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航油運:敗於高槓桿,重生因哪般?

長航油運:敗於高槓杆,重生因哪般?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11月2日,長航油運發佈公告稱,目前上交所已同意公司股票在上交所重新上市交易。經過近5個月的審核後,曾經的“央企退市第一股”成為“退市又重返A股第一家”。

由江入海,敗於高槓杆

將目光拉回到2014年,長航油運因連續4年虧損被摘牌。事後回顧,當年的長航油運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多方不利因素疊加才會遭遇如此“滑鐵盧”。

2006年,中國石化鋪設的沿江輸油管道全線建成以前,長航油運的業務重心放在長江及沿海石油、化學制品運輸業務上,且做的相當不錯,在南京以上長江沿線石油運輸業務中基本處於獨家經營狀態。

遺憾的是,隨著中國石化開始鋪設沿江運輸油管道,長航油運被迫開始轉型將主業轉向海上原油運輸。適逢國家提出“國油國運”,鼓勵本國進口原油由本國船東運輸,長航油運由此開啟了激進的“由江入海”策略。

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8年間長航油運同多家公司最少簽訂了36艘船舶的建造合同、20艘郵輪的長期租賃合同。短短三年,長航油運的總運力增長了2倍左右。但很快,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石油需求走低導致國際油運運力嚴重過剩,原油運價一路隨之走低。

一方面是為滿足激進擴張而不斷膨脹的債務規模,另一方面是日益走低的原油運價。兩因素綜合影響,最終導致長航油運在連續虧損4年後被強制摘牌。

剝離虧損源,恢復持續盈利能力

根據長航油運此次重回A股提交的申請材料來看,經過4年的休養生息,其持續盈利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已經得到恢復。2015年至2017年,長航油運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4.79億元、57.81億元和37.2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28億元、5.60億元和4.11億元。

同時為增加重新上市的成功概率,長航油運還在提示性公告中就未來業績進行了預測。據預估,2018年至2020年長航油運的營業收入將分別為33.7億元、34.8億元和35.6億元,歸母淨利潤將分別為2.9億元、2.2億元和2.4億元。

據悉為重新上市,長航油運經歷了包括“剝離虧損源,重塑商業模式;積極推進降低債務負擔;深化內部改革,激發企業活力;調整轉變經營模式,增強抗擊市場風險能力”等在內的多項改革調整。

如今長航油運返A成功,最高興的除了長航油運管理層外,還有持有長航油運股票的12萬餘投資者。其中又尤以私募大佬徐翔最為惹眼,其於長航油運退市的最後階段同家人逆勢大手筆購入,目前浮盈已在7000萬左右。若長航油運上市後再爭氣點多來幾個漲停板,徐翔的收益將會更加客觀。

退市能重返,不當謀利的又一渠道?

徐翔身陷囹圄仍能賺的捧滿缽滿,而據徐翔妻子透露,徐翔家族當初的買入成本在1元以下,共持有2200萬股。也許有人會說,等了4年才等來重新上市,投資回報期略長。事實上,早在2015年4月,長航油運就在老三板恢復了轉讓,最高價甚至達到4.17元,徐翔家族的投資回報期實際上遠短於四年。

既如此,不免給某些投資者一些不好的啟示,比如先炒作退市壓價,大手筆買入後重新上市以實現不當謀利。由此引出一個迫切的問題,長航油運的重新上市是否能夠簡單重演?

答案是否定的。從長航油運重上市經歷的過程來看,上交所雖然有意打通上市、退市、再上市的渠道,但把關審核卻沒有絲毫放鬆。在長達5個月的審核期內,上交所從股本結構要求、財務指標要求、持續經營能力要求、公司治理要求及合規性要求等5方面對長航油運進行了嚴格審查,最終予以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航油運申請重新上市的同時,創智科技也向深交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申請,後因“補充反饋意見所涉及的相關問題答覆及核查工作量較大,無法按時提交補充反饋意見回覆等相關文件”中止申請重新上市。

同時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退市企業只是通過變更實控人、主業等手段,在形式上、數字上達到部分重新上市申請條件,其在實質上仍不符合重新上市條件,(上交所)將依法不予以同意其重新上市。

如此看來,國內A股市場正逐漸走向“上市難退市易”。對只想渾水摸魚套現牟利的企業來說,這絕對不算什麼好消息,但卻毫無疑問保護了中小投資者利益及資本市場的健康持續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