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皇帝不想當亡國之君,選擇退位成了無奈之舉

中國歷史上有些皇帝高居皇位時不思朝政,重用奸佞,導致國家朝綱亂紀、軍備廢弛,等到外敵入侵時國家已病入膏肓,隨時都可能破城亡國。然而這些皇帝並沒有去反思自己的昏庸,估計都城都快被攻破了,沒時間去想了,但又不想當亡國之君,並想讓自己成為祖宗基業的斷送著而選擇 了禪讓。最後祖宗基業沒有亡在自己的手中,對於末代皇帝更是無從談起了。

北齊後主高緯

北齊後主高緯(556年5月29日-577年11月[1]),字仁綱,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北齊武成帝高湛的嫡長子。

他即位時,腐朽的北齊政權已經搖搖欲墜,他自己仍然荒淫無道,導致北齊軍隊衰弱,政治腐敗,尤其最大致命傷是誅殺名將高長恭、斛律光,這使得北齊失去得以抗擊北周侵略的有能將領,北周來攻,齊軍大敗,周軍不久破北齊京師鄴(今河北臨漳),高緯慌忙將皇位傳於自己8歲的兒子高恆,然後帶著幼主高恆等十餘人騎馬準備投降南方的陳朝,但他們剛逃到青州(今山東青州)就被周軍俘虜了,被北周封溫國公,不久因被誣陷謀反,後被賜死。終年21歲。

宋徽宗趙佶

這些皇帝不想當亡國之君,選擇退位成了無奈之舉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1]),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趙佶好大喜功,不顧宋遼已百年和平相處,於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合滅遼。1122年,金軍攻克遼南京(今北京市)。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諳班勃極烈完顏斜也、完顏宗望、乙室勃極烈完顏宗翰分兩路南下入侵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126年1月18日),趙佶無法應付時,急忙禪讓天子的寶座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究無法挽回局勢。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九》等史書記載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禁軍老兵郭京身上,郭京偽稱精通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佈陣,並會佛教“毗沙門天王像法”,佈陣畫像,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佔了帝都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慄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會五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北宋滅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七月二十日,二帝遷到中京(今北京市),父子抱頭痛哭。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五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照當地習俗火葬。

《紹興和議》後,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同年八月十餘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宋高宗將徽宗暫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佑陵)。

金哀宗完顏守緒

金哀宗完顏守緒(1198年9月25日-1234年2月9日),金朝第九位皇帝(1224年1月15日—1234年2月9日在位),女真名寧甲速。哀宗在位10年,國破後自縊而死,終年37歲。

金哀宗繼位時,正值蒙古大舉滅金之際。天興元年(1232年)三峰山之戰中,金軍主力被蒙軍消滅,金國滅亡之勢已不可免。蒙軍進圍汴京,守軍奮力抵抗,當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從各城門運出的死者有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尚未包括在內。哀宗在十二月逃離汴京,北渡黃河,後奔歸德(今河南商丘),最後來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然蒙古大將史天澤一路緊追不捨,在蒲城殲滅了完顏白撒的八萬精兵。天興二年(1233年)八月,蒙古召宋兵攻破唐州(今河南唐河),哀宗欲與宋連和,派使者向宋人說:“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宋人不許。天興三年正月己酉(儒略曆1234年2月9日),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哀宗不願做亡國之君,便把皇位傳給統帥完顏承麟,自己在蔡州幽蘭軒上吊自盡。末帝完顏承麟聞知哀宗死訊,“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哭奠未畢,城潰。”末帝同日死於亂軍中,金亡。

金哀宗之遺骸則被宋將孟珙與蒙將塔察兒所分屍。據蒙古伊兒汗國宰相拉施特主編的《史集》載,塔察兒僅獲得金哀宗的一隻手。當時金哀宗的屍首被貼身的近侍燒掉,並埋於汝水之上,所以拉施特的說法值得商榷。金哀宗大部分遺骸被宋軍帶回首都臨安告太廟。宋廷最後按洪諮夔的建議處理了金哀宗遺骸,葬於大理寺獄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