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2018《奇葩說》第三期裡。

傅首爾吐槽“無良爸爸”的精彩發言,可以說為廣大飽受煎熬的媽媽們出了一口惡氣。

說:

有些爸爸,真的是素質很差。不陪孩子就算了,最可恨的是,你含辛茹苦,爸爸們經常跳出來打劫。

我的兒子寫作文說,我的媽媽很煩,戴個眼睛,整天忙,不知道忙啥,還喜歡逼我學習。

我的爸爸就非常好,工作努力不回家,從來都不罵我。

是啊,家都不回,怎麼罵?

不勞而獲,還侵佔媽媽的勞動果實,確實可惡,然而還有比這更可惡的,就是爸爸跳出來“打劫”。鄰居璐璐媽媽就深有體會。

璐璐在學習舞蹈基本功,因身體韌性不夠,練習的過程中有些痛,璐璐哭著鬧著不願意再學,璐璐媽媽苦口婆心地引導璐璐不放棄,並每天陪著孩子練習,眼看效果出來了,璐璐爸爸卻跳了出來,說:

孩子不想練習就不練,天天讓孩子練習,孩子都不快樂,不學舞蹈怎麼了,不學舞蹈將來難道就會餓死嗎?

孩子一聽有爸爸撐腰,就說自己不想再學舞蹈了。

當媽的為了娃的問題心力憔悴時,不見人影,娃一叫苦就出來詐屍,發號施令亂指揮,不付出就想奪取成果,你說氣人不氣人?

參與就參與吧,好好參與行不行?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不怕養娃多艱難,就怕豬隊友這種“詐屍式育兒”。

什麼是“詐屍式育兒”?

這是最近流行的一種說法,指在育兒中,豬隊友不履行義務,忽然詐屍後行使各種權利,在關鍵點上各種瞎叨叨、指責,隨後又撒手不管,留下亂攤子。

“詐屍式育兒”比“喪偶式育兒”更加過分、更加扎心。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在網上投訴自己的老公:

這位爸爸是位公安幹警,事業上很成功,於是開始對孩子實行自己發明的“虎爸”教育,包括孩子做小手術不許打麻藥等等。

這場“官司”一直打到了電視節目上。

爸爸引經據典,一直在跟調解的老師們唇槍舌戰,主持人孟非卻用一句話,把這名自信的爸爸,問得張口結舌。

孟非說:

你是一個被專業知識武裝過的爸爸,不管提出什麼樣的疑問第一反應就是用一個非常有道理的理論來反駁,但是你沒有注意到,你從來不在意妻子的意見。

是的,有一種辛苦叫你不懂我的苦。

一個丈夫不在意妻子的意見,不尊重妻子,夫妻關係必定大打折扣。

而在一個家庭裡,夫妻關係永遠大於一切關係,包括親子關係。沒有好的夫妻關係,也別想擁有好的親子關係

而很多時候,良好的夫妻關係,不過就是意味著父母之間和睦平等的相處方式、彼此尊重的溝通態度、互相支援的共情心理。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同時也是兒童心理學專家的約翰·梅迪納教授曾經說過:

女性在孩子教育中承擔的責任與比重不言而喻,爸爸的尊重會讓媽媽的情緒得到穩定,從而讓整個家庭的情緒得到穩定,孩子的成績也會越好。

在孩子面前,你如何對待伴侶,將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一個孩子成長的維度。

去尊重你的妻子吧,因為你的尊重是最好的情感支持,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而詐屍式育兒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還會破壞父母的權威形象,當爸爸不尊重媽媽,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對任何的說教,都會被孩子忽視,甚至輕視:“爸爸都不聽你的,我才不要聽呢?”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還有一種爸爸,就是平時不管孩子,但是每當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跳出來持反對意見。

一位同事家裡經常上演此類場景。

媽媽說:“兒子,今天作業多不多?趕緊抓緊時間來寫作業。”

爸爸跳出來說:“天天只會叫孩子寫作業,人都學傻了,兒子,先玩會兒。”

媽媽說:“兒子,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你要努力學習,打好基礎,考上好的學校,將來才會有更好的生活。”

爸爸跳出來說:“兒子,不要著急,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在哪個學校不重要。”

媽媽說:“兒子,早點睡覺,不然明天要遲到了。”

爸爸說:“遲到一次也沒關係。”

好像他才是親爹 ,媽媽是後媽。

這種詐屍式育兒雖然和喪偶式育兒不同,好像爸爸參與到了育兒中來, 但是爸爸並沒有系統地參與過教導孩子,對媽媽的教育又不認同,不時地跳出來冒個泡,偶爾的教育和維護,對孩子的教育能起到作用嗎?

陪伴孩子的真正意義,是要在共處的時光中,真正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他作為一個獨立生命個體的存在,才能給予他最適度的關注和真正的理解。

而在這種詐屍式育兒中,爸爸缺席孩子的生活已成為了常態,爸爸不過是在假裝陪孩子,假裝自己是一個好爸爸。

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

直接決定家庭教育效果的不是家庭的結構,而是家庭的功能。

也就是說,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不在於父母雙方是否客觀存在,而在於家庭中是否有人發揮父親和母親的功能。

所以孩子的父母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沒發揮作用,其角色就“形同虛設”,可能直接導致家庭功能的喪失。

這種假裝陪伴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敷衍,是一種傷害,依然會造成孩子父愛的缺失。

而且在家庭教育裡,尤其是在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的時候,家庭成員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

否則,孩子就會認為做錯了也沒有什麼,長期如此,易使孩子養成逃避型人格

此類孩子遇到事情了往往躲避,犯錯了也會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更不會反省自己。

所以說,這種詐屍式育兒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還會拉後腿。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前幾天,鄧超在微博上傳了一小段視頻:

小花妹妹趴在爸爸的肩上哭著不讓爸爸走,鄧超抱著哭得很傷心的女兒,先是說“不哭了好不好”,接著又說“好了,爸爸去上班了”。

鄧超在微博寫道:“我決定息影,當個全職爸爸。”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雖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也看出鄧超對孩子的喜愛和不捨。

其實, 翻翻鄧超的微博,不難發現他雖然工作繁忙,但對於孩子的陪伴,卻從未缺席。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逆性,爸爸錯過了,便永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

鄧超這位逗比父親向無數網友展示了,對孩子最高級的富養,是父親的用心陪伴。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父親的參與,母親一個人能不能把孩子養大?

答案是肯定的。

父親和母親的養育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如果沒有爸爸的加入,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不完整的

如果一個家庭裡,父親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在家庭中,爸爸陪伴孩子,真正地接納孩子,調節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愛媽媽愛孩子愛家庭,讓自己、媽媽和孩子都在良好的關係中持續成長。

那麼這是一個家庭的幸運,也是一個孩子的幸運。

畢竟,好的教育是要拼爹的。

每個幸福孩子的背後,必定也有一個不缺席的爸爸。

《奇葩說》傅首爾: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恨的是“詐屍式”育兒

作者簡介:花媽媽,富書專欄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堅信愛與專業是最好的教育,邊育兒邊育己,在成長裡遇到最好的自己。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