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樓:法舫法師的禪宗觀(四)

梁建樓:法舫法師的禪宗觀(四)

四、法舫法師對禪修的領悟

(一)禪定的後果便是智慧

禪之梵語為“禪那”, 義為“靜慮”,與“三摩地” 的“定”相通,故合言禪定。法舫法師說:“禪定的原義,是在學習菩薩道的人,應須將自己散漫紛亂被環境所擾亂所搖動如塵飛揚,不能控制的心境,用禪定的方法使其專注一境,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辨’。故修禪定的工夫,不是靜坐枯寂萬念俱灰的消極行為,而是培養精神使精神健全的活動力,此活動力能為積極承辦一切事業的智源,故禪定的後果,便是智慧。智慧與禪定凝結一境,便可以發生種種大力大用,如火之不動搖,永遠能保持其焦物的實力,故禪定之能發揮其智力摧破煩惱解脫生死,其要義皆在此一著。”[14]

(二)中國禪學是佛教最高的生活哲學

法舫法師認為,中國禪學是佛教最高的生活哲學,他說:“我從前看禪德的語錄說“運水搬柴皆佛事”,現在是嚐到這滋味了。因此,我想到中國各名山勝剎過去的賢德們的生活,他們在勝妙的山林裡面,聚集著成百成千的同一信仰共一主義的道心菩薩,承傳著釋尊的遺教,奉行著佛僧的規律,時時刻刻和大自然界結合在一塊,其生活的意趣快樂,是夠人推想的了。我們只要去看禪宗各尊宿的語錄行跡,很可以領略到他們那種藝術的生活。說天真,他們天真到“呵佛罵祖”;說幽默,他們幽默到“磨磚作鏡”“東山牛吃草,西山牛肚飽”。因此我想到:中國禪學,是佛教最高的生活哲學,千七百公案的五燈會元猶如太戈爾的森林哲學,是藝術自然化的生活,他們把人生看得和“玩意兒”一樣,但是他們有種堅真的信念和純正的智慧。所以我又推想到釋尊和當時的釋尊一般弟子,常常生活在山林之中,只有到吃飯的時候,才去都市裡巡行乞食,宣化群眾,一食之後,仍然去尋求他們的山林修證的生活。這和中國古禪德們的生活是沒有別樣的。世人說:‘天下名山僧佔多’,只知道和尚是清修逃世而無為的,那裡夢見到山林僧伽的生活是心理革命思想革命的生活啊!!這是我最近住山的生活感想,告訴你們。希望你們住在南嶽山和其他叢林中的,也能體察到這一點,發起一種絕大的勝心,荷擔佛教。現在就作這荷擔的準備呀!”[15]文中所言“‘運水搬柴皆佛事’,現在是嚐到這滋味了”“ 山林僧伽的生活是心理革命思想革命的生活啊!”,這是法舫法師禪修的感受,所以他說:“這是我最近住山的生活感想。”

(三)對禪淨教理與宗法的評判

對禪宗與淨宗的教理與宗法的評判,法舫法師認為,“教理大同,宗法小異,如禪宗之呵佛毀法,豈亦可以普通因果律盡之耶?異而不異,文殊所以有根本智;不異而異,普賢所以有差別智,未可相非。”[16]“所謂‘明言頓了生死之不同’者,如與禪宗較之:一念佛,一參禪;一生西,一開悟;一他力接引,一自力見性,此之謂宗法小異也。”[17]

(四)禪法的修學次第

對禪法的修學次第,法舫法師這樣闡述,“雖然,近年學佛者,多欲習之,以期重振古風。而初學之人,往往苦無方法,不得其門而入焉。餘意從人位起修佛法,最穩當,最切要。而收效最速者,應先習小乘禪法,即五停心四念等觀法也。次進習大乘禪觀,即空慧觀唯識觀祖師禪觀等,再進而秘密禪,即密教之三摩地法,此蓋貫通教義,由小而大,從顯而密也。”[18]

結 語

法舫法師系禪宗法派臨濟宗之43代傳人、曹洞宗之30代傳人,曾任溈仰宗祖庭密印寺主持;法舫法師從禪宗的歷史演變揭露當時禪宗的衰頹現象,並提出“欲振興今日中國佛教,欲挽救中國佛教,欲挽救今日中國僧眾,其唯有建立人間佛教”的主張,將拯救禪宗的衰頹現象提到建立人間佛教上,對當時的中國佛教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今天的佛教發展也有其現實意義。法舫法師對禪宗與所依經教、禪宗與唯識學、禪宗與淨宗、禪宗與宋明理學等都有其卓見;法舫法師對禪修的感悟,以及禪法的修學次第也都有自己的見地。

2011年出版《法舫文集》,2012年成立法舫文化研究會,2013年拍攝法舫紀錄片,2014年舉行法舫大師誕辰110週年紀念會:2015年迎請法舫大師舍利回鄉安放。在第四屆河北禪文化國際論壇上,我的入選論文提出,地方名人超出了地方就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名人,對名人的研究,地方參與是基礎,教界參與是根本,學界參與是關鍵。論文最後還由衷表白:“作為地方一老朽,肩負法舫文化研究會會長之職,深感責任重大,力不從心。誠願得到河北教界和學界的大力支持……”真想不到主題是法舫大師舍利回鄉安放儀式暨法舫與河北佛教對外交流國際研討會的第五屆河北禪文化國際論壇來到井陘舉行。藉此機會,真誠感謝河北乃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教界、學界的大德高僧專家學者。

注:

14.《法舫文集》3卷260頁《一個修學佛法的程序》

15.《法舫文集》6卷60頁《致世苑研究院各地同學書》)

16.《法舫文集》5卷435頁《與某居士論帶業往生》

17.《法舫文集》5卷437頁《與某居士論帶業往生》

18.《法舫文集》6卷205頁《修禪要訣序》

2015-10-10

(梁建樓,河北井陘法舫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北省法舫文化研究會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文章來自河北省第五屆禪文化論壇,主題是:法舫與河北佛教對外交流研討會。編輯程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