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自劉邦打下漢朝江山以來,估計他自己也沒有料到,他之後的劉家天下會多次、長期由外姓人操控著,或者說整個王朝的命脈都曾被他人捏在手上;西漢王朝能在這樣的狀況下持續了兩百多年其實是非常幸運的,相對於外戚專權導致的那些不幸,我們幾乎可以從大體上忽略掉它們。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劉邦:管他呢!天下還是姓劉的就行!

首先“篡奪”掉西漢統治權的人就是劉邦自己的髮妻呂雉。劉邦在臨終前也意識到了一些統治危機,於是囑咐呂雉(呂后)重用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人,並說劉家天下如遇危機,安天下的必是周勃。劉邦去世後,呂后雖掌握實權胡作非為殺了不少劉邦的兒子,但她還是尊劉邦囑託,相繼重用了劉邦臨終前所說的那批開國功臣。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劉盈:開國後的繼任窩囊皇帝我最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漢朝第二任皇帝,呂后親子)駕崩,呂后開始了她的皇后專政生涯,就這樣,西漢自建國初年就大權旁落外戚手中了。

呂后專權後,曾殺了繼任的少帝劉恭(漢朝第三任皇帝),又立劉盈的兒子劉弘為帝,由於呂后的專政,可憐劉弘即位的那年(前184年)連“元年”都稱不上。呂后專權期間,西漢王朝表面姓劉,實質上卻是呂家的天下,因此當呂后去世後,隨即爆發了劉氏皇族與呂氏外戚集團之間的血腥鬥爭。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呂后專權,真的好懸

正如劉邦預見的那樣,在周勃、陳平等人的努力下,劉氏皇族贏得了勝利,西漢終於回到了劉家子孫手上,從而進入第五、六任皇帝統治的“文景”時代--換言之,漢朝的第2, 3, 4 任皇帝都只是徒有虛名。或者說,由於劉邦的遠見,“呂后專權”雖造成了一定禍患,漢朝還是有驚無險地延續了下去,這過程中漢朝還是“幸運”的。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文帝景帝開始,漢朝才真正開始“姓劉”

公元前141-135年間,漢武帝劉徹剛即位不久,漢朝朝政實際上也由當時的太皇太后竇氏把持著,該期間,竇太后曾多次左右朝政,甚至可以隨時撤換皇帝,作為皇帝的劉徹實際上也是傀儡一個。幸運的是,由於竇太后始終忠於屬於劉家,儘管依附著她的竇家勢力很強大,但漢朝並沒有“姓竇”的趨向--如果她想那麼做,當時的情形也並非不可能。電視劇《漢武大帝》雖多有編造,但關於劉徹初即位時的那段尷尬歲月描述卻並非虛言。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竇太后:專權不等同篡政,別拿呂后跟我類比!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曾依賴衛青、霍去病等人創下了赫赫戰功,使漢朝成為了真正的東方帝國。不過要說起衛氏、霍氏家族,劉家皇孫們還真的要好好感謝一下上天了,因為掙回半個漢朝甚至撐起漢朝整片天下的,就是這兩個家族,他們雖居功至偉權力蓋天,卻自始至終對劉家皇族忠心如一。

但要從倫理宗族上談及衛氏、霍氏家族是有點複雜的,這兩家子人都太不“正常”了。首先是衛青,衛青的老爸是姓鄭的,跟平陽侯曹壽府上一位侍女私通後才生下了他。那侍女(即衛媼,衛家的老婦人之意,)還跟一衛姓衛的男人私通,生下了與衛青“同母異父”的哥哥長君、姐姐君孺、子夫、少兒,還有兩個弟弟(真能生!),於是這家子人都“冒姓為衛氏”。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衛青:名字只是表面的東西,關鍵是我們家族撐起了大漢半邊江山!

後來,衛君孺嫁給了太僕公孫賀(抗匈奴名將),衛子夫嫁給漢武帝成了皇后,衛少兒則嫁給了詹事官陳掌,卻又與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又有一兒子霍光……夠複雜吧,正是這幫子出身混雜的人撐起了半個大漢天下。

其後的事情許多人都熟悉了:衛青、公孫賀、霍去病等“親家”先後多次出擊匈奴,衛青官拜大將軍並侯及襁褓之子,公孫賀封南峁侯,霍去病拜驃騎大將軍,漢武帝的不世武功離開了這些名將是完全無望的,漢朝甚至有被匈奴消滅的危險。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霍去病:對於大漢朝,霍光的貢獻其實不比我小!

實際上,論親緣,衛青與霍去病非常疏遠(想想他們二人是如何出生的吧),但若非衛青或衛子夫的那麼些關係,漢朝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年輕的霍大將軍;若非霍去病後來回家探望親父帶回了“同父異母”兄弟霍光,漢武帝晚年的“巫蠱案”也將不知如何收場。

因為“巫蠱案”,漢武帝殺了太子劉據,公孫賀一家及衛氏家族也在此案中消亡,曾經顯赫半世紀的“衛霍”家族僅剩下霍光,他就是漢武帝立八歲幼帝(漢昭帝)時的託孤輔政大臣。

在“衛霍”家族權高位重的時候,他們絲毫沒有威脅到劉家天下,幸運的是,在漢武帝的帝位幾乎後繼無人的時候,霍光也非常有責任地擔起了他的託孤使命,這劉徹的運氣也實在是太好了--如果他任人不當的話,漢朝在那時候很容易就易姓。

公元前87-68年間,霍光受命輔助漢昭帝劉弗陵,前後執掌漢朝的最高權力達20年之久,為西漢王朝延續漢武帝以來的安定中興立下了偉大功勳。“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愎文、景之業焉。”這就是班固在《漢書》裡給予霍光的正面評價。除輔助幼帝劉弗陵執政之外,霍光還平息了一系列爭奪帝位的宮廷政變(以燕王劉旦、輔政大臣上官桀為首),確保了西漢朝廷的穩定。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史上最有良心的專權者非霍光莫屬!

由於劉弗陵身體不好,才在位13年就死了,霍光再一次被推到了“託孤輔政”的重任上。一開始,他選擇了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為帝,結果發現這人極其荒唐無度,當即廢了他,然後立“牢獄天子”劉病已為帝,是為漢宣帝。這劉病已就是“巫蠱案”中被殺的太子劉據之孫、衛子夫與漢武帝的曾孫,他正因受此牽連坐過許多年牢,並一度流落民間,能回到漢室朝廷上,可謂是“衛霍”家族冥冥中的造化了;同時,霍光的“專權”實際上也是漢室江山的造化,從漢武帝到漢宣帝,“衛霍”家族可謂不折不扣地撐起了半個漢朝。漢宣帝的即位其實也是“衛霍”權力下的結果,出現這樣一位很有作為的中興皇帝,西漢中期的“霍氏專權”起到了非常關鍵、積極的作用。

漢宣帝之後,西漢的“外戚專權”就開始沒那麼好運了,因為自漢元帝開始,西漢就自頂峰每況逾下。漢元帝時期,由於皇帝劉奭盲目信任外戚史高,同時又極其依賴宦官集團,結果導致了“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的鬥爭。這期間,漢朝的外戚雖沒達到“專權”程度,但漢元帝卻因自己過分依賴外戚及宦官導致了威權旁落,朝政逐漸失去控制,許多匡扶漢室的儒臣被殺的殺貶的貶,西漢從此走向了沒落。很不幸地,漢元帝時候出了個“王皇后”王政君,當時的她雖然還沒參與“專權”,但她卻是後來導致西漢滅亡的“專權炸彈”。

漢元帝駕崩後,西漢的第12任皇帝劉驁即位了,他就是西漢最荒淫無道、死於趙合德溫柔鄉中的漢成帝。有這樣的政治廢物當皇帝,王政君家族粉墨登場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王氏集團”最後集漢朝的軍政大權於一身,總理朝政,將漢朝的“外戚專權”勢力推向了頂端。

撐起了半個西漢王朝的是外戚,“腰斬”了漢朝的還是外戚

王莽:論專權,我才是最專業的(可惜皇帝當得很外行)

王政君有個外侄叫王莽,王莽可謂是古人“偽君子”中的真正王者,他年輕時為人謙恭聲名遠播,甚得世人好評,到他憑藉外戚關係位極人臣時,其狼子野心就暴露出來了。漢成帝死後,短短几年裡漢朝又換了兩位短命皇帝“哀帝、平帝”,公元5年,王莽乾脆毒殺了漢平帝,自己當起了所謂的“攝皇帝”。“攝”畢竟還是代政,“攝”至公元8年,王莽開始代漢自立,直接將大漢王朝腰斬,成立了“新朝”,西漢王朝就這樣葬送在王氏外戚手上。

從呂后開始,到竇太后、霍光,漢朝政權雖一度掌握在異姓外戚手上,但漢朝始終還是姓劉的;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外戚專權先河,因而漢朝皇帝一直不怎麼限制外戚們的權力。

如果說有衛家、霍家這樣的外戚是幸運的,那麼到了王氏外戚時,漢朝的這種好運就到頭了--哪有一直的好運讓你劉家霸著?不過,王莽的“代漢”似乎僅為了給劉家子孫一個教訓,漢朝的氣數還盛得很,這不,劉秀接管天下後,這江山還是屬於劉家的,也不知這亭長大人哪裡撿得了如此好的狗屎運。

有了外戚專權的教訓後,東漢中期以前一直對這方面權力有著相當程度的限制,漢朝又因此往後延綿了許多年,真是“幸也外戚,不幸也外戚,幸與不幸其實也不能怪外戚”。

本欄目內容均為“坊間五千年”結合資料的原創,圖片部分來源網絡,觀點均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