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

英印帝国时期, 英国殖 民者将印度分为英属印度和王公印度分别实行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王公土邦的 独立地位(至少在 内政上的独立地位)得到了当时印度最高统治者 即英王的承认。实际上 , 在西方殖 民者到 达印度之前 , 次大陆已经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邦 ,即古 时土邦 、 军事征服性土邦和 由莫卧儿帝 国省份转 化而 来 的土邦 。海得拉巴就属于第三种,由莫卧儿帝国省份转化的土邦。

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

海得拉巴邦又译海得拉巴国、海得拉巴土邦、尼萨姆王国,是存在于1724年-1948年间,位于印度次大陆南部,德干高原的一个君主制国家。18世纪,莫卧儿帝国渐渐衰落时,当时的王朝首领喀玛尔乌丁汗成为海得拉巴总督,并四处进攻,企图夺取帝国南部的控制权,莫卧儿皇帝也没能挡住其军队,很快喀玛尔乌丁便控制了海得拉巴全境,并建立政权。

莫卧儿帝国衰落的同时,马拉地帝国却在不断变强。马拉地帝国与海得拉巴进行了多场战役,如拉克沙布万战役、帕克德战役,海得拉巴军队惨败,成为马拉地人的附庸。后来,英军开始进攻印度,而马拉地帝国也渐渐衰落,1798年,海得拉巴成为了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中的一个土邦。海得拉巴统治者为了保住权力,在各方面都对英国人言听计从(包括在1903年时,海得拉巴将其北部地区割让给了英属印度直接管辖区)。在印度民族起义时,海得拉巴和其它多个土邦一同协助镇压反抗军,从而在土邦中属于第一等(享受21鸣礼炮的礼节)。

在英属印度对土邦的疆土进行划分后,海得拉巴的领土面积为215,339km2,人口近2000万(其中85%是印度教徒),规模在土邦中位居首位,并拥有自己的军队、宣传系统、铁路网,邮政系统和货币。海得拉巴非常重视国家的现代化。海得拉巴的棉花种植业较发达;其领土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望发展出强大的工业。然而,土邦的现代化始终受到英国人的干涉,例如,铁路建设方面,英国人只允许土邦建造造价高昂的宽轨。海得拉巴土邦政府有时会因为宽轨的建设负担大量债务。正是这个原因,在20世纪初期,海得拉巴的经济实力依然非常落后,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工业技术较19世纪有了些许改观。

1947年,印度面临分区问题。英国给土邦三个选择: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尼萨姆奥斯曼·阿里汗希望保持海得拉巴的独立,与另外大部分土邦的决定(并入印巴二国)不相符。印度联邦的领导者也认为,在国家的中心部分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国中国”对于自身不利,并准备将海得拉巴强制吞并。1948年9月,印度发起波罗行动,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任总指挥。18日,尼萨姆政权灭亡,海得拉巴正式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