界纪录:在国际自动驾驶领域权威评测任务Cityscapes中,科大讯飞团队以明显优势刷新了全部两项子任务的世界纪录。

2018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此前讯飞已连续在IDRiD眼底图分析竞赛、ICPR MTWI图文识别挑战赛中斩获桂冠。2018年的第七个世界第一也再次佐证科大讯飞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实力。

这样的前沿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一个细小分支,但别小看一个细微的突破,它可能是自动驾驶能否彻底实现的一个重要支撑。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科大讯飞研发方向不仅仅是智能语音,还有更广阔的前沿技术。自动驾驶将未来新商业角逐的一个重要赛道。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未来的新商业,我们很难准确预判,但当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革。

作为传统制造业中的集大成者,汽车产业也正步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期。

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科技公司以及新型模式运营公司等外部力量纷纷跨界进入汽车领域,与传统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一起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受此影响,车辆本身、车辆与用户、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商业模式与生态结构将完全不同。

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汽车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又称智能汽车,其具体的特征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于其中,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纽带,智能化是目标,该“三化”一起发力促进出行模式变革。

汽车的智能网联化是全球业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和重大机遇,据预计未来数年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市场将以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呈现爆发式扩张。

目前汽车行业深刻变革时期还在持续,科大讯飞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之一。

变革进入深水区,科大讯飞的创新也进入深水区。在这一次开发者节的论坛上,科大讯飞提出了生态智能的方向,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整车生态智能,一是服务生态智能。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整车生态智能包括智能化打通车控、多屏、驾驶、甚至车外的交通道路协调。服务生态智能则是和出行、娱乐、生活、保修等进行进一步整合形成服务智能。

整车生态智能: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业务已经在多个车型上实现了深度车控功能,同时我们将硬件接口全面开放。整车智能部分,已经实现了很多车身控制功能,如车窗、天窗、滤光板、加湿器、氛围灯、行车记录仪、座椅姿态等。除此之外,智能驾仓功能可多屏直接信息相互传送,并且保证多屏业务不影响系统服务速度,这就是以系统级定义完整的各个屏幕的交互流程和交互方式的优势所在。另外我们接入了360、人脸识别、疲劳模式等能力,同时我们也将接入更多智能驾驶、智慧交通方面的能力,让这些数据成为场景智能的一部分,从而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整车智能体验。


服务生态智能:过去的服务是用户找服务,现在的服务是服务找人,科大讯飞通过场景模型和生态引擎,让服务更好的提供给用户。基于场景模式+运营平台,让服务智能直达用户。通过场景模式和运营平台的开放,让服务智能找人,直达用户。其中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对场景的挖掘,再到场景模型预测等多层分析,主动的将服务送到用户面前。生态服务的整合不应该是一个一个APP堆积而成,且服务要用户自己去找,手机场景可以接受,但车上不一样,这块屏幕的位置和人的注意力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讯飞认为汽车的OS一定是去APP化,整合服务后的系统。


在论坛上,科大讯飞还公布了最新的飞鱼OS系统。从技术角度看,科大讯飞增强了汽车听、说、看三个维度的能力,听的部分在声纹识别和降噪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音区能力;听的部分,在技能平台、AIUI的基础上,增加了XTTS和音效;看的部分,在360的基础上,增加了人脸识别和疲劳识别能力。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业务在过去10年主要为行业提供智能语音助理和车载系统2个产品,语音助理几乎支撑了整个行业新汽车产品上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汽车消费人群,涉及从自主到合资的大量车厂,语音助理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对接丰富的生态资源,加速了行业汽车智能化快速落地。


巨头进场围攻,科大讯飞开打下半场

它的每一次升级,都带来行业对语音交互方式的认知升级,代表车内语音交互的前沿趋势。

对于科大讯飞而言,保持产品迅速迭代,保持行业先发优势,是公司发展的制胜法宝,但优势被更多的更大的搅局者摊薄已是事实。

不过,我认为目前这个智能汽车市场足够大,在保持技术领先的情况下,多几个对手倒也无妨。

据J.D. Power2018中国消费者智能互联汽车认知调查显示,91%受访消费者未来购买新车时,将会优先考虑智能互联汽车。

在消费金额上,超过半数(51%)受访者愿意花费全款的额外20%来购买智能互联汽车,近四成(39%)消费者则愿意花费全款的额外10%。

中国消费者看重的五项汽车智能互联技术依次为:“道路安全监控”(67%)、“远程控制”(62%)、“车辆健康监控” (59%)、“语音交互” (55%)和“互动娱乐” (27%)。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9月底,科大讯飞智能汽车服务在线用户量已经达到了620万,用户月活已经达到了92%,说明整个行业的语音交互体验越来越被用户所接受。

通过大数据全网语音会话使用次数的占比显示,用户在车内使用语音来获得音乐、导航是比例最高的,音乐和导航是车内最主要的娱乐和出行服务场景,而电话排名第三的数据也充分说明语音可以帮助用户更安全的驾驶。排名前10的以互联网服务为主,如节目、周边、餐饮、酒店等。

透过数据可以发现,一是语音已经是车内刚需,活跃度还有上升趋势;二是导航和音乐是最高频、最活跃的需求;三是互联网节目、周边服务等在线服务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掘。

科大讯飞认为,即使语音的体验已经变得很成熟,服务已经很丰富,但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从用户的需求层次去分析,新时期用户有3大痛点。

首先是手机的使用习惯,音乐、导航、餐饮等服务在车机上的使用习惯仍需培养。其次一个痛点是同质化。行业里越来越多的相似产品诞生,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和新兴消费人群匹配度不高。

第三是用户心里的汽车智能化不是仅是车机,而是整个汽车。

从种种迹象来看,科大讯飞已经开始着手解决更深层次的市场痛点,这将会成为其决胜未来的关键利器。

科技不等人,商业更没有退路,智能事业的下半场大幕已经开启,科大讯飞只能向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