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关注和你息息相关的急救信息,

真实记录医护人员

争分夺秒不分昼夜救死扶伤,

下面进入由K6春城频道

《急诊室的故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在每一个城市里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森林里用汗水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繁华经济的映衬下,组成平凡而坚定的底色,他们是最普通的打工群体,如钢铁般踏实,也像孤舟般难以经受风浪,今天我们来看看在一场意外之下,一名打工者的心路历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现场:你受伤多长时间了?两个多小时,自己摔的,骑电动车还是走路?走路啊,走路摔的,多高的地方?踩那个楼梯踩空摔的。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眼前这名身材瘦小的男子姓田,老家在广西,十六七岁就随老乡来昆明打工,跟着师傅学了一身装修刷墙的手艺。当天早上,刚出工的他行经一处在建工地时不慎摔伤,左胳臂瞬间血流如注。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医生对话伤者:我给你拉一下好不好,有点痛,给你扶一下,嗯扶一下啊,可能会痛,哇,痛的哭啊,拿点东西来这边,对,拉开就没那么痛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田师傅说,受伤之初,虽然疼的好半天说不出话,但是他并没有太当回事,只身一人前来就医,心想可能包扎一下就能回家休养。此时此刻,平时就有些“惧内”的他,只盘算着怎么样才能逃过因为自己不小心惹祸而即将换来的那顿“河东狮吼”。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 田师傅:不要告诉她了太麻烦,她下午还要去接小孩呢。

田师傅来昆打工近二十年了,从形单影只到寻得另一半,老婆和他是同乡,现在一家四口,全部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医生在解开包扎查看伤口后,一席话让他心都提了起来。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医生对话伤者:(看伤口)这个碎的比较厉害,估计要做手术,你家属通知了没,她还在上面呢? 在上班是吧,在上面(家里面)。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绷带内,田师傅的上臂整个肿胀了起来,一处看似不大的伤口仍在不停流血,这个情况,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云南骨科医院综合创伤骨科 洪小飞: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这个位置,从肱骨远端有个横断面断开,然后颏上和颏间断成两半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手术二字,让刚刚还满怀信心,满脸轻松的田师傅瞬间变得六神无主,他赶紧打电话通知工友向雇主请假,迫切想找个人商量,眼下到底该怎么办。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的工友:像我们开工那个地方就没办法了,下一个工地就没办法接了,只能这样了,因为人要紧。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工友的话对田师傅多少是个安慰,但做手术毕竟不是件小事,田师傅鼓足勇气,将电话拨给了妻子。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对话妻子:那里的楼梯掉下来了,回来了吗?没回没回,在医院里面,受伤了吗?摔断了, 摔断啦?嗯嗯。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对话妻子:哎,倒霉了,没办法了,人衰到了,没办法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对于在异乡讨生活的打工者,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来说,伤病,意味着停工,全家原有的生活节奏将全部打乱,甚至可能面临将薄薄的家底全部填进医疗费的黑洞中,想起这麻烦的种种,田师傅显得茫然失措。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医生:我从片子上指着跟你说了,你可能看的更清楚一些。

工友:那个弯弯那里刚好断了,中间那个卡住了,等于说你这个本来是一整块完整的骨头,现在断成三块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医生介绍,由于肱骨远端碎的厉害,手术需要用两块钢板将骨头固定,两年后再根据恢复情况取出,手术费用不是个小数目,当医生口中说出四万元的数字时,田师傅挣扎着、犹豫着,不停询问是否有机会不手术。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 田师傅:我的妈妈说,家那边可以不用做手术,但是我说好痛啊,特别痛。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云南骨科医院综合创伤骨科 洪小飞:因为普通打工家庭,他们相对来说,费用问题主要是这个,而且他外省的,本地医保也用不了,只能说做完手术全额支付以后,回家回去报。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对此,医生也耐心对他的疑问一一做出详细的解答:这样的伤情如果不马上手术,而采取所谓的保守治疗,那么结果只有一个,落下终身残疾!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云南骨科医院综合创伤骨科 洪小飞:这个年纪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以后还是他们家的主要劳动力,胳臂残废了以后肯定会对家庭有影响,我们还是建议手术治疗以后早期康复,少挣几个月钱以后还有时间。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尽管在经济问题上有诸多顾虑,但从周全考虑后,田师傅还是接受了医生的手术治疗方案,而他的工友也表示,愿意先帮他筹钱,度过眼前的难关。在办理住院手续后,手术进入准备阶段。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云南骨科医院综合创伤骨科 洪小飞:前三个月绝对不允许负重、干活,但是你适当的关节可以活动、锻炼,不是让你白这不动,这样三个月你的关节就僵硬了。

说起顶梁柱,这本身就是一个沉甸甸的词,他们往往是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柱,顶着、扛着巨大的压力,而正因为如此,顶梁柱一旦倒下,一个家也就有可能随之瓦解,但是,现实的难关,却没有条件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意外随时会来临,在医院的急诊室里,被急匆匆送来人病患中,身后不少都伴随有辛酸的故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清晨,伴随着急诊室独有的嘈杂和匆忙,医生护士有条不紊,依次处理送来的病患,这其中不少人来看急诊身边却并不见家属,有些只身前来,有些只有工友陪伴。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 杨师傅:工地上塔吊吊东西,另外一台摆过来,抢在一处,挂在一起砸上来。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眼前这名男子姓杨,在工地上干活时手部被砸伤,医生处理后告知,幸好塔吊擦身而过时他躲过了致命一击,仅是手部受伤,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是伤口仍然需要缝针处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的工友:前天干到三点,连着三天干到三点,你说我们才睡了几个小时咋够啊。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送杨师傅前来就医的三名年轻小伙是他的工友,他们表示,最近为了赶工期,大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睡眠不足,极度的疲惫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连塔吊的方向都没注意,这才导致意外发生。这下可好,因伤休息恐怕得一个月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 杨师傅:不能干活了,干不了活,手受伤了怎么还能干活呢。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嘴上说终于能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的杨师傅,实际上心里有些失落,在老家楚雄的妻儿老小,还等他年底好好干活,拿工钱回家过年,这一受伤,耽误的不仅仅是时间,年底赶工期的挣钱机会也错失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家属:这个是昨天骨折了,车祸股骨头那里摔碎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眼前这名泪水连连的女子,与丈夫常年在昆明收废品,由于丈夫在骑三轮车外出时遭遇车祸,受伤严重,剧烈疼痛整夜难以入睡,眼看在异乡相依相偎的人突然倒下,她只能用泪水缓解心头的忧虑和无助。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家属:一家人就靠他一个人,小孩在重庆老家上学。

一个家庭顶梁柱的倒下,意味着全家陷入危机,有人由此一蹶不振的,也有人因为失去正常收入来源而陷入贫困。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消沉,挣扎着站起来,让生活慢慢重回正轨,生活才能继续下去。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家属:之前从上面掉下来的,摔到脚,就来这里住院,做手术,上那个钢板,现在是第二次来,把钢板取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父母的拐杖、子女的脊梁、另一半的精神支柱,顶梁柱们即使身陷泥潭,也跺着脚、咬着牙,挣扎着向前走,这是一个家庭赋予他们的责任。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伤者家属:你看,本来打工钱多钱少(不重要),最重要就是安全不能出任何问题,一出问题又要照顾他,他又痛。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另一边,经过前期筹备,田师傅的手术开始了,麻醉起效,疼痛感消失,田师傅的面部被严严实实的盖起来,一觉醒来后,后续的治疗还在等待着他。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三个小时后,手术结束,对于靠“手艺”吃饭的田师傅来说,往后用来讨生活最重要的工具——手,算是保住了。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医生:复位还算满意,但他这个因为波及关节面了,术后把骨折稳定上,关节功能慢慢康复吧。


《急诊室的故事》——顶梁柱,别倒下



目前,等待田师傅的还有后续漫长的恢复和锻炼过程,不过,妻儿父母总会在他身后默默支持他,也等待着他继续支撑这个家,顶梁柱,绝不会轻易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