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每一個名將的崛起,都是由一具具白骨堆積起來的。"人屠白起"這個名號,就是趙國四十多萬的枯骨累積的,但是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當時長平之戰,白起擒獲趙國四十多萬大軍,為什麼沒有人來增援,難道趙國不在乎嗎?還是害怕呢?

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其實長平之戰就是秦趙兩國爭奪上黨地區的戰役。然而在這場戰役中,秦強趙弱,趙王為了儘早結束戰爭,決定用進攻戰略。並且秦國用離間之計,讓趙王棄用名將廉頗,派趙括來代替廉頗的位置。趙括接到命令後,改變防守策略,按照趙王命令進攻。秦國離間之計成功後,便將此戰主帥換成了白起。白起利用趙括急於進攻的弱點,佯裝戰敗逃走,誘敵深入後,再設計埋伏包圍。此計一氣呵成,趙國慘敗。長平之戰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是中國古代軍國史上時間最早,戰爭規模最大的殲滅戰。

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那為何在趙括被秦國圍困的46天中,無任何軍隊前來救援呢?就連趙國自己也沒出兵救自己的軍隊,那可是45萬大軍,幾乎是趙國的全部兵力了。

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首先說說五國為何不派兵救援。當時,其實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誰實力強,就打誰。大家看看魏國,齊國就知道了。在瞭解這個背景後,五國不救趙國就很好理解了。當時的趙國是七雄中實力最強的,五國肯定不會幫他,五國能袖手旁觀是對趙國最大的仁慈了。不過長平之戰後,邯鄲之戰五國又都來幫助趙國,因為那時的秦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了。

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更何況,此戰是秦趙爭奪領地的戰役,其他國家如果參與進來,並撈不到任何好處。而且趙王覺得自己扛不住了,經商議,他竟派使者去向秦國求和了。而且秦國還故意隆重的接待趙國使者,讓大家以為他們真的在談議和。這種情況下,五國更不會出面救援趙國了,人家都要議和了,你還帶兵來救援有什麼意義。

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其次趙國為何不自己出兵救援。一是因為秦昭襄王帶的兵力並不少,趙國攻不破這道防線。而且秦昭襄王還設計絕了趙國糧食運輸渠道。二是趙國並無可調動的兵力了。要非說能調動的兵力,也只有李牧在北邊抗胡的那支軍隊了。可是李牧距離太遠了,趕到這裡,戰爭早結束了,更何況李牧帶兵離開,那北邊豈不是拱手讓給了胡人,到時情況會更棘手。

長平之戰中,趙括和他的大軍沒等到援兵來救,原因何在

所以趙括當時是等不到人來救他的,五國肯定不會幫,趙國想幫卻幫不上,只能眼睜睜看著45萬大軍被秦國坑殺,也是無奈得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