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服务乡村振兴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推进“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的建设,无疑将为山西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推动全省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撑。

山西农村公路要走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新路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其中,农村公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必须要先行。

关于农村公路发展,党中央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明确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2017年,视察山西时强调,交通项目要向通村入户倾斜。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示范县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这都为新时代农村公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服务乡村振兴

山西省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山西省委在贯彻落党中央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新改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为此,山西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省长楼阳生多次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党中央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山西实际,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转型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突出抓好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省转型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闫晨曦向记者介绍说,从山西农村公路的现状来看,山西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早、投入少、标准低,加之一段时间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管理养护不到位,农村公路“油返砂”“畅返不畅”等问题突出,安全隐患日益增加。同时,一些农村旅游公路通达深度不够、网络化程度不高,与群众便捷出行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村公路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新路子。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制定了‘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和规划纲要,并且已经付诸实施。”闫晨曦表示。

2020年,山西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闫晨曦告诉记者,从农村公路来讲,山西省规划确定了五年的目标,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路网络结构明显优化,技术状况和安全通行能力明显提升,养护管理全面加强,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路域环境实现优美整洁,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到2022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能力适应、安全保障、环境友好的农村公路交通服务体系;三大旅游板块主体区全面建成“快旅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形成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

规划明确的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施新建改建工程达到2.3万公里,实施养护提质改造工程达到3.2万公里,同步完善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二是推进旅游公路率先突破。集中建设三大板块主体区旅游公路达到5500公里,着力打通城市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通道,形成适应全域旅游要求的旅游公路网;三是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以县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四是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覆盖建制村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做到路通、车通、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建设打造“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

2017年9月,省长楼阳生在全省旅发大会上提出举全省之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之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响应,聘请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规划单位,以“快旅慢游深体验”“交旅融合”等先进的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编制了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纲要,已经山西省政府审议通过。

“这个规划纲要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旅游公路专项规划纲要,具有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友好型的鲜明特点,参加规划评审的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全国同类规划的典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闫晨曦介绍说。

从规划纲要明确的建设重点来看,覆盖了11个地级市119个县,建设项目包括黄河、长城、太行3条1号公路主线和203条支线、699条连接线,总里程达到1.3万余公里,同时配套规划了驿站、汽车营地、观景台、旅游绿道及信息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连通了大约174个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覆盖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

从规划的实施安排看,规划期限为10年。2018—2022年,集中建设三大板块主体区旅游公路5500公里,打造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和体现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实现主体区旅游公路基本建成;从2023—2027年,集中建设关联区旅游公路6900公里。届时,全省三大旅游板块主体区、关联区全面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构成内通外联、立体化、全覆盖的旅游交通体系,显著提升交通供给品质,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基本实现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创新筹融资模式,破解农村公路资金难题

“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规模很大,资金需求也很大,那么,在建设资金方面是如何保障和筹措的呢?

闫晨曦告诉记者,根据山西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共同制定了《“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在这个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两个方面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在旅游公路方面,提出了“省市补助+政府债券+PPP”或“省市补助+政府债券+县级配套”的模式,建设期为5年。其中,省级补助资金占18%,市级补助资金占10%,政府债券占40%,剩余32%的建设资金由各县视财力和项目情况自主选择政府全额投入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解决。

“四好农村路”方面,延续以往政策,充分发挥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在“四好农村路”资金筹措方面,提出了“政府补助+PPP”模式筹措(“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资金)。其中,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达到25%,市、县两级财政补助达到35%,剩余40%的建设资金采取PPP等市场化方式筹措。

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公路的资金难题,打开了工作局面。今年的省级补助资金和建设债券目前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多管齐下,严格保障民生工程高效发展

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山西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以加强质量管理为核心,推动“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多管齐下保证工程质量,打出了一套漂亮有力的“组合拳”。

“首先,我们抓制度建设。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专门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指导意见》《质量监督检查常态化工作方案》等制度,指导监督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闫晨曦说。同时,还要抓设计质量。在农村公路现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公路这一新兴业态、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实际,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先后自行组织制定了《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设计技术指南》《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设计监督指导意见》,要求树立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创建精品工程。

抓技术指导。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专门组织了两期“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技术人员300余人。聘请了专家咨询组和第三方技术支持单位,对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设计开展全过程审查和监督指导。从省公路局所属公路分局、公路段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组,对各县农村公路建设开展对口技术支援,现场指导工程建设,严把过程质量关。

抓督查指导。建立了由厅领导任组长的11个督导组,对11个市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分片包市督导,厅领导每月带队下基层、到农村、进工地,帮助市县解决难题,推动建设。督导结果每月通报一次,促进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

今年1—7月,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黄河干线碛口试验段、乾坤湾试验段和太行干线陵川试验段这三个工程是省政府确定今年必须完成的(工程)。这三个试验段的工程项目目前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基本建成。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项目前期、工程开工、资金落地、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典型引路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闫晨曦说。(来源:发展导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