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营销模式看似完美却暗藏风险

微博上转发锦鲤的风气盛行已久,不过最近的“锦鲤”确实挺火。起因于支付宝选出的“中国锦鲤”,一微博名为信小呆的网友,她收到了一份环游世界大礼包,内含往返机票、百货商店免单、景点免费游等各种福利,引得网友疯狂转发沾喜气,信小呆连微博认证都改成了“2018支付宝中国锦鲤”,粉丝数量直逼百万。随后,“杭州锦鲤”“深圳锦鲤”“重庆锦鲤”等各种名目的“锦鲤”刷爆社交网络。但是,看似多方共赢的“锦鲤”营销背后,其实风险暗藏。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讲究的就是一个“热”字。世界杯热的那段时间,人们就“聚”在了世界杯;十一热的时候,人们便又“聚”在十一出行;十一过后最热的成了“锦鲤”,那不用说,锦鲤之说必有一“聚”。很多营销商大费心思都要把自己的营销和“锦鲤”扯上关系,毫无疑问,“锦鲤”营销提供了一个三方共赢、小投入高产出的优质营销案例。平台自身吸引流量,合作商家提升关注度,而用户在低成本参与的同时,又有可能获得各种福利。

“锦鲤”营销模式看似完美却暗藏风险


然而,众多商家效仿之下的看似完美的共赢模式背后,其实也风险暗存。就如支付宝“锦鲤”公布之后,一时间各种“羡慕嫉妒恨”纷至沓来。这其中,也有一些网友怀疑此次活动是“内定”的。虽然支付宝回应并非内定,也作出解释,但毕竟怀疑的种子种下了,也算小有波折。而后,关于这类众人效仿的营销模式,有关人士提出,营销活动不规范。

“锦鲤”营销模式看似完美却暗藏风险


就比如,某地“锦鲤”营销活动强制要求参与者关注若干公众号,同时奖品名单中的部分商家表示并未参加此活动,此外存在不同网友报名后收到同样兑奖码的情况。其次,大多数“锦鲤”营销会要求公众在参与活动时填写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最后,“锦鲤”营销火爆之下,还有不法分子以此为名进行电信诈骗。如果说,“锦鲤”营销是一种创新,那么水平参差不齐的“锦鲤”营销也有待多方发挥合力加以规范。

“锦鲤”营销模式看似完美却暗藏风险


虽说为避免暗存的风险可以进行多方监管,比如,活动举办方应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保证活动的合法、公平、公正。但谁又能保证监管可以百分百的覆盖,故此,暗藏风险也不能剔除。有人说,“如果你没有为一件商品付费,那你本身可能就是商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众在参加转发抽奖活动时也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别最后没当成“锦鲤”,却咬到不良商家的“鱼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