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 导 师 寄 语 /

李霄(肖)汉出生书画世家,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从小便显露才华,30年的书法训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学习,研究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 他所学的专业跨度很大,在书法、水墨山水、油画等不同专业的学习,造就了其艺术上的独特面貌。在他的作品中有古今中西文化的碰撞,更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感。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在系统学习和扎实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全面思想文化素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到了老师、同学和社会的肯定,其近年来的作品也倍受关注和推崇。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王少伦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李霄汉

又名:肖汉

号:罗马湖居士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

自幼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

学习书法,临池不辍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银装》|90x180cm|布面油画

李霄汉本科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中国画专业,以写意山水为主,但一直以来,内心有一个油画情节,于是尝试用油彩、画布等西画材料,站在东方的视角,描绘中国山水精神。

《银装》描绘的是整个山林被白雪包裹,银装素裹。画面中的线条结合了书法用笔,斑驳的效果则受国画皴擦点染的启发,力图探索东西方绘画融合的可能性,同时,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勾画小桥、行人等。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寒色》|170x110cm|布面油画

《寒色》致力于把中西绘画元素融合起来。作品采用西方油彩、画布等材料,用东方视角描绘出具有东方情怀的风景。同时通过画面的碰撞、交织,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和品味,充分展现了探索绘画语言的可能性。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五月的阳光》|150x120cm|布面油画

《五月的阳光》描绘了雨后新绿,在逆光的丛林中,跳跃出的光线轻柔洒向大地,让万物瞬间充满勃勃生机。画面清新且富有生命力,在渲染盎染绿色之余,将光线处理得恰到好处。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故乡的河》|120x90cm|布面油画

《故乡的河》以俯视的角度来描绘家乡的风景。前景是民居房舍,错落其间;后景是延绵的山脉;一条向远处延伸的河流,则正是情感的归宿。河流隔开的是李霄汉和故乡的距离,却隔不断对家乡的思念。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劳作的母亲》|100x80cm|布面油画

《劳作的母亲》描绘的是李霄汉母亲的形象。母亲身着红色上衣,头盖一方薄手帕,手持长筷在锅灶前翻煎豆腐。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进来,映照出母亲坚毅的脸庞和微微上扬的嘴角,在辛勤劳作的同时,更享受着家庭的幸福。虽是日常生活小景,却由内而外散发出母性的光辉。

「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获奖者李霄汉专访

《嘘......》|80x60cm|布面油画

《嘘......》描绘的是一个天真、懵懂的小男孩,左手拿着小棍儿,身体微探,非常专注地观察水面动静,对水里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聚精会神地打算一探究竟,又仿佛告诉身后的小伙伴儿:“嘘…!不要说话,会惊吓到水里的小鱼儿。”


艺术的表现是多样的,而艺术风格的形成则需要日复一日的探索与积累。您当前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我目前的创作风格是以具象写实为主,但这种写实并不追求照片一样的效果,而是时刻保持对“写实”两个字的思考与反省,避免在塑造画面形象时,落入过分写实而丧失艺术性表达的误区,毕竟“表达”才是艺术家最本质的诉求,同时也是对“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诠释。

创作是艺术的最终目的。在创作时会有很多困惑或提升的空间,您能谈谈吗?

当下自身的创作还有很多局限。西方和东方绘画理念在我创作作品时还会有分离,希望能在中西方艺术中,探索出两者的结合点,这是我一直在做的。

对于未来的创作,您有怎样的规划和设想?

希望未来的艺术作品能更成熟,把中国书法、国画等元素和油彩自然融合起来,在创新路上有自己的一些作为。

即将毕业了,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和收获?

我算研究生里年龄比较大的,从社会上再回到校园,因此格外珍惜美院的校园生活。美院是一个自由、开放、热情、充满活力的地方,这里有我可敬的老师,有我可爱的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