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南朝詩有“獻壽重陽節,迴鑾上苑中”,可知從古時候起,我國就有重陽節獻壽的習俗。即使是現在,人們在重陽佳節裡,說的和聽的最多的也是“祝老年人健康長壽”。1989年,國家把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

日前我們剛過完一年一度的“老人節”,一起來看一看,我國的老人們這些年在經歷些什麼?

漸漸被時代所“遺忘”

不久前,在黑龍江省雞西市,67歲謝大爺在超市買了8.8元的葡萄,交款時被收銀員告知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大爺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攔住發生衝突。

謝大爺特別惱怒:“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羞辱我呢?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

好在,最後在保安的協助下,謝大爺用現金完成了支付。可是這場看似小小的爭執,卻折射出了一個社會的痛點:在如今新技術不斷髮展的社會,誰來保護老年人不被遺忘、被欺負?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的確,網絡訂票服務出現後,我們不用請假不用排隊,手機操作輕鬆完成,但增加的是很多在車站排隊購票人群的無助和失望;網約車普及後,便捷了我們的出行需求,但相對有一群人發現,再在路邊伸手攔車時,很多亮著綠燈的出租車卻就是不停;共享單車出現後,這些鎖著的車我們能夠輕鬆騎走,留下的是面對單車弓背彎腰尋找說明書的好奇的眼神;網絡購物現在方便又划算,但收貨時面對小區內寄存包裹的“智能快遞箱”,一層鐵皮之隔卻難倒了一批收件人;......

這一群人,統稱為“老年人”,不是全部,卻代表著大多數的無奈。

當前的時代,通過網絡技術的加持,更高效地滿足著我們的需求,彌補現有資源的不足。但對多數老年人而言,面對已經與高科技融為一體的社會,傷害總會來得猝不及防。

有一位老奶奶通過網絡無助的表示:我們夫婦兩個是76歲和80歲,近日感冒臥床,想訂快餐到家,有智能手機,但不會訂餐,十幾天了只好強忍著爬起來做飯,誰來教教我們怎樣訂餐?

原央視主持人張泉靈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中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億人,這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都已力不從心的跟不上這個時代了......所以當我們在時代前沿追風逐浪時,是否也能夠為他們想一想,不論是不是給予他們這些高科技的便利,但至少不要剝奪他們不懂科技的正常生活。

安置在子女的“後備箱”

十一長假期間,很多“漂”在外的朋友都會選擇回老家與父母團聚,而在假期結束後,承載著父母濃濃愛意的“後備箱”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共鳴。

父母們總嫌後備箱太小,裝不下家鄉的味道。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其實並不是後備箱太小,而是在愛我們這件事上,他們永遠不會“滿”。

上海一檔紀實節目提到:如果你在外地讀書/成家/立業,父母留在老家,那麼他(們)就在慢慢變成“獨居老人”、“空巢老人”。

我們以為父母在家的生活是愜意輕鬆的,在電話裡也總是告訴我們:“家裡一切都好”,“我們身體很好”,“你不要擔心,忙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不要掛念我們”......

然而事實上,他們承受著生活帶來的一切孤獨與無助,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在有生之年,多見見子女一面,可很多時候,我們連這一點願望都滿足不了。

一對年逾七旬的老夫妻不辭辛勞,磨了一堆辣椒麵等著六個孩子回家。最後,孩子們一個也沒有回來。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他們倆孤零零地過。爺爺抹著眼淚說,“哪怕只回來一個呢。”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現在50歲,可以活到100歲,我們每年只回家2~3次,那你們還能見多少次面呢?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的愛走向別離。

受到威脅的“安全”

最近一條深夜的朋友圈,讓很多人沉默了: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姑娘,父母住在安徽老家,平時都是電話聯繫,節假日會回老家探望。在她看來,父母永遠是最強大的後盾。但有一天,母親一個人在家,上廁所的時候突然摔倒,當即躺在地上動彈不得。若不是鄰居恰好路過聽到動靜,及時叫了人將母親送進醫院,只怕還有生命危險。

“我媽躺在地上,我卻無法知道,無能為力,這種感覺真的太絕望了”,姑娘在朋友圈這樣寫道,而這種絕望,是絕大多數在外打拼的子女不得不面臨的現實。

這種感覺對我們來說,真的比失戀、失業、買不起房更來的痛苦與難過。

隨著時間遷延,一天天變老的父母身體和精力都已大不如前,對獨居的老人來說,首當其衝的威脅就是生命安全問題,包括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與重大疾病。

但因為心疼在外打拼的子女,我們的父母總是很“懂事”,他們不想成為“麻煩”,只是在心裡害怕:

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

更怕發生了什麼事情之後,無人知曉。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我們常說“父母在,不遠遊”、“子欲養而親不在”......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生活對於大部分子女來說,同樣不容易。

一位網友曾經垂淚:“要不是生活所迫,誰想離開家,去外面奔波受累”。兩年前他的父親得了癌症,為了給父親治病,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只是父親還是永遠的離開了。他來不及悲傷,就必須一力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為了還債,他獨自去了深圳打工,因為那邊比老家掙錢多。他不是不孝,卻只能留母親一個人在老家生活,別無他法。

爸媽,你陪我長大,我卻不能陪你老去,是心酸,更是無奈。

趁著秋色正好/趁著年華未老/好好陪伴家人/哪怕一個電話/讓他們知道你的惦念/也別忘了回家/別忘了有人在等你......

在中國,老年人們正在承受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