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往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往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听说《江湖儿女》上映后,赶忙去看了。

这类电影毫无疑问,谈不上啥精彩剧情,纯粹的过程欣赏。

类似《八月》,是我很喜欢的风格。

当下年轻人是看不懂的,毕竟没有感同身受。

所以评分不高。

年少时,很喜欢“江湖”一词。

在文学作品与影视艺术上,江湖的表达形式,往往是打打杀杀、几多恩怨。

可在现实生活中,所谓江湖,即是你我每一天的平凡生活。

至少在离开农村去往省会城市读大学之前,我似乎一直都浮沉在江湖里。

平淡无奇,却又艰辛复杂。

对于男生来说,江湖中有俩必不可少的元素:兄弟情义、女孩。

对于男人来说,江湖中也有俩必不可少元素:金钱地位、女人。

所以,那会儿作为男生的我,很是看重兄弟情义。

甚至于在情感懵懂期,遇到可以称为初恋的那个女孩时,没有选择追求而是选择放弃。只因为所谓情义,只因为那女孩也是我一哥们从小追求的对象。

幼稚?

谁还没个年轻幼稚时呢。

中学时期,就发现一挺有意思的现象。

吊儿郎当、不太入流的男生,总是能受到女生追捧。

那感情可真纯粹。

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姑娘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陪着你出去吃苦打拼,照顾你日常生活起居。

这是我最早印象中,江湖中的女性形象。

很多90后男性走向社会、步入中年以后,为什么总欣赏80后女性的好呢?

正因为80后女性身上,有这种潜在的特质。

江湖上流浪时,肯陪你风风雨雨;

生活里平凡时,愿为你一日三餐。

羡慕否?

羡慕就对了。

可有意思的是,初中时期,我并不太喜欢那些,愿意为你付出所有的女孩。那时流行所谓兄妹关系,尽管现在回想起来比较非主流,所以但凡关系有点好的女孩,后来都成为了我所谓的妹妹。

因为不想太多闲话,不想太过越界。

我总觉得,自己的江湖,不在那个三省交界的小农村里。

所以毕业后我到了县城里读高中。

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年少时觉得很远,现在感觉就一脚油门的时间。

高中时,学校给每个班划分了等级。

尽管当时的我总认为,人是不应该被分为三六九等的。

可越是成长越发现,这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给人划分等级。

避免不了。

身处一等班级的我,却很喜欢二等、三等班级的氛围。

那里的姑娘特别活泼可爱。

不会整天想着读书、脸上毫无表情、不在乎穿着打扮。

跟她们在一起的青春时光里,有故事,有江湖。

酒桌上,你好面子拼酒时,她会霸气地替你来一两杯;醉酒后,不省人事回到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

眼睛不会骗人。

黑夜里,床边的她望着你时,眼里满是浪漫情话。

似乎在说,她把一生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你。

问题是,那时的我似乎不太敢要。

因为我总觉得,自己的江湖不在那个离三省交界的小农村,只有十几分钟车程的县城里。

所以毕业后,我又来到了省会城市读大学。

没有人再说打打杀杀的事情,没有人再听罗百吉、李贞贤,没有人再模仿李俊基戴十字架耳钉。

可左耳的耳洞告诉我,那些年轻时候的过往,那些所谓江湖中的时光,是真切存在过的。哪怕你再怎样想方设法地极力否认,或者因为年龄渐长所不可避免的记忆退化,也不能完全抹掉它。

我还是喜欢李贞贤。

当初那个靠一根小拇指,征服广大男性同胞的韩国少女。

那是个不需要脱衣服的年代。

只看才华。

我也还是喜欢听《吻得太逼真》这首老歌。

曾经多少个夜里,听得痛哭流涕,现在回想起来,却只是毫无情感的感慨。

当然,我不再听罗百吉。

前段时间,抖音上曾风靡过一阵,《i miss you》这首歌。

搭配非主流的女学生装扮,似乎很是好笑?

可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真切经历过的。

现在的女生比较早熟,穿着打扮与成年女性无异。说不清谁更好谁更差的问题,毕竟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谁都猜不清十年后又将流行什么。

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过往。

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江湖。

而随着时间流逝,你终将离开那里,去往下一站。

就好像你离开故乡以后,那一片天地已然不属于你。

每次回到老家,都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理解不了那里的夜生活,融入不了亲戚朋友们的日常交流方式。

时代在变迁,你我在前行。

没有什么东西会站在原地,不变等你。

就好像《江湖儿女》的后半段,女主再次回来时,已然物是人非。

她不再是那个离开爱情就无法生活的少女,但仍然向往着真正的温暖。

而男主?

离开后没有续集,相忘于江湖。

最好的结局。

或许江湖,只是你我怀念的过往。

或许江湖,也是你我前行的未来。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