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三变”改革改出新活力

今年,礼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会议精神,结合县情实际,深入研究思考,积极探索创新,在基础较好的乡镇村组率先开展了“三变”改革工作,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新举措,激活了农村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发展繁荣,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活资源,兴产业,农民转型得实惠

礼县海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充分运用“三变”模式,公司负责投资、管理和经营,吸引农户用土地入股,与农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中药材、肉牛育肥、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等产业。目前已在祁山镇康集村、杨窑村、夏集村、五一村与宽川镇朱家河村、白家村等六个行政村流转土地12340亩,采取“保底收益+分红+务工收益”方式,带动周边800多农户76户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礼县海原公司在祁山镇和宽川镇的成功做法是礼县农村“三变”改革的缩影。如今,在礼县各乡镇,农村“三变”改革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发芽,改革的效益和红利也日益凸显。

“流转土地、开发产业,既盘活了资源、壮大了产业,也让贫困户增收脱贫有了多重保障。”宽川镇朱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朱辉说。

抓党建,聚合力,创新模式促发展

近年来,礼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产业,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着力构建党建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雷坝镇积极探索“联合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支部控股、贫困户配股、普通户入股、合作社经营”的方式,由联合党支部牵头,组建礼县关之西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任理事,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村民代表兼任监事,强化支部引领,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助推到户产业扶贫工作落地见效。

关西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峰告诉笔者,为提高蔬菜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新成立的蔬菜产业党总支部在全村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带头引领和协调推进作用。在生产经营中,合作社用工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日薪男性最低100元、女性最低80元的标准给予报酬,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强改革,重实效,龙头企业助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今年以来,礼县依托土地肥沃辽阔、光热水资源充足等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国家“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与北京德青源公司主动对接,达成合作协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总投资1.58亿元,规模120万只金鸡产业生态园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江口镇红崖河一带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每年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入股保底收益,还可解决周边4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发展订单玉米种植10万多亩,辐射带动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间接带动4000多人稳定增收。

在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礼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三变”发展新模式,在全县形成种植、养殖、加工、生态循环、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生态产业链,同时将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链条,通过整合有效资源,强化基础保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盘活了农村资源,拓宽了扶贫开发新路子。(杨建强)

礼县:“三变”改革改出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