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時刻|《中國老兵安魂曲》榮獲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日前,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評選的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揭曉:張子影的《試飛英雄》等五部長篇和李英的《第三種權力》等三篇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獲獎,楊文學的《信仰無價》等七部(篇)作品獲徐遲報告文學獎提名獎。其中,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老兵安魂曲》入圍此屆長篇報告文學獎項。

榮譽時刻|《中國老兵安魂曲》榮獲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徐遲報告文學獎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和浙江南潯市人民政府聯合創辦,以徐遲家鄉南潯作為永久頒獎地。此屆頒獎系列活動將在2018年11月中旬在南潯舉行。

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是對2016-2017年年度範圍內,在中國大陸用漢語寫作並公開發表、出版的寫實性文學作品的評選。這次評選活動於2018年5月發佈評選消息。截至2018年8月底申報結束,共收到參評作品170部、篇(長篇82、中短篇88)。經過近半年的徵集、初評、終評,最終產生8部獲獎作品。

榮譽時刻|《中國老兵安魂曲》榮獲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榮譽時刻|《中國老兵安魂曲》榮獲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榮譽時刻|《中國老兵安魂曲》榮獲第七屆徐遲報告文學獎

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安魂的書。

三位老兵,一位是國名黨黨員,兩位是共產黨黨員。一位身在臺灣,餘生致力帶戰友的骨灰回家,來大陸入土為安;兩位在大陸為陣亡的前輩戰友尋找家與回家的路,跟家人團聚。他們天各一方,心有波瀾,因為某種共同的關於戰爭與和平、個人與國家、人性與人道、責任與義務的信念,痴心地邂逅在本書的文字裡,共同修葺中華民族七十年的記憶之塔。

這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招魂的書。

三位跨世紀、跨黨派、誇海峽的中國老兵,義無反顧地走上漫長而崎嶇的安魂之路,為彌合曾經不幸撕裂的社會和歷史、人心和世情竭盡綿薄,也是為中華民族招魂,感染國人的精神。《讀者》曾經摘發此書,不少讀者潸然淚下。

這是一次人性的慰勉,也是一次靈魂的救贖;是一曲深情感人、生死相通相愛的長歌。作為報告文學作家,兩位作者面對紛紜的現實社會生活,會有很多對象需要選擇,可是他們這一次卻毅然選擇了幾個為亡者證明、安魂的至善者的近似傳奇的故事,進行了一次類似於宗教祈禱的深情寫作。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研究員、著名文學評論家 李炳銀

這是沉甸甸的戰爭文學。它不是虛構的。三個中國老兵,兩個是共產黨員,一個是國民黨員,都以真實的步伐,為陣亡戰友尋找回家的路。20世紀的中國軍人,主要來自兩大群體:一是農民擱鋤拿起槍,二是讀書人投筆從戎。這是一個勤勞而善良的民族遭到侵略後,不得不從血泊中站起來反抗的情形。然而,不是每個陣亡的將士都能獲得光榮。在這三個不同戰壕的老兵心裡,他們陣亡的戰友都是光榮的。三個老兵走出了一部20世紀中國軍人悲壯的史詩。這部作品從採寫到成書都不可多得。我讀它,只想對三個老兵所代表的中國軍人致敬!還有,向作者致敬!

——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作家 王宏甲

《中國老兵安魂曲》既是一部內容厚重、振聾發聵之作,也是一部激盪心靈、發人深省之作。它引領我們從今天站立的時代經緯點出發,回看和記憶那些應當回看和記憶的歷史和人物,進而審視我們當下已經變得有些荒蕪漠然的靈魂。作者或許是在告誡人們,一個真正強大起來的民族,一個要向前走很遠的民族,一定要宅心仁厚,一定要有“敬仰英烈、崇尚英雄”的傳統,讓犧牲真正成為轟轟烈烈的壯舉,成為全民族永遠的銘記和祭奠。

——原總政藝術局局長、矛盾文學獎與魯迅文學獎評委、著名文學評論家 汪守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