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 導 師 寄 語 /

李霄(肖)漢出生書畫世家,在祖父和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從小便顯露才華,30年的書法訓練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本科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學習,研究生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他所學的專業跨度很大,在書法、水墨山水、油畫等不同專業的學習,造就了其藝術上的獨特面貌。在他的作品中有古今中西文化的碰撞,更有紮實的傳統基礎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現代感。

在科學文化素質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鑽研、勤奮好學,在系統學習和紮實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全面思想文化素質,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得到了老師、同學和社會的肯定,其近年來的作品也倍受關注和推崇。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王少倫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李霄漢

又名:肖漢

號:羅馬湖居士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

自幼在祖父、父親的影響下

學習書法,臨池不輟

現居北京,職業畫家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銀裝》|90x180cm|布面油畫

李霄漢本科在四川美術學院讀中國畫專業,以寫意山水為主,但一直以來,內心有一個油畫情節,於是嘗試用油彩、畫布等西畫材料,站在東方的視角,描繪中國山水精神。

《銀裝》描繪的是整個山林被白雪包裹,銀裝素裹。畫面中的線條結合了書法用筆,斑駁的效果則受國畫皴擦點染的啟發,力圖探索東西方繪畫融合的可能性,同時,用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勾畫小橋、行人等。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寒色》|170x110cm|布面油畫

《寒色》致力於把中西繪畫元素融合起來。作品採用西方油彩、畫布等材料,用東方視角描繪出具有東方情懷的風景。同時通過畫面的碰撞、交織,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感受和品味,充分展現了探索繪畫語言的可能性。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五月的陽光》|150x120cm|布面油畫

《五月的陽光》描繪了雨後新綠,在逆光的叢林中,跳躍出的光線輕柔灑向大地,讓萬物瞬間充滿勃勃生機。畫面清新且富有生命力,在渲染盎染綠色之餘,將光線處理得恰到好處。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故鄉的河》|120x90cm|布面油畫

《故鄉的河》以俯視的角度來描繪家鄉的風景。前景是民居房舍,錯落其間;後景是延綿的山脈;一條向遠處延伸的河流,則正是情感的歸宿。河流隔開的是李霄漢和故鄉的距離,卻隔不斷對家鄉的思念。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勞作的母親》|100x80cm|布面油畫

《勞作的母親》描繪的是李霄漢母親的形象。母親身著紅色上衣,頭蓋一方薄手帕,手持長筷在鍋灶前翻煎豆腐。陽光透過窗戶灑落進來,映照出母親堅毅的臉龐和微微上揚的嘴角,在辛勤勞作的同時,更享受著家庭的幸福。雖是日常生活小景,卻由內而外散發出母性的光輝。

「寶甄藝術生活創新獎」獲獎者李霄漢專訪

《噓......》|80x60cm|布面油畫

《噓......》描繪的是一個天真、懵懂的小男孩,左手拿著小棍兒,身體微探,非常專注地觀察水面動靜,對水裡的世界充滿好奇。同時,他好像發現了什麼,聚精會神地打算一探究竟,又彷彿告訴身後的小夥伴兒:“噓…!不要說話,會驚嚇到水裡的小魚兒。”


藝術的表現是多樣的,而藝術風格的形成則需要日復一日的探索與積累。您當前的藝術風格是怎樣的?

我目前的創作風格是以具象寫實為主,但這種寫實並不追求照片一樣的效果,而是時刻保持對“寫實”兩個字的思考與反省,避免在塑造畫面形象時,落入過分寫實而喪失藝術性表達的誤區,畢竟“表達”才是藝術家最本質的訴求,同時也是對“藝術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詮釋。

創作是藝術的最終目的。在創作時會有很多困惑或提升的空間,您能談談嗎?

當下自身的創作還有很多侷限。西方和東方繪畫理念在我創作作品時還會有分離,希望能在中西方藝術中,探索出兩者的結合點,這是我一直在做的。

對於未來的創作,您有怎樣的規劃和設想?

希望未來的藝術作品能更成熟,把中國書法、國畫等元素和油彩自然融合起來,在創新路上有自己的一些作為。

即將畢業了,有哪些美好的回憶和收穫?

我算研究生裡年齡比較大的,從社會上再回到校園,因此格外珍惜美院的校園生活。美院是一個自由、開放、熱情、充滿活力的地方,這裡有我可敬的老師,有我可愛的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