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爲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老豬讀史 第30期

公元1232年,在今河南禹州三峰山地區,蒙古狙滅金朝最後的主力15萬人。金哀宗逃離首都汴梁(今開封),君臣們避難到歸德(今商丘)。

國家到了最最危難的時候,人人都知道傾巢之下難有完卵,人人都知道這時該團結一心力挽狂瀾。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然而,金哀宗的幹部們不僅不團結,反而繼續內訌。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在商丘的數月間,城中可粗暴劃分為三方勢力:

1、“國防部長”蒲氏;

2、“歸德軍區分司令”石氏;

3、中央文臣體系。

按說,金哀宗與中央文臣系統地位最高,權柄最大。

但此時大潰敗,手裡有刀,才有權,才有地位。

“軍區分司令”、“國防部長”各有一部聽從自己號令的垂直兵將,皇帝(老闆)與文臣(辦公室)有啥?靠邊涼快去吧。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軍區分司令”說:老闆,城中少糧,請御林軍分散到附近城市去找糧吧。

“國防部長”說:BOSS,這裡不安全,咱們回東北老基地避難去吧。

文臣李氏說:君上,我偵查過了,他們都有反意,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金哀宗能怎麼辦呢?

誰也不能得罪,誰也不能相信。

於是派大臣以皇帝名義置酒說和,結果“國防部長”心狠手辣,酒席之中突然發難,砍死了“軍區分司令”一派,搜刮了錢財,軟禁了金哀宗,接著又砍死了中央文臣300多人。

如此自相殘殺,金國最後一絲元氣皆喪。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看到這樣的往事,普通人在心悸之餘,難免納悶:這群人是傻逼嗎?形勢到了這麼嚴重的情況下,居然還內訌的這麼來勁,把有限的一點力量耗費殆盡。這是為什麼?他們怎麼想的?

你從大道理上去分析,是理不清楚的。

但如果讀者做過老闆,上述的一幕就會非常的熟悉:

當企業建立起初,或者發展順利時,一切風平浪靜。

一旦企業出現困難,需要同舟共濟時,反而四處漏水,風雨瓢潑。會計告訴你沒錢了,經理告訴你員工造反了,技工告訴你有技術難題解決不了,合夥人告訴你TA家裡有急事了,倉管員告訴你貨被搶被盜了……

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給你講困難,互相推責任,甚至直接幹架。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老闆穩不住局勢了,所有人都開始為自己打算了。很多人想渾水摸魚,撈最後一把。

所以,你看,唐末、北宋末、南宋末、明末、南明末……一個又一個的朝代末期,都重複著越困難越內訌的劇情,幾乎沒見過大團結大團圓的戲碼。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對於大臣們來說:

一死報君主,這樣的忠義固然很好聽。可是這樣是不是就對不起“孝悌”這兩個字了?父母老婆孩子兄弟怎麼辦?

對普通人來說,幾乎是一邊倒的選擇。

同甘共苦,是同過甘,才能共苦;

榮辱與共,是有過榮,才能共辱。

老闆應該捫心自問一下,你期待員工們同舟共濟時,有沒有過之前同等質量的鋪墊?

即使有,知恩圖報、講信義的人歷來都不是多數;

更何況,在必敗的局裡,人散的總是分外快些;

更何況,總有些趁火打劫的人,隔火觀望的人,野心勃勃的人。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對於金哀宗來說:

該如何自救?

1、用可信任的利益共同體管禁軍,保障安全。最符合條件的莫過一個精明能幹的兒子;

2、用可信任的帥才管軍隊,控制局勢;

3、外交協調蒙古和談,與宋朝結盟;

4、休養生息,存錢,養民,練兵;

5、祝自己好運,上述四條順利推進。

能做好上述這些,要求金哀宗得是個十分精明能幹的主兒,能理好事,用好人,育好人。

他若是這樣的人物,何至於走到這樣的處境?

所以,這世間大部分的潰敗就是兵敗如山倒,無力可回。

金哀宗告訴後世老闆們:為什麼企業越困難,隊伍越不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