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张兴雨


黎巴嫩(Lebanon):重归黎凡特

它曾被称作“中东瑞士”,又被国际舆论直指为“四分五裂的国家”;“但它蓬勃开放,为难民、持不同政见者和现代阿拉伯提供立足之地,基督徒和穆斯林在此共存。”

黎巴嫩共和国面积1.04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2016)。

黎巴嫩是个族裔同质性国家,95%为阿拉伯人,另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它是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和基督徒分别占60%和39%,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英语。由于地理和多元开放等原因,境内侨民众多,上世纪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现有35万,叙利亚危机后来自东邻的难民激增,2014年底已逾百万,再有其他阿拉伯国家和欧亚等国侨民10万以上。另一数据耐人寻味,海外黎巴嫩人是本国人口3倍多,他们在全球标志形象只有一个——精于生意,活跃于中东、非洲、南欧、美洲等地,同理,黎巴嫩是世界少见的华裔小商贩难以立足之地。

族群一致,却不能弥合源自教派、家族和政治的分歧。一般意义上讲,黎巴嫩社会被划分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两大宗教族群,细分为前两者加德鲁兹三大派下属17个不同派别。穆斯林中什叶派占60%,多居南部务农;逊尼派约占3成,集中在沿海城市,多从事商贸和政府行政;德鲁兹人约占10%,聚居舒夫山区,社区联系紧密。再有库尔德人、阿拉维派等,已分别列入逊尼和什叶两大派中。黎巴嫩基督徒则更复杂,20世纪40年代其人数占全境51%,由于穆斯林极高的生育率和基督徒迁居他国而降至当下不足4成。其中的马龙派始创于公元5世纪,一直以该国中部山区为基地,与法国关系密切,上世纪90年代前在黎政治经济中影响最大,人数占基督徒的3/4,再有亚美尼亚东正教、希腊正教会、希腊天主教、新教等十多个教派。

西方媒体曾这样解读黎巴嫩社会政治结构:它建立在代表各基督徒的马龙派和代表各穆斯林的逊尼派的混合体之上,以各教派和封建领主合议制为基础,教派依附于地方封建势力,享有某种特定权力,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各教派间达成共识。每当他们出现分歧时,国家就会陷入危机,而当外界势力干涉时,危机就会演变成内战。该国地理环境支持上述分析,地势多变,多山谷,相对封闭,各教派占据一隅,长期经营,争斗始终无法化解。

如今,黎巴嫩虽以88%的城市化率位列阿拉伯世界最高,割据一方的派别势力相互掣肘依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记者身份常驻贝鲁特,他对该国的分析堪称经典:黎巴嫩人作为个人而言,其社会认同和心理支柱传统上都来自原始的关系——家庭、邻居或宗教社团,被亲情、友谊和宗教的纽带相互连结在一起,而很少是来自作为国家的整体。他永远是一个马龙派、德鲁兹派,或是逊尼派,然后才是黎巴嫩人;而且在属于某派别之前,他先是该派别某一家族的成员。内战和以色列入侵加强了这种趋向,它们把黎巴嫩人分为许多联系紧密的小家庭,或是村庄和宗教社团,作为一个国家,则使他们四分五裂了。

黎巴嫩以腓尼基后裔为自豪。公元前3000年起,腓尼基人(希腊对迦南人的称呼)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他们发明了拼音字母,并跨海在北非建立迦太基。此后,这里先后在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拜占庭等的版图内。公元7世纪,它进入阿拉伯时代,同时也是黎巴嫩多元宗教的塑造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分支、派别,像马龙派、希腊天主教、德鲁兹派等进入这块地理相对封闭的宗教“避难所”,欧洲十字军东征又让基督教影响扩大。1516年开始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黎巴嫩处于半自治地位。19世纪40年代由马龙派和德鲁兹派主导北、南分治。一战后,法国托管该地。1920年9月,法国决定成立以贝鲁特为首都的大黎巴嫩(史上黎巴嫩与叙利亚长期在一个地理范围内)。1943年11月,黎巴嫩独立,1946年底,法、英军队全部撤离。

黎巴嫩以“政治教派体制”为治国之基本,1943年,两大教派政治领袖达成被称作“民族宪章”的君子协议(亦称“国民公约”,未成文),确认1、权力分配:总统、总理、议长分别由马龙派、逊尼派、什叶派人士出任,议会席位和公职均按比例在各教派中分配;2、阿拉伯国家性质与同西方联系并行不悖;3、既不置身西方,也不与任何阿拉伯国家合并;4、在阿拉伯国家间冲突中保持中立。该宪章构成黎巴嫩政治生活的主线,由于穆斯林人口高增长带来权力要求,1989年“塔伊夫协议”做出相应修改。

在此基础上,黎巴嫩致力于建设“多元社会”,而本质不变。一些在传统宗教忠诚和家族联系方面各不相同的集体,在一个共同结构中共同生存。微妙的权力平衡、自身的教派矛盾与国际大环境下阿以冲突、强邻干涉相交织,独立后的黎巴嫩不得安生。

20世纪60年代,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境内,招致以色列多次入侵,东邻以“大叙利亚之梦”和抗以需要在黎驻军3.5万。1975—1990年内战期间,外部干预、国内8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武装力量将国家撕扯得四分五裂,杀戮、爆炸与暗杀成为常态,竟有“杀死一个人并站在他的送葬队伍中”之说,受害者波及各教派和外来者,包括总统、总理、政要、族长、宗教领袖、成千上万巴勒斯坦难民、241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2005年,前总理哈里里成为内外势力争斗的牺牲品,不幸的黎巴嫩,永远都是比其国土大得多的国际冲突中的失败者。

它被视为“中东的瑞士”,是一个有山、靠海、有钱、有多种文化的国度。贝鲁特被称作“中东巴黎”,很多中上层家庭日常会话使用法语。黎巴嫩女性在阿拉伯世界中最开放,不必戴面纱,可以参加选美,海滩上比基尼女郎屡见不鲜,就连黎巴嫩餐饮也登“大雅”,它是唯一叫得响的阿拉伯正餐。2016年该国实现GDP475亿美元,预期寿命79.6岁,贫困率27.4%。

形势比人强,以、叙驻军不再,沿海油气报捷。关于重建和复兴,人们抱有美好的设想和祝愿,一些人把它视为中东的新加坡,是地区经济和商业中心,另一些人想使它成为一个更具世界性的国家,重现昔日地中海璀璨明珠的光彩。

黎巴嫩信心满满,这源于“黎凡特”,古代法语“升起”之意,指太阳升起的地方,中东历史一个泛指地中海东岸的地理名词。作为一种观念乃至精神,黎凡特寓意不同种族、教派、村庄固有的相处方式,共处、包容、共生、繁荣,它鼓励黎巴嫩人相信,他们能够建立一个融合17种不同的基督徒、穆斯林和德鲁兹人于一体的现代阿拉伯国家。

一如阿拉伯女歌唱家库勒苏姆《归来吧,贝鲁特》中的咏叹,恰似文学艺术大师纪伯伦《朦胧中的祖国》之倾诉。


ruixuezhaofeng


黎巴嫩全名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大约623万,GDP总量约为495.99亿美元,人均GDP7980美元。据黎巴嫩媒体自己的报道:黎巴嫩海域的石油储量6.6亿-8.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0万亿-90万亿立方英尺。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集中了全国40%的人口,在1975年之前曾一度号称“中东小巴黎”。黎巴嫩全国划分为6个省——分别是:贝鲁特省(首府贝鲁特)、黎巴嫩山省(首府巴卜达)、北部省(首府的黎波里)、贝卡省(首府扎赫勒)、奈拜提耶省(首府奈拜提耶)、南部省(首府赛达),在这6个省之下设有25个县,县下设镇。

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这里开创了辉煌的文明,此后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先后统治过黎巴嫩。七至十六世纪初的黎巴嫩是阿拉伯帝国一部分。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黎巴嫩。在盛行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黎巴嫩由于历史上一直处于亚欧民族迁徙融合的交通要道上而成为各教派荟萃之地,其中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三大教派在黎巴嫩三足鼎立。17世纪初黎巴嫩曾一度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随即黎巴嫩三大教派之间发生了内耗,土耳其人趁机卷土重来。1831年黎巴嫩人通过同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成功将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然而土耳其人走后英、法势力趁机开始在黎巴嫩扩张,英、法各自支持伊斯兰教什叶派和基督教马龙派抢夺地盘和市场。1842年土耳其重占黎巴嫩,但此时英、法的势力已在黎巴嫩渗透程度相当深了。1860年黎巴嫩发生马龙派和什叶派分支德鲁兹派的冲突,法国趁机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土耳其治下的一个自治区,实际上处于由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政长官统治之下。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解体灭亡,1920年黎巴嫩正式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26年5月黎巴嫩共和国成立并颁布了宪法,但法国扔在黎巴嫩保留相当的特权直到1943年11月22日,此后黎巴嫩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在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经协商达成协议: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尽管如此黎巴嫩也没能躲过中东地区普遍存在的教派冲突,国内各教派同境外同宗合作试图提升自身在黎巴嫩国内的地位。从1975年4月开始黎巴嫩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爆发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内战,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内战中黎巴嫩一共有15万人遇难、20万人受伤、约90万人流离失所。1990年黎巴嫩内战各方通过签署《塔伊夫协议》结束了内战。外部势力也趁黎巴嫩内战之机在黎巴嫩境内扩张势力:叙利亚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驻军并扶植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游击队,直到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才从黎巴嫩撤军;以色列则长期控制着黎巴嫩南部地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利用黎巴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

内战前的黎巴嫩曾是中东的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内战前黎巴嫩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小小的黎巴嫩拥有各类星级饭店398家,床位约1.1万张。但持续16年的内战和以色列的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650亿美元。1991年后黎巴嫩启动了经济复苏计划并一度初见成效,然而在九十年代后期之后黎巴嫩经济再度陷入困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2006年黎巴嫩和以色列爆发了一个多月的冲突,这场冲突造成了32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70亿美元的间接经济损失。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黎巴嫩经济反而在逆境中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旅——由于黎巴嫩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外汇和黄金储备应对得当使黎巴嫩经济得以平稳渡过危机,实现逆势增长,到2014年时黎巴嫩实现了1.5%的经济增长率。

黎巴嫩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5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分属逊尼派、什叶派及其分支德鲁兹派,4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分属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尽管伊斯兰教人口处于相对多数,但黎巴嫩仍是中东地区一个相对偏西化的阿拉伯国家——近13年来黎巴嫩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在政界、商界占主导地位、各教派势力相对平衡的国家。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除了主体民族阿拉伯人外黎巴嫩还生活着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他们分属的宗教派别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992年按新宪法选举产生的议会中共有10个教派取得了单独的席位,另有一个席位给予了其他少数派的代表,库尔德人的黎巴嫩国籍由于尚未得到法律承认,所以不能参加选举。

黎巴嫩军队现役总兵力约有6.5万人,由法国和美国负责提供武器和训练:这其中陆军5.2万人,编成11个旅和4个特种兵旅,配备有装备坦克272辆、装甲运输车1400辆、火炮328门、反坦克炮218门、反坦克导弹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门;空军1700人,编成1个战斗机中队、3个直升机中队和1个教练救援机中队,拥有2架战斗机和4架直升机。海军大约2000人,装备有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除正规现役部队外黎巴嫩还有隶属于内务部的内部安全部队、民防部队等准军事化部队。

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沿海一带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以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海拔3083米的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是黎巴嫩最高峰。利塔尼河是黎巴嫩最长的河流。黎巴嫩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中东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腓尼基时代兴建的毕卜鲁斯城、古罗马时代兴建的巴尔贝克城和十字军时代兴建的赛达城堡。此外黎巴嫩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场,这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的巴勒贝克神庙是黎巴嫩的著名古迹,这里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北约80多公里处,海拔约1160米。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黎巴嫩是西亚的一个主权国家。该国的官方名称是黎巴嫩共和国。

它的北部和东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接壤,塞浦路斯则西接地中海。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截至2016年1月1日,黎巴嫩人口估计为607万人。面积约为10452平方公里,是整个亚洲大陆上最小的公认国家。

贝鲁特是黎巴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贝鲁特位于黎巴嫩地中海沿岸中点的半岛上,是该国最大的主要海港。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黎巴嫩分为四个不同的地理区域:沿海平原,黎巴嫩山脉,贝卡山谷和前黎巴嫩山脉。 黎巴嫩山脉与西海岸平行,覆盖了该国大部分地区,而东部边境则是前黎巴嫩山脉。 两者之间是主要农业区贝卡山谷。库尔纳特是黎巴嫩的最高点,海拔3088米。

黎巴嫩有225公里的海岸线。

黎巴嫩有22条河流,所有河流都不通航。

在黎巴嫩,现有的保护区覆盖了7818公顷土地,占该国陆地面积的0.75%。



黎巴嫩有5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遗产名录,古老的巴勒贝克城无疑是黎巴嫩最伟大的罗马宝藏。 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帝国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朝拜中心。世界各地来到黎巴嫩游览的游客都不会错过来到这里参观。

卡迪沙山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早期基督教修道院定居点之一。 附近是黎巴嫩大雪松林的遗迹。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山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也被称为蓝色清真寺,是位于贝鲁特的逊尼派穆斯林清真寺。 在19世纪,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祈祷角。2008年,在这里又建起了一个新的清真寺,为的是有足够的土地毗邻老扎维亚。

黎巴嫩圣母圣殿是黎巴嫩的玛丽安圣地和朝圣地。 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圣殿之一,纪念圣母玛丽,耶稣的母亲。 它以巨大的15吨青铜雕像为亮点。 高8.5米,直径5米。 圣母玛利亚身子朝向贝鲁特。

杰塔钟乳石洞是一个由两个独立但相互连接的岩溶石灰岩洞穴组成的,总长度近9公里。
黎巴嫩于1943年获得独立,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 ——忏悔主义。 1975年至1991年,黎巴嫩发生内战。民主在1992年得到恢复,并且根据宗教分配政府职位。 在内战期间,以色列和叙利亚都派兵进入黎巴嫩。 以色列于2000年撤军,叙利亚于2005年撤军。

黎巴嫩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占总需求的75%。

黎巴嫩的民族菜肴是羔羊肉饼,一种由切碎的羊肉和碎的小麦制成的肉馅饼,涂抹上由欧芹,西红柿制成的沙拉酱。

国饮是”arak“,一种由发酵葡萄汁制成的浓烈的茴香味酒。

条纹鬣狗是黎巴嫩的国宝。

黎巴嫩是中东唯一没有沙漠的国家。

黎巴嫩也是中东地区宗教最多元化的国家。

黎巴嫩的贝鲁特法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法学院。 它是古典古代罗马法研究的中心。 它在罗马帝国的赞助下蓬勃发展,并作为罗马帝国卓越的法学中心运作,直到在公元551年被毁灭。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大多数人都把这句话与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演讲联系起来。实际上,它来自黎巴嫩作家和艺术家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的一本书。


王不宇看世界


黎巴嫩是中东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黎巴嫩的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马龙派。马龙派历史悠久,在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备受欺凌。近代以来法国人来到中东后,面对穆斯林占多数的社会文化环境,刻意扶持有共同宗教渊源的马龙派。1943年,法国人一手策划了黎巴嫩的独立,把大量马龙派基督徒划到这个新国家里面,导致马龙派占了全国总人口的近60%,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黎巴嫩的权力结构,把总统和军队总司令这两个最重要的职位留给了马龙派,议长和总理则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则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这种权力分配模式以人口比例为基础,但穆斯林的出生率高,人口不断增加;而基督徒生育率低,而且大量迁居国外,这使得黎巴嫩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有利于穆斯林的变化,穆斯林要求对权力重新分配,马龙派当然不干,这导致内政难以稳定。另一方面,这种四分五裂的政治结构也给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提供了方便,多年来,黎各派别背后都有相应的国际地区势力支持,对黎巴嫩造成重大伤害的一系列事件:1975年开始长达15年的内战、2006年与以色列的正面冲突、2008年真主党武装与政府军的武力对抗等,背后都有外国势力的影子。而近年来,除了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等传统外国势力之外,沙特也在把手伸到了这里。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日前在访问沙特时忽然辞职,背后当然离不开沙特的影响。这使得黎巴嫩局势很容易受到国际和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

而以基督教为底色的文化背景,导致黎巴嫩成了中东最世俗化和最开放的地方,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多清规戒律,那里的穆斯林女性多数是不包头的,男女之间可以握手并正常接触。人们的衣着也比较西化,首都贝鲁特被认为是中东最时尚的地方,著名礼服品牌Elie Saab,婚纱品牌Reem Acra的设计师都是黎巴嫩人。


世界灵敏度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لبنان;英文:Republic of Lebanon)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部沿岸。黎巴嫩习惯上归入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巴勒斯坦,边界未划定)为邻首都贝鲁特。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气侯,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黎巴嫩曾经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奥斯曼帝国等统治,1920年起由法国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独立成为共和国,由于黎巴嫩在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现在的黎巴嫩主要经济来源是银行业和旅游业,其中黎巴嫩旅游业发达,境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业和银行业就占据黎巴嫩GDP的65%。

曾经到达伊比利亚半岛的腓尼基人就出自于黎巴嫩。总的来说,黎巴嫩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中东国家,除去宗教场所,对于着装等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并不要求女性包头巾,穿布卡。宗教融合也是这个国家的特点之一,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在这个国度和谐相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是英语也十分通用。黎巴嫩历史悠久,曾是法国的殖民地。

黎巴嫩国内党派林立,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党派,其中真主党,自由国民阵线,黎巴嫩未来阵线为较为重要的政党。



黎巴嫩国内还算平和,除了首都贝鲁特(发生过较严重的恐怖袭击)和与叙利亚,以色列等国接壤的地区,基本一片太平。有些地方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



黎巴嫩共和国,面积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OO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这是一个亚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国家,也是中东地区唯一没有沙漠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

黎巴嫩又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虽国内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是阿盟成员国之一,但长期来,基督徒占多数,成为阿拉伯世界及国家的独一份。

很长时期内,基督教马龙派稳坐总统宝座,穆斯林的逊尼派、什叶派分掌总理和议长。但做为同一民族,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均持反以立场。

多年来,信犹太教的以色列以支持黎巴嫩基督教试图使黎巴嫩内部分化,但力度、道义远没有同为什叶派的伊朗、叙利亚对黎巴嫩真主党支持大。此消彼长也发生着变化。

现黎巴嫩的基督教仅剩39%,而穆斯林已占多数,尤其什叶派真主党已成为一支生为军,成为能左右黎政坛的重要力量。

伊朗通过叙利亚与黎巴嫩真主党连成锁链,是美以的最大忌惮,会以各种理由武力切断。反抗、杀人,硝烟何时能散?受苦受难的中东人民何时才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晚亭与落霞同晖


黎巴嫩,最近几天成了中东地区新闻关注的焦点,甚至都成了世界各国关心的话题。



黎巴嫩地图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十七个国家之一,虽然是中东地区的小国,但是与其他的中东国家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其主要表现在:

1,地理位置和人口构成。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部,属于西亚国家之一。其具体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东岸,北、东部与叙利亚陆地上接壤,南部与以色列陆地相连,西部面临地中海。


首都贝鲁特

面积只有1.O452平方千米。首都贝鲁特,有中东小巴黎之称,是中东地区商业,金融,交通,旅游,新闻中心。

黎巴嫩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十分重要,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黎巴嫩国旗

人口大约623万,主要以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与欧洲人混血儿为主,是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阿拉伯人最西方化的典型代表。无论在外貌长相、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在建筑风格、衣着打扮,时尚追求,都与欧洲人相差不多。

尤其是黎巴嫩中部和北部比较安全,是欧洲各国游客旅游、度假的理想地之一。



黎巴嫩国徽

2,政治体制和宗教派别。

黎巴嫩由宪法规定,选择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度。黎巴嫩的主要政党有:黎巴社会进步党;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基督教黎巴嫩阵线;黎巴嫩力量;自由民主党;真主党;黎巴嫩共产党等,黎巴嫩党派林立,矛盾众多。


黎巴嫩总统奥恩

黎巴嫩从1943年11月22日建国时,通过各党派和各宗教派别激烈的讨价还价,经过协商最终达成权力分配协议决定(《黎巴嫩宪法》规定):


总理哈里里

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现任总统是米歇米*奥恩;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士担任,现任总理是萨阿德*啥里里;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现任议长是纳比*贝里。

黎巴嫩这种权力分配制度由《宪法》具体规定,在中东地区及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少有的。


议长贝里

3,历史悠久和内战不断。

黎巴嫩有许多文明古迹和考古发现,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中东地区国家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二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此生活定居下来,在《圣经》中的〈旧约〉中有大量的记载。


比布鲁斯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从公元前64年开始,先后受到古罗马帝国,古埃及,波斯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奥特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的侵略和占领。

第一世界大战以后,从1920年开始成了法国的委任统治国。直到1943年黎巴嫩建国前和以后,仍受到了英国,法国,土耳其,埃及,美国,叙利亚,以色列的侵略和占领。


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从古至今,都是世界大国和强国、中东地区的大国和强国博弈的牺牲品,饱受战火和战争的摧残。

尤其是建国以后,从1975年开始爆发长达16年的基督教长枪党与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的内战。

在内战中,黎巴嫩真主党领导的军事武装快速壮大,在黎国内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真主党武装

以及在1978年、1982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利用黎巴嫩内战之际,多次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色列先后两次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最终在1982年法塔赫被黎巴嫩驱逐出境,2OOO年以色列遵守联合国425号决议撒出了黎南部。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了黎南部。


联合国维和部队

总之,黎巴嫩从建国以后,因为宗教派别内部争斗,宗教派别之间的夺权,被中东地区大国之间的利用,被迫卷入世界强国之间的博弈。黎巴嫩成了这些国家的牺牲品。



黎巴嫩美女

从本世纪初到今天,有了十多年的相对稳定发展期。

黎巴嫩今天能否再次成为沙特与伊朗、俄罗斯与美国、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等宗教和大国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让我们试目以待。


难得糊涂DAvid


黎巴嫩是一个特殊中东地区国家,其开放度在中东无人能比。

在世人眼里,只要一提到中东国家,第一印象便是黑袍遮面的阿拉伯人。如果你到了中东地区的国家黎巴嫩,你就会发现仿佛到了欧美国家。

黎巴嫩是一个饱经战火的国家,面积虽小,但黎巴嫩历史悠久,古埃及、亚述、巴比伦、古波斯、古罗马以及奥斯曼帝国都曾在这里留下统治的痕迹。如何看待黎巴嫩国家,可以用6个特点来概述:

1.是一个宗教多样化的国家。

由于历史原因,古代欧洲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黎巴嫩生活,随着近代阿拉伯人不断聚集,就形成黎巴嫩国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行的国家,由于阿拉伯人的繁衍快,所以现在黎巴嫩基督教占46%,伊斯兰教占54%。

在这两种宗教里,又有不同的教派。比如伊斯兰教在黎巴嫩又有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阿拉维派。而天主教又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所以派别较多,宗教成分复杂。

2.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国家。

在我们印象中,黎巴嫩战乱不断,主要是因国内宗教派别多,矛盾就多。从历史记载看,从16世纪时,黎巴嫩民众就为了争取独立不断抗争。直到1943年11月独立建国后,战乱内战以旧不断。

从1975年4月开始,黎巴嫩国内甚至爆发了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直到1990年才算基本结束。不过零星冲突依然不断。

黎巴嫩不仅国内不同教派不和,互相冲突外,也和外部国家打,主要是与以色列的冲突。

虽然黎巴嫩战乱不止,但国家并没有打散,始终屹立在中东地区。而且战斗力不可小视,所以被称为“打不烂的小强”。

3.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国家。

黎巴嫩虽然看上去内战纷争不断,但黎巴嫩却并不穷,据2016年统计数据,黎巴嫩人均GDP近8000美元,这样的数据,算得上是中等富裕国家了。黎巴嫩资源并不丰富,却靠着发达的金融业和旅游业,撑起了国家经济。现在已经在海上找到石油资源,不过还未开采。

4.是一个更像西方的国家。

去过黎巴嫩的人会发现,黎巴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并不像其他中东国家禁忌那样多。满大街穿着时尚暴露的性感美女,以及欧洲国家的生活方式,给人印象仿佛到了欧美国家。

之所以说黎巴嫩更像西方,主要原因还是黎巴嫩国内的基督教所决定的。基督教并不像伊斯兰教那样风俗多样多。但在黎巴嫩的伊斯兰教也不是很封闭,只有在少数山区有世俗的伊斯兰教。

5.是一个特殊体制的国家。

黎巴嫩与其他国家政体不同,在这个国家里政体虽是三权分立,由总统、总理、议长执政。

1943年,黎巴嫩独立时曾经就国家政体专门颁布了《民族宪章》,规定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的人出任,总理则由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人出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人担任。这在其他国家很少见,不过这种体制,主要是为了平衡国内的不同教派的力量。

1990年,黎巴嫩《塔伊夫协议》签署后,总统权力有所减弱,总理的权力有所上升。不过黎巴嫩国内党派很多,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左右整个国家。

6.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国家。

在世界选美界,我们会发现获得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委内瑞拉和黎巴嫩占的比例较多。所以黎巴嫩又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国度。

曾经有个阿拉伯人在一本书曾经写到:“有个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国家,盛产美女和雪松,那种美丽令人怦然心动……”很形象的说明黎巴嫩盛产美女。

黎巴嫩美女特点就是天使般的面孔,再加上姣好的身材。在黎巴嫩地中海的海滩上,处处可以看到穿着大胆并且性感的黎巴嫩女人。

黎巴嫩之所以盛产美女,原因是多方面的。混血是一个原因,古代罗马人、马其顿人、奥斯曼人、亚美尼亚人等在黎巴嫩不断通婚融合,这是盛产美女的基础。另外,地中海东岸湿润的气候,也便于女人保养皮肤。所以美女成为黎巴嫩“独特”资源,无人能比。


泥腿看客


我们是一个旅行类的公众号,那这一次in 姐就和大家来聊聊黎巴嫩的景色吧


战争与和平

这个地中海边的小国,

东部和北部接壤叙利亚,南部比邻以色列,

对于许多不熟悉这里的人来说,

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乱”与“动荡”。

但也确实是一个美丽且值得一看的国家:

深厚的历史底蕴,中东地区最惊艳的美食,

充满活力的“中东小巴黎”——贝鲁特,

从海滩到雪山只要30分钟,

曾被《lonely plant》和《国家地理》

评为“人生必去目的地”和“全球旅行十佳地”。

传统与现代

这里是当今世界上文化、

宗教最为多元的国家之一,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存,

教堂和清真寺并肩而立,

传统和现代在这里融合,

但复杂的宗教结构并不影响她

被CNN评为全球夜生活最棒的国家之一。

古老与摩登

这里拥有有悠久的历史,

拥有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波斯人等

所留下来的文明遗迹,

第一眼望去是陈旧宁静的建筑

和战乱留下来的痕迹,

停下来你就会吃惊于她的富裕,奢华和格调。

事实上,她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开放,西化,人们可以自由地喝酒,

女人们不被要求强制戴头巾。

这里就是黎巴嫩,

当你亲自踏上这片地中海东岸的古老土地,

她的美丽将会从历史的断壁残垣中重生,

展现出别样的奢华与韵味。

贝鲁特

如今的黎巴嫩是中东最自由的国家,最开放的社会。位于黎巴嫩海岸线中部的首都贝鲁特,背靠山脉,面向地中海,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并以其独特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的,更是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by @doubleliker

漫步城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并存,罗马以及和时尚购物区、不同时期的教堂与清真寺都在这里并肩而立,但是战争留下的伤痕却未曾褪去。一半子弹楼,一半新楼,落寞的布满弹孔的老建筑和新建筑一起诉说着城市历史。

by @beirutpage

15年的内战蹂躏使得贝鲁特这个城市变得脱节和分裂。奥斯曼帝国时期和法国殖民时期,遗留的摇摇欲坠的别墅,点缀着战前时期蓬勃发展的实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by @doubleliker

来到市中心的星星广场附近,这个被重建的地区,让人有种错觉,以为身处欧洲,令人眼花缭乱的中东建筑上挂着“法国名字”。在充满法式风情的建筑下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和欧式的咖啡厅,无论是服装还是钟表,最新款的包包和昂贵的巧克力,甚至豪华跑车,在这个完全现代化的市中心比比皆是。

by doubleliker

色彩斑斓的街头涂鸦

在80年代和90年代,黎巴嫩的政党使用涂鸦或是标识作为其宣传的一种形式。在贝鲁特的一些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它们。

by doubleliker

鸽子岩

在贝鲁特除了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唯一的自然美景便是鸽子岩。鸽子岩由两个岩石拱门组成,毗邻悬崖,从那里你可以欣赏到令人惊叹的日落和海景。

美国大学

在黎巴嫩内战期间,哈姆拉是知识活动的中心,因为它充满了剧院和其他文化机构,哈姆拉拥有中东最负盛名的大学——贝鲁特美国大学,从足球场延伸到海边,绿树葱葱和蔚蓝大海组成就一幅幸福感满溢画面,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习,想想都让人心动。

by doubleliker

五处世界遗产

黎巴嫩目前有五处世界遗产,包括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古城安杰尔(Anjar)、腓尼基的“太阳城”巴尔贝克(Baalbek)、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比布鲁斯(Byblos)、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圣谷(Ouadi Qadisha),以及拥有诸多腓尼基和古罗马遗迹提尔。

巴尔贝克神庙

巴勒贝克是黎巴嫩最壮观的考古遗址,位于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贝卡山谷的高处,在往北便是叙利亚 。

by @koala_republic

“巴尔贝克”在腓尼基语的意思是“太阳之城”,如今的遗址群是腓尼基文明与罗马文明融合的产物,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罗马遗迹。其中酒神神庙保存最为完整,甚至依旧可以欣赏到神庙顶部的精美雕像。

by @arkeolojiyedairhersey

至今人们都无法想象上千年前,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搬起巨石的。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罗马人一点一点的建造出来了,如果世界上有奇迹,想必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by @stephanieatalaofficial

比布鲁斯

比布鲁斯是腓尼基人的发源地,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几千年来,比布鲁斯与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密不可分,除了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十字军城堡外,还可一路从奥斯曼建筑追寻到腓尼基神庙、从罗马式教堂回到罗马剧场。

by @myown.sunshine

提尔

提尔拥有黎巴嫩最美丽的海滩,是一个可以安静享受太阳浴或者惬意度假的好去处。罗马时期的巴斯遗址群(El Bass Excavations)中不仅拥有哈德良时期所建造的巨型拱门,更有可以容纳近两万人的大型竞技场,被认为是罗马时期所建最大的竞技场。

by @jubranelias

从海滩到雪山

黎巴嫩国土面积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不到北京总面积三分之二,地形却是相当多变:这里有蔚蓝的地中海岸、绵延的沙滩,也有蜿蜒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美丽的湖泊。你可以在一天之内享受海滩和山峰的美景。

by @lebanonoutdoors

by @jubranelias

黎巴嫩的气候条件也是许多中东国家所没有的。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让夏季和冬季都非常宜人。夏季阳光充足,天空蓝到刺眼;冬季多雨,却不会太过寒冷,一旦下雪,人们便高兴地跑到雪山上去滑雪。

by @m.a_wanderer

by @jubranelias

离贝鲁特不远的乔福山区(Shouf Mountains)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有黎巴嫩最大的雪松自然保护区,是许多黎巴嫩人周末逃离喧闹,享受清净的好去处。

by @jubranelias

by @jubranelias

美食推荐

从灰烬中涅槃重生的贝鲁特,无论是艺术、美食、酒店还是夜生活,都可以和伦敦、上海和纽约相媲美。

黎巴嫩美食在阿拉伯美食界的地位,几乎就是川菜在中国美食界的地位。人们一提到好吃的阿拉伯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黎巴嫩菜。事实上世界所有城市的阿拉伯餐馆里,最贵最高档的那个永远都是黎巴嫩餐馆。

从传统的冰淇淋店、时髦的咖啡馆到繁华的炸豆丸子摊,甚至时尚的高级餐厅,都供应了景点的黎巴嫩菜肴。

美酒

黎巴嫩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红酒产区之一。Château Musar、Domaine des Tourelles、Ixsir和Châteua Kefraya只是黎巴嫩生产世界级葡萄酒中的几个酒庄。你一定要多试几款酒。黎巴嫩最好的葡萄园大多位于贝卡河谷(bekaa valley)。这里的土壤富含石灰石,又常年被黎巴嫩山脉积雪融化后形成的溪水灌溉滋养,昼夜温差大,葡萄一年可接受长达240天的连续日照。

咖啡馆

Kalei是一家超酷的咖啡店,隐藏在热闹的马尔米哈尔大街(Mar Mikhael)社区的后街。咖啡店设计明亮而简约,有着绿松石的木质百叶窗和一个可爱的小院子,挂满灯笼的参天大树提供了乘凉之地。

派对

贝鲁特人是有名的派对动物,这也是一个不眠的城市,大可期待着在天台酒吧或者地下夜总会跳舞到天亮。没有其他屋顶酒吧和夜店比Capitole更适合品尝鸡尾酒和跳舞了。这里供应极其美妙的鸡尾酒、音乐和难以置信的城市全景。如果你想体验贝鲁特夜晚的城市精神,这里是必到之处。

黎巴嫩早餐

最地道的黎巴嫩早餐位于Mar Elias的Al Soussi。试下传统Foul(带柠檬、蒜泥和小茴香的蚕豆)和炒蛋配Gawarma(炒碎羊肉配香草)。

超级沙威玛

Restaurant Joseph提供黎巴嫩最好的沙威玛之一。完美的薄层,美味的新鲜面包,配上多汁的生菜和腌菜。一切都是最好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它口味绝佳的原因。

酒店推荐

贝鲁特默维皮克酒店

Mövenpick Hotel Beirut

这家豪华度假酒店位于贝鲁特市中心,在地中海海岸拥有自己的私人海滩,你可以在Bourj Al Hamam Restaurant餐厅品尝品质正宗的黎巴嫩菜肴,或在Hemingway's Bar and Lounge餐厅一边享受户外用餐一边欣赏大海全景。

地址:General de Gaulle Avenue, Raouche, 35160 贝鲁特, 黎巴嫩

参考价格:人民币1300元/晚起

贝鲁特里维埃拉酒店

Riviera Hotel Beirut

这家海滨酒店坐落于贝鲁特海边的滨海大道,广阔私人海滩和享有全景的部分客房,可欣赏到Corniche海滨的一览无余的海景,或可俯瞰享有贝鲁特美妙的海岸线景色的Riviera酒店海滨酒廊。

地址:Corniche El Manara, Ras Beirut, 1103 贝鲁特, 黎巴嫩

参考价格:人民币700元/晚起

安全问题

黎巴嫩,战争留下的创伤依旧历历在目,但同时这座城市又显现出别样的年轻活力。她是中东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尽管这个国家确实经历了25年的内战,但早在1991年就已经结束了,至今已经超过27年。尽管黎巴嫩和以色列战争发生在2006年,但仅持续了一个月。

她与叙利亚接壤,但是边界受到高度保护和控制,所以,叙利亚冲突进入黎巴嫩的可能性不大。

by @jubranelias

黎巴嫩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也是整个中东地区最自由的国家。它拥有最多的无神论者(尤其是年轻人),到处都可以买到啤酒,并允许在街上喝酒(而且很常见)。

by @jubranelias

黎巴嫩面积不大,从首都贝鲁特出发,前往其他城市都可以当天返回。由于其他城市的住宿条件及治安情况都不如贝鲁特好,建议以贝鲁特为据点,前往其他城市进行“一日游”即可。

by @jubranelias

实用信息

01

汇率

黎货币为黎巴嫩镑(缩写为L.L),也称里拉,黎当地实行双币制,除黎镑外还流通美元。近十年来,黎镑兑美元汇率基本固定为1美元约合1500黎镑。人民币与黎镑不可直接兑换。

02

时差

中国比黎巴嫩快5小时。


in旅行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

西化

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

基督教

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

世界遗产

,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

GDP

的65%。

风景真的是极美的!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图片,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