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芮勇:人工智能 渗透至联想的每个业务末梢

加入联想23个月以来,拥有深厚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究背景的芮勇已经成功地推进设备型企业联想向数据及服务方向转型,人工智能战略已经成为联想自上而下的共识。

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芮勇在接受CHIP专访时表示:

专访芮勇:人工智能 渗透至联想的每个业务末梢
专访芮勇:人工智能 渗透至联想的每个业务末梢

行业智能化有三个要素:数据、计算力、算法。联想的角色,刚好可以覆盖这3个方向。能够做一个成功人工智能系统一定是有数据计算力和算法,更重要的是和行业相结合落地的。智能化所需的很多数据来自设备,联想是做设备的厂商,今后还会看到扫地机器人也好或者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产品带来更为立体的数据,以后会有更多的设备加入到SIoT里面去。除了可以收集相关数据辅助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联想的数据类型也非常多,有来自家居产品的,更有来自PC等重数据产品的。我们能够知道某一个用户年龄、喜好、习惯等信息,这样有机会为他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和优化型产品。除了拥有丰富的来自终端的数据,联想内部还有一个专门做to B的部门,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做工业大数据的相关工作。广义的智能制造包括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大数据的团队不仅仅是服务于联想内部,还服务于很多客户,这些客户包括飞机厂商,包括汽车的品牌,既有离散制造又有连续制造,离散制造是可以停的,连续制造像化工石油不能停。我们有非常成功的联想大数据的团队,所以数据这可以比较自豪的说,其实是联想的一个长板。

在联想内部,很多的部门都希望与联想研究院合作,用开放的态度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变成研发的动力和方向,除了产品部门,各个大区业务部门,甚至我们的法务部门也希望能够利用人工智能,为各自的客户和需求赋能。这确实是为我们产品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么多部门的这么多需求我们怎么去做?研究院会将整个平台先进的技术和研究结果,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格式放进共享平台,按照标准的格式都定义好,也有标准怎么去调用API,整个联想可以分享各个部门各自的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很多的分支,比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甚至自然语言的理解上升到语义的程度有好多技术要做,还有实体的提取、上下文相关性的分析、多个对话的管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交换知识图谱这也是我之前和现在都有团队他们在做。未来人工智能体系,将主要以知识图谱为基础,机器学习和语义理解为方向,纵深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机交互也将从基础的键盘鼠标,如今的语音,向更为立体,或者叫做多通道的方式完成。

5G和3G、4G不太一样,2G、3G、4G基本上由TO C用户主导推动的,每一个都是从消费者角度去推它上来了。5G这一次当然也有从消费者推进,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力量就是在商用客户TO B,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除了一些大城市5G会比较快的上,还有一些5G会很快就上的很可能是大型企业内部。因为内部的TO B就需要5G这个东西,5G的特点把它总结为三个字“高低大”。高,就是高带宽,低延时用在TO C也可以用在TO C ,但是和TO B关系更大,最后是大规模。当所有的设备都上来,今天看似没有问题的网络就会出问题。5G画一个热力图可能会和3G、4G长的不一样,3G、4G出来是在大城市慢慢扩展,5G可能在几个TO B点开始发力,所以这是5G除了TO C推手以外TO B也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