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今年下半年以来,“寒冬”、“至暗”、“消费降级”等负面词汇,忽然开始在创投圈内出现。经济周期与商业环境的加速变化带来诸多压力,企业因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然而与其终日焦虑,不如直面问题。创业者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作为创业公司,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投资机构们此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哪些行业或产业具备反周期特性?面临“周期”挑战的行业又应该怎样调整? 带着这些问题,在国庆节之前,创业黑马学院院长牛文文率领学院团队与30多位黑马创业者校友和投资人组成的“黑马引路人”代表,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闭门交流。

资料来源创业黑马学院案例中心

本文执笔九录

案例中心发现,每当创业者们聚在一起,总会形成巨大的“正能量场”。讨论的气氛一开始确实有些焦虑、沉重,但是随着话题的深入,大家情绪却渐渐变得轻松、昂扬,甚至有些创业者开始跃跃欲试。其智慧碰撞的激烈程度和实际收获,不亚于一堂黑马大课。

根据现场讨论的内容,创业黑马学院案例中心归纳出了

关于当前现状的三个基本判断,三大应对原则,以及四大“反周期”商机。特在此低调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黑马同学。

01

资本与时间的双赛道竞逐

显而易见,当前整个创投行业的景象确实与前几年“烈火烹油”局面大不相同,直观表现是许多新创项目融资难、盈利难,估值也变得低于预期,更有各种不靠谱的流言搞得人心惶惶。一位“创二代”黑马谈到,他的企业家父亲曾表示,已经做好了放弃公司的准备——说这话时神态自若,但是第二个月的信用卡消费金额却翻了一番。

中国创业者如今的焦虑与不甘可见一斑。

那么,这种局面是如何造成的,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在闭门会上,创业者和投资人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基本判断1: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热钱减少

早在2014年9月,经纬创投的张颖就曾说过“资本市场凛冬将至,泡沫或将幻灭。”只是多数人没有想到,他所预言的周期会延宕至现在。

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批新创的人民币基金,这些基金,或者说这些基金的母基金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但如今随着央行政策的收紧和“去杠杆”,这些母基金上面的“水龙头”关闭。一些短期贷款也被银行催还贷,造成流动资本减少。

另外,前几年大量上市公司参与创投市场,成为早期投资的“接盘侠”。在2015年,A股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00倍,现在跌到了20倍。由于股市的不振,许多上市公司也资金紧张。据了解,目前许多上市公司融资的年化收益率已经高达15%到20%,最低也要13%。后期“接盘侠”少了,早期的个人投资者也开始观望。

以上,就是当前创投圈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其它如宏观市场、税收等变化还仅是停留在消息层面,其影响更多的是“杯弓蛇影”。另有个别行业如游戏、影视等行业确实受到了政策变化的冲击,但并不具备全局影响力。

基本判断2:“谷底”周期不会持续很长

对于经济谷底周期的时长判断,现在媒体上有一种说法,未来中国企业的“冬天”可能长达十年,甚至有人建议参考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但是创业黑马学院院长牛文文认为,不必那么悲观。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经济报道和创业研究,“从没见过持续十年的危机”。牛文文认为,当前的难题很大部分是信心造成的,也许就是一阵春雨,情况就能得到部分改观。(恰好,就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央行突然释放了重磅消息: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各大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他前不久刚回了一趟西北老家,发现榆林的煤价已经回到了历史中位水平,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可能已经在回升。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红杉资本的王岑已经在创投圈内浸泡了十几年,他对此也有类似的感触:中国的事情变化很快,所谓“寒冬”经历很长时间的不多。黑马营十七期学员,哈林熊创始人邱远生的意见则更为坚决:“我不相信中国的国运会就此扭转,改革开放刚刚把中国人的商业天分彻底激活,中国创业者刚刚变聪明,经济上升进程就结束了?不可能!

有创业者表示,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甚至因“冬天”而有所提高,审批速度快了好几倍。

基本判断3:好公司会穿越周期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信中利资本集团合伙人王旭东看来,前一段时间,整个创投圈对于资本的力量过于自信,以为可以通过资本的加持催熟一家伟大的公司。现在人们终于发现,资本根本代替不了时间的作用,每一个好的创业公司,或者好的投资机构,都至少要穿越几个周期才能证明自己。比如ofo、滴滴现在就在面临这种考验。

王岑则谈到,在偏冷的“周期”下投资者开会就多了,投后复盘就增多,对投资领悟会更深,当年他发现消费市场机会就是如此。

联想创投的陈蜀杰也认为,对投资人来说,现在的好处是供观察思考的时间多了,不用去抢了:“像当初O2O烧掉了很多钱,这些钱本来可以更有价值”。陈蜀杰说,联想创投现在不会借机杀价,因为好的公司依然很贵。

王旭东清晰地记得,2006年时,资本市场的情况也不算好,他就是那时在中关村见到了穿着运动服的刘强东。当时,有8848等失败案例在前,投资人对于电商项目避之唯恐不及。京东2005年销售收入约3000万,销售毛利仅8%,在一些投资人看来还远不成规模。但走进京东,发现公司能自给自足,拥有70多人的团队和完整业务流程,参加了京东的内部会议,看到了干劲十足的团队,感受刘强东的决心,王旭东还是决定投资。不足一年,当京东再获投资时已升值10倍。

因此,王认为:“真正的好公司,要穿越周期来看,企业家精神是更重要的因素。

实际上,“周期”转冷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前几年的“热钱”泛滥本来就不应是一种常态。黑马营12期学员、元知资本合伙人胡宇东就表示,他不太赞成“周期”的提法,因为这容易给人一种热钱还会重来的误会。他更喜欢“新常态”,整个社会前几年确实存在对创投行业超投超配的现象,今后需要回到“新常态”。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另一位“创而优则投”的黑马营11期学员、微赢互动创始人李佳宇表示,尽管A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降到20倍左右,但港股常年稳定在6-8倍,依然有大量公司赴港上市,表明创业公司的上市通道并未因此关闭,“所谓‘寒冬’,适应了也就不冷了。

有参会投资人表示,创投机构本来就要做好两手准备,失去热钱也有失去热钱的投法。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虽然来自国内银行的资金确实少了,但险资还在,海外资本也没有大规模离去,远未到绝望之时。

牛文文认为,当前创投环境的主要变化,其实是大家开始更多地拷问钱到创业者手上都干了些什么。中国人不缺企业家精神,成功创业者都是冬天的孩子。在这个时间窗口,靠融资打市场的“天派”创业者也许还需要再等等,但消费类的、地派的、自己有现金流的创业者已经值得投资者关注,“2019年可能就是绝地反击的机会”。

02

踏实做生意,别想太多

在“热钱”泛滥之时,创业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而当热钱呼啸而去,冬天来临之际,创业者们更需要的是抱团取暖,看好脚下的土地,稳步成长。

应对原则1:先做business,再做dream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2016年,胡宇东投资并领导的一个创业项目就曾经历“至暗时刻”,当时项目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成功完成好几轮融资,一年研发费用高达数千万。然而,到了年底,之前信誓旦旦肯定到位的一笔大钱没有到,坏消息接踵而至。团队开了一夜会,最终决定裁员,一天时间从100人裁到了18人。

如今,胡宇东给其他创业者提出的建议是:小心,赚钱,听话,出活。心小一点,踏实一点;回归商业本质,做好营业利润;紧随国家政策;专注于一点进行突破。把大的志向拆成阶段性目标,先做business,再做dream。

会上有投资人介绍,随着人民币资金退出和银行收紧,目前纯粹的财务投资行为会面临挑战,创投机构会更倾向于做一个现金流业务。

这意味着更多的创业者要回归到传统产业和垂直行业,天派创业者要收紧梦想,地派创业者可以有新的追求。正如黑马营5期学员、前安全宝创始人马杰所说,“公司CEO的核心工作,不仅是找人找钱找方向,更要赚钱”。只有公司赚钱,才会有税收,进而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应对原则2:设好底线,不行就撤

在资本的冬天,必须牢记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在会上,牛文文给众多创业者提了个建议,千万不要“用生命去创业”,要把家庭过日子的钱先剥离,如果公司实在面临挑战太大,就不要硬挺。最后的底线是保住家人生活,把公司卖给大企业,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退路。

黑马营4期学员、多盟联合创始人王鹏云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是一个典型的天派创业者,做移动互联网营销,3轮融资,不断烧钱成长。突然有一天资本市场不再看好他们了,认为广告中间商模式没有护城河,钱都被资源商如头条、腾讯赚走。因此他不得不转而追求赚钱,变成了地派公司。

加强营收,控制成本,能赚钱养活自己。之前重点投注的方向如算法和平台等,都必须控制投入。之后,在2015年,他选择把公司卖给蓝色光标,背靠大树发展。王鹏云表示:“一个天派行业从狂热期到寒冬的时间是非常短的,要做好心理准备。作为创业者,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心态,作为天派和地派都能自处的心态。想做大生意,但接受不了顺境和逆境间切换的,选择做点小生意,赚一点钱,分个红,也不错。

把公司卖给百度的马杰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众多创业者:进入大公司之后,优势比想象的还要大,限制也比想像更大。创业者心态要回归,把事做得踏实一点,不要硬挺,该拥抱的就拥抱。

应对原则3:莫信流言,合规成长

政策层面的变化也是许多创业者们关心的问题,今年下半年以来,社保征收办法的改变、创投所得税率的调整、《电商法》的出台等消息,都曾在媒体上引发讨论。

黑马营14期学员、易后台创始人姚宁是会计师出身,他表示,“最近已经快变成财税心理医生了”。比如一位电商创业者就特别焦虑,因为新的《电商法》即将实施,在电商经营资质、纳税、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员工社保方面,据他所知,周边的许多电商都没有按员工实际收入缴纳社保,但如果全额补交的话,多数公司根本交不起,不知道该怎么办。

姚宁就告诉他:“既然交不起,那就先别盲目焦虑。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监管的目的肯定不会是让咱们中小微企业大半都死掉。

在姚宁看来,现在的所谓“收紧”主要是在技术层面,而不是政策层面,是技术的升级把假发票、账外收支等纳税漏洞堵上了。接下来的趋势,也一定会将过往偷逃税、非合理避税途径一个个堵上,甚至向前追溯。同时国家也肯定会对依法纳税的企业给予更多优待与保障,降低税率、扩大抵扣范围以及更多优惠政策肯定会陆续出台。“这时,如果你有一个好会计师,你一定会具有经营优势,有个超配的会计师会更有优势,要赶紧找。”

实际上,我国一直在利用税收政策的变化引导产业升级转型。最早是外企享受两免三减半,后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所得税,还有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双软企业的两免三减半等等。本质都是国家意志对产业的引导和换血。

目前,我国的税收结构以间接税(对消费课税)为主,直接税(对资产课税)占比极低。有数据显示,我国的间接税与直接税税收的比例为8:1,欧洲为1:1。未来我国肯定会渐渐增加直接税的比重,间接税方面则通过抵扣、减免等办法减少重复征税、推动合规经营。

因此,创业者与其像过去一样想办法去避税,不如想想怎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在每一笔交易中做到合规合法、有据可查,进而达成抵扣。

当前这种较严峻的金融环境下,政策层面的强管控不是坏事。它会推动创业者由规模导向转向利润导向,加强管理,减小用工风险,更注重社会责任,让合规经营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03

新周期的四个新机会

不同金融周期的轮回,给创投圈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总体创业成功率的变化——任何时代这一成功率都不会很高,而是风险在产业链不同位置间的游移。

与热钱在空中飘荡的时期不同,未来一段时期资本和整个社会审视一个创业项目时,会更贴近地面,贴近商业本质。正如前文所说,创投机构会更倾向于做一个现金流业务。

对于以下四类业务来说,当前的环境变化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1.“小而美”的垂直生意

尽管曾经是互联网营销行业弄潮儿,并由此成功上岸转为投资人,但是李佳宇告诉他的黑马同学们:他已经不想再经历一圈2013、2014年以来那种资本的热闹景象了。他现在更喜欢“小而美”的垂直行业公司,2、3千万营收,一百人以内。仅8月份一个月,他所在的机构就对这种公司投出了好几个亿。

在现实中,教育、文娱、医美都具有一定的“反周期”行业特性。在这些行业的垂直领域,会诞生很多“小而美”的公司。只要能够回归民生,找到老百姓真实需求,回归现金流,现在是这些行业的好时间。

黑马营15期学员、美肌工坊创始人谢彦君就发现,国外每当经济下行,口红销量就增加,这个现象被称为“口红经济”。所以他所在的行业应该不会有大规模需求下滑。而且,此前医美行业泡沫很大,消费不理性,但是随着热钱的流出,其实会有很多机会出现,比如供应链整合与信息化后的行业效率提升,最终都会回到用户价值。在他看来,企业逆市成长的关键不是要试图“反周期”,而是要学会抗风险。

2.中间层理性消费生意

未来,整个金融市场一定会有去泡沫的过程,但是中国已经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阶层,这一阶层的消费需求会随着周期的改变而变化,却不会消失。

黑马营15期学员、乔氏台球创始人乔冰曾经是一名公务员,如今经营着数千家遍布全国的“乔氏台球”,在他看来,台球也是一个“反周期”行业,因为他的生意今年更好了,又多开了很多店面。他分析,这是因为高端人群的消费更理性了,此前他们会去KTV,一天消费2、3千元,现在则会选择到台球厅,一天500就够了。另一方面,原有的较低端消费人群也在升级,大家都在向中间的理性消费靠拢。

实际上,这一社会消费变化趋势已经在日本得到体现。研究者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指出,新一代的日本消费者已经开始体现出了新的消费特征:在以“性价比”为核心的第二消费时代和个人化的第三消费时代过后,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转向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从而进入理性的“第四消费时代”。

3.安全边际很低的生意

还有的创业者,则看好那些安全边际很低的所谓“消费品生意”和“地皮生意”。

黑马营三期学员,链上美咖创始人来惟笑原来做的是广告显示屏制造和布放,最近新开始做咖啡项目。在他看来,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须品是永远不会没有市场的,比如二锅头、老干妈和榨菜,最近销量都上涨了。2018年是咖啡元年,他相信中国人喝咖啡也会越来越多,为此他从云南以进口三分之一的价格种植咖啡豆,在合肥建产业园,进行咖啡机制造,然后把咖啡机和他原有的广告屏放一起布点,目前正在加速扩张,计划三个月让销售网点从200个增加到5000个。

有与会创业者认为,现在与其说要“反周期”,不如说要顺政策风向。甚至有的创业者还有一点点兴奋,因为一方面资本寒冬意味着会有更多选择创业的人,会愿意加盟自己的公司;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商业成本的降低,比如在产业园拿地的成本就降低了,“只要楼面地价不超过1000块,什么都不用怕”。

4.2B生意

刚刚过去的9月,有两则融资消息非常引人注目:一个是云ERP服务商E店宝,宣布获得上市公司和嘉资源1亿元C轮融资;另一个是企业学习服务机构“云学堂”宣布完成C轮第一期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老股东SIG(海纳亚洲)等跟投。

两家公司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C轮,都由软件公司起家,都做的是2B生意,都提供云服务,都是在资本寒冬中脱颖而出。

不只是这两家,在交流会上,好几个与会者都谈到,随着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增加,2B公司的机会,喊了好几年,终于来了。

比如黑马营14期学员、公司宝联合创始人王静波

,最近企业最关注的人员用工成本上升问题,公司宝目前就推出了一款新的产品——人力资源优化服务。这款产品的推出,将帮助企业HR一起梳理自身的用工合理性,运用合规的方法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的同时,降低人员用工成本。

无论任何时代,最终都会奖励那些勇敢前行,直面现实的人。冬天的到来,正意味着春天将在不久的将来轮回。

你懂的,闭门交流总是充斥着大量商业机密,因此在这里我们无法把讨论内容全部公诸于众,如果想获得更多真知灼见,请关注创业黑马学院公众号,注意关于下次交流会的通知。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应对本轮经济周期的3个判断,3大原则和4个“反周期商机”丨分享

创业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交流:zym120100(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