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中的相互保每月大概需要花多少錢?如何看待這款保險產品?

取個網名真是難吶


相互保推出不足一月,已經有1500多萬人參與了互助保,它既是一種奉獻愛心的途徑,又是一種自我保障的手段,深受支付寶用戶的喜愛!

很多人說互助保會顛覆目前的不透明的保險體系,其實是誇大之詞,真的想多了;互助保作為一種互助性的重病保險,是互聯網保險體系的一種重要補充!

互助保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你所投入的每一分錢(扣除管理費)都會用到重病者身上,投險過程比較透明!

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什麼人可以參保?

2.每個月需要多少錢?

3.如何為家人投保?

打開支付寶—芝麻信用,我們就能看到“相互保”,即可以為自己投保,又可以為子女(出生後30天-17週歲)投保,以後還可以為配偶和父母投保(等待相互保開通此項功能)!

受保人為30天到39週歲的,保障額度為30萬;受保人為40—59週歲的,保障金額為10萬;超過60歲的,不可以投保!

也就意味著,你歲數越大,患大病率越高,可獲得的保障卻越低(40歲後,保障金額從30萬降到10萬元)!

不過它和社保以及其他各種保險並不衝突,倒也是一種加持吧!

歲數輕的,投的是以防萬一;歲數大的,投的是多一份保障!

保費分攤日好像是每個月的14號和28號,按照每一次分攤週期,從投保人賬戶中扣除相應費用!

詳細的計算方式請參照第二張附圖:

分攤費用=(本期分攤總額/總投保人數)*投保份數

本期分攤總額=(40歲以下患病人數*30萬+40歲及以上患病人數*10萬)*(1+10%管理費率)

相互保特別備註了:單一投保案例的最高分攤不超過1毛錢!

理論的計算,和實質支付之間總有一些差異,剛開始很多投保人缺少理賠意識不熟悉理賠流程,每個分攤週期的分攤費不會多,大約幾元錢;幾個月之後,估計每個月大概率會需要一二十元分攤費!

互助類的保險之所以如此盛行,也許就是因為科技進步讓保險也多了一絲溫情!

與其糾結保費和保額,倒不如好好珍惜我們的身體,即使投出去的錢收不回,權當是做公益了,也要擁有一個好身體!

(我是遇見未來人,點擊本文左上角頭像關注“遇見未來人”,讓我們一起遇見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