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葬父的风水考量

公元1199年,70岁的朱熹第三次迁葬父亲朱松遗骨于今武夷山市上梅乡地尾村寺门,坐艮兼寅向坤申。

朱熹葬父的风水考量

朱松墓

地尾周回,寂历覆釜。与鹅子峰下朱松二次葬地相比,地尾寂历山朱松墓已不可同日而语,大胆而稳妥的择地效果,显示出择地者的风水思路与眼光均已更上了一层楼。

朱熹择地葬父前,墓地前侧已有僧舍。僧舍,多选鬼劫之龙、偏侧之处而建。

除正龙正穴外,龙有余枝。以“鬼劫”解释其余之山,为寺、观、庵、庙所适风水留下了空间。龙脉分擘短而少者为鬼,长而多者为劫。鬼劫之龙,气弱力衰,不结吉穴,但能为寺、观、庵、庙。杨筠松云:“大地多从腰里落,余枝前去作城郭。”又云:“有劫方为福,无鬼不成官。”朱松墓情形合此,鬼劫之龙多而长,僧舍建之、僧人居之适宜。

朱熹葬父的风水考量

朱熹像(来源:hi.baidu.com)

三葬甫定的朱松墓,是大王山西南一处上格龙之中上级别穴地。该墓聚合了晚年朱熹的心智体力,寄托了朱熹无限的希望。

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哲者,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对于风水,亦多有论述。

朱熹认为,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是生命的归宿,生则更生,死则安死,这与相地理论中的死者安逸,能给生者带来吉祥的观点是一致的。关于风水,朱熹有自己的见解:“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地之美则神灵安,其子孙盛。”“天地间无非气,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常相接,无间断,人自不见。人心才动,必达于气,便这与屈伸往来相感通”,可见其深得《葬书》“气”的学说及阴宅理论之精髓。

朱熹葬父的风水考量

蔡元定,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济阳堂《蔡氏大宗谱》)

朱熹素信风水,常请教其门人蔡西山。不但是风水理论的积极探讨者,还是风水理论的自觉践行者。其理学如日中天的光芒,掩盖了风水理论方面的成就。朱熹作为勇于探索的风水理论家,始终没有踏入到风水大师的行列,一方面是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禀赋。朱熹的天赋在哲学、儒学、理学,与风水爱好无直接关联。

朱熹葬父的风水考量

形若环袂的前朝

祖上风水或低或高,时好时坏,婺源四世祖妣发坟高处不胜寒,独缺卫护之砂,贵而不实,给名声日隆的朱熹带来一定的困扰。父穴改扦于中山之麓,与鹅子峰下“所藏地势卑湿”以及婺源祖地之高峻、亡妻黄坑葬地之低回有莫大关系。对于此时的朱熹而言,低陷卑湿成其羁绊,高环周密为其所喜。建于中山屏围四顾的朱松墓穴,恰好给出了治理朱氏一族当世风水病患的灵应药方,对于起落不定、人丁堪虞的朱氏而言,无疑是久旱之甘霖,及时堵住了发病的源头。这是尤其需要肯定的,也是身处局外之人所无法感受到的。

朱熹的行为,实是深思熟虑后的谋定而行,体现了防微杜渐、居安思危的识见能力和过人智慧。

朱熹葬父的风水考量

朱松墓风水态势图

从蔡元定为朱熹母、朱熹子、朱熹妻三选墓地,到朱熹本人三葬其父,朱熹风水取向中体现出的布局构思,愈发精巧。诸墓秀峰高插,拥有骄人的大局形势,凸显其一贯注重的文贵风格,又兼顾了财丁水法,远近、高低结合,回环巩固,互补性强,配置极其缜密,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朱熹一生,尤其是晚年经历中“晦”有余而“熹”不足的昂贵学费,没有白交。朱松三葬,既是朱氏一族的福气,也是朱熹对于中国风水术的一个实际贡献。

(待续,本文选自《千年堪舆——月泛金瓯》第四章“八闽一理”。)

你可能不懂风水,但不会拒绝风水……

学习传统文化,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