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支持了古老的民間智慧:採光充足則細菌更少

研究支持了古老的民間智慧:採光充足則細菌更少

下一次媽媽叫你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殺殺菌的時候,大聲讚美她的科學遠見——剛剛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陽光確實可以有效地滅菌。

研究發現,陽光特別針對生活在塵埃中與呼吸道疾病問題有關的細菌。

所以150多年前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是正確的:醫院(以及任何其他建築物)裡光線充足對我們的健康更有利,而大多數黑暗的房間會有更多的蟲子滋生。

俄勒岡大學的一位研究人員Ashkaan Fahimipour說:“人類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室內,接觸帶有各種細菌的塵埃顆粒,包括可能病原體,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的生活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塵埃生態系統以及反過來,它又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

該團隊建造了11個一模一樣的微型的,控制空氣流動的房間,它們唯一的區別就是陽光光線的多寡。

對檢測空氣中細菌的水平,發現在黑暗的房間裡,12%的細菌可存活(能夠生存和繁殖)。在有日光照射的房間裡,這一比例降至6.8%,在紫外線照射的房間中降至6.1%。

眾所周知,紫外線會殺死一些細菌,但它通常會被窗玻璃過濾掉。

據研究人員稱,陽光明媚的房間中,與人體皮膚相關的細菌更少,與室外相關的細菌也多——這表明陽光會使室內房間更像室外空間。

“到目前為止,良好的採光[照亮建築物的自然光線]一直代表著視覺上的舒適或寬泛的健康。”俄勒岡大學的Kevin Van Den Wymelenberg團隊之一告訴NPR。

“但現在我們可以說採光會影響空氣質量。”

這條信息可能對未來的建築設計學有用——不僅是窗戶面向哪個方向,而且也包括窗戶材料。

雖然陽光太足對皮膚有害,但已知陽光可以作為積極情緒的助推器和維生素D的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使用的微型房間並不完全符合現實世界中的條件,研究人員表示,需要進一步調查,以徹底搞清楚陽光的殺菌能力。

畢竟,存在許多不同的因素能夠影響到室內空氣中細菌的類型和數量——從建築物中的人數到通風良好的程度。

“我們的研究支持了百年曆史的民間智慧,日光有可能殺死塵埃顆粒上的微生物,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確定光照後塵埃微生物群落變化的根本原因。”Fahimipour說。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索,在設計未來的學校、辦公室、醫院和住宅時,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採光降低灰塵傳播細菌的風險。”

該研究已發表在Microbiome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